APP下载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特征研究

2021-04-23倪泽睿杨上广

科技和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进出口出口贸易

倪泽睿, 杨上广, 张 全

(1.华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 上海 200237; 2.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显著。在新的发展阶段,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牵引力量。纵观国际,随着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服务部门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贡献了超3/4的国内生产总值,此外还带来了约4/5的就业和2/3的外商直接投资[1],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业是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猛。根据商务部数据,1982—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由44亿美元攀升到7 593.83亿美元,与此同时,传统服务贸易比重不断下降,新兴服务贸易比重逐年上升,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趋于优化。但数据表明,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却在持续扩大,201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高达2 922.5亿美元。中国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如何扭转巨额服务贸易逆差,这一问题亟须解决。

《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夯实服务贸易产业基础,着力增强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大国地位。传统的贸易理论假定贸易关系一旦确立便保持不变,这一假定不但背离现实,而且难以为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分析提供更多的洞见[2]。鉴于此,有必要换一种视角来探究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动态演变,分析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对于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围绕服务贸易展开的研究最早始于“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3]。进入21世纪,学者们开始将研究重点更多地转向对服务贸易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关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研究:蒋昭乙[4]认为服务贸易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夏杰长等[5]发现服务贸易进口对服务贸易出口具有积极作用且显著性不断增强;部分学者支持服务贸易进口能显著推进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促进技术效率等渠道推动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一观点[6-8]。牛华等[9]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服务贸易整体进出口结构变化进行了测算;马盈盈和盛斌基于WWZ出口分解框架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10]。关于传统服务贸易与新兴服务贸易也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其中徐光耀等[11]、唐保庆[12]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后者带来的经济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更为显著。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苗秀杰[13]指出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吸收先进技术,其带来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优势效应、学习效应等正效应。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处于较弱的水平[14]。王恕立、刘军[15]通过ln RXA指数和RC指数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结果表明:FDI流入不会影响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但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与之相反[16]。虽然改革开放后中国服务贸易得到较快发展,但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却提升不大[17]。

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服务贸易对知识累积和经济增长所起作用,以及传统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中的适用性。Romer[18]认为知识型服务部门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特征[18],进一步,Robinson等[19]实证分析发现,服务贸易会影响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19]。服务贸易对一国的作用效果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20],金融服务贸易对发达国家具有正向影响,而通信服务贸易则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正向影响[21]。关于服务贸易壁垒方面的研究,Francois和Hoekman[22]使用引力模型对178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壁垒情况进行评估时发现,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壁垒较低,但在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壁垒较高。随后,其他学者使用GTAP模型评估不同地区的服务贸易情况也得到类似结论[23-24]。

梳理中外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服务贸易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在货物贸易领域中的研究。此外,在讨论有关服务贸易外溢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中使用的技术方法也远不如货物贸易领域研究的复杂。其原因主要是可能服务贸易的交易特性以及货物贸易依旧在总体贸易中占据主导性地位。本文基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通过研究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变化特征,并与欧亚代表性国家的服务贸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现存主要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

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按照目前学术界通行的测算方法,当一国服务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50%时,该国即迈入服务经济时代[3]。根据商务部数据中心统计结果,就中国而言,1997年服务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5%,至2008年,中国服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升至42.8%。2015年,中国服务产业在GDP中占比首次突破50%。截至2017年,中国服务产业占比已达51.6%,中国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对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服务部门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不断融入全球服务产业价值链,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1.1 中国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概况

从贸易总额看,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8 625.46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 593.83亿美元,服务贸易占总体贸易的比重为16.43%。 2010—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维持在12%~17%(图1)。对比西方主要发达国家,2018年美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236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8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为24.7%;2018年,欧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61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944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为29.6%;亚洲方面,日本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46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 916亿美元,服务贸易占总体贸易的比重达到21.1%。显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占总体贸易的比重偏低,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1 2010—2018年中国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比例数据来源:商务部数据中心

1.2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概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稳步攀升,服务贸易规模屡创历史新高,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二位。在进口方面,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75%,而出口方面则增幅变化不大(图2)。

图2 2010—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对比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差额与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货物贸易方面,199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顺差,到2005年首次突破千亿关口,并于2008年达到阶段性高峰,顺差高达2 981.3亿美元。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额经历了短暂下降,但随后便再次呈现出递增态势,截至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额已达3 951.7亿美元。与货物贸易不断扩大的顺差态势相反,服务贸易则呈现不断扩大的逆差态势,199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额仅为32.2亿美元,但到2004年逆差额已上涨到95.5亿美元,至2009年逆差额便已逼近300亿美元,2013年逆差额更是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18年已上升到2 922.5亿美元(图3)。根据数据走势,可以发现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稳健发展的一大短板。

图3 2010—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长远来看,随着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升级以及现代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以量取胜、大而不强的国际贸易模式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挑战。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从对“量”的关注到对“质”的追求的转变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实际上,服务贸易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渐趋成熟,“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服务业”等合作模式已相当普遍。在这种背景下,以自然人流动、境外消费和跨境交付为主要形式的服务贸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已经不亚于甚至高于货物贸易。

