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拼凑、网络关系与新企业绩效
——基于京津冀地区企业的实证分析

2021-04-23高德芳孙秀梅付丙海

科技和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商业资源政府

高德芳, 孙秀梅, 付丙海

(山东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12)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催生了大批新创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新生弱性”和“小而弱性”问题的存在[1],新企业在创业初始阶段往往难以具备创业所需的关键性资源,而将手头资源进行最大化程度的利用是克服资源约束,挖掘有限潜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成了促使新企业成长的重要战略措施[2],因而如何整合与利用内外部资源便成为创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创业作为一个过程性质的存在,一些是依据先前经验和计划进行的,而更多的时候是即兴而作[3]。创