从发展阶段来看,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生产要素价格等硬性约束趋紧,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以旅游、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研发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贸易作用逐渐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从行业特征来看,不同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更多集中在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占据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较高端,具备高附加值属性,故在一定程度上其重要性甚至要高过货物贸易。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并尽快融入全球服务贸易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分析

2.1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旅游、运输是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出口部门,占据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半壁江山。如表1所示,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作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支柱,在2018年已占据服务贸易出口总量的70%份额。但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运输两大部门合计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虽然这两个部门出口份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但它们仍然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主体,说明中国在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部门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他商业服务从2010年后增长迅速,2018年出口比重达32%,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继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后又一重要力量。2009年后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拉动效应减弱,货物相关服务出口比重逐渐下降。2008年次贷危机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渐趋优化,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已成为服务贸易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电信、计算机信息和建设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其中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比重增长,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正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保险、金融等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较2010年出口结构有明显改善,在经济危机期间增速不降反增,说明这些行业潜力巨大,中国服务贸易渐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但其总体规模较小。可见,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依旧不平衡,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出口结构的失衡,使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受限,与发达国家在争夺海外市场中缺乏竞争优势。

中国服务贸易传统行业出口比重减小,新兴行业出口比重增大(图4)。虽然旅游、运输、建设三大传统行业占据着服务贸易出口很大一部分份额,但比重在不断减少,而新兴行业服务出口快速增长,特别,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3个部门发展显著。

表1 2010年、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出口额比例 %

图4 中国服务贸易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出口比例折线图数据来源:UNComtrade数据库

2.2 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

199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仅为41亿美元,截至2018年,进口贸易额已高达5 258.1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2.95%,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比重从最初0.5%增加到8%。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中国逐步对很多重要的服务领域进行开放,如建设、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以及公共社会服务等。如表2所示,与服务贸易出口一样,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也是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主要部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服务进口比重大幅提高,已超过总体服务进口的一半份额,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另一方面,运输业服务、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进口比重下降明显,而新兴服务贸易占比却没有显著变化,特别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进口仍然很少,发展缓慢。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有待完善,呈现两极分化的不平衡发展态势,金融、保险、电信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巨大。

表2 2010年、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各行业进口额比例 %

如表3所示,欧盟、美国和香港是中国最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香港一度是中国最大的服务贸易伙伴,2014年后,欧盟首次超过香港成为中国最大的服务贸易伙伴,且一直保持至今。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来源国,且中美之间服务贸易差额在逐年扩大。

表3 中国与其服务贸易市场主要伙伴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 单位:百万美元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效果显著,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关系持续加深。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 603.4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对外服务贸易14.1%的比重,其中,对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 086.5亿元,同比增长6.2%,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3.5%;对沿线国家进口额为4 516.9亿元,同比增长25.1%,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14.3%的份额。但与此同时,中国对沿线国家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17年,逆差额达到2 430.4亿元,相较2016年扩大了784.9亿元,占对外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比重也从2016年的10.0%上升到15.0%。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服务贸易不断扩大,沿线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

综合上述对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分析,可以发现,旅游、运输和建设三大传统部门在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但随着保险、金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其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渐趋优化,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另外,中国现阶段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仍大于出口总额,服务贸易逆差依旧存在,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差额在逐年扩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关系持续加深,在金融、信息等高附加值新兴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促进了中国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

3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猛,但占总体贸易比重依旧偏低,且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出口方面,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渐趋优化,正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已成为服务贸易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但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依旧占据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主体。进口方面,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不平衡发展态势,运输、旅游依旧占据服务贸易进口主体,金融、保险、电信等新兴服务贸易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服务贸易不断扩大,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

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减小逆差规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注重科学技术研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国内垄断程度较高的服务部门对外开放,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吸引更多具备竞争力、创新程度高的外资企业进入国内,通过外溢效应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催生更多服务领域创新,进而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推动服务贸易整体发展。②注重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是服务部门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加大对人才培养投入力度是服务贸易平稳持续发展的保障。服务业开放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为服务业竞争和服务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2 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发展,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部门在服务贸易中迅速崛起,发展潜力巨大。长远来看,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是支撑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历史经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创新,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同时,巩固和加强中国具备国际竞争力优势的传统服务贸易,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在融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多层次、逐步推动服务业开放,渐进式消除服务贸易壁垒,加快培育金融、保险和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行业,改善中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结构低端的现状,真正实现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3.3 夯实服务贸易基础

努力增强服务贸易各行业的竞争力,是中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关键。这其中,建立健全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全面接轨国际服务贸易标准化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基础。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各类服务市场主体,增强服务贸易领域中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确立服务贸易中的主导性行业,突出政策支持的重点,巩固发展现阶段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顺差服务贸易部门,支持引导重点逆差服务贸易部门,维持服务贸易进出口平衡。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财税政策,优化资金安排结构,加大对服务贸易行业的支持力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3.4 依托“一带一路”,拓宽服务贸易合作空间

“一带一路”是中国拓宽服务贸易市场的重要地带,中国应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更多形式的服务贸易合作,如服务外包、工程承建、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对外直接投资等。以“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契机,利用海铁联运等便利交通条件,打开服务贸易新领域。推动沿线国家建立双边自贸协定,促进与沿线国家在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的开放与交流,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猜你喜欢

进出口出口贸易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给情绪找个出口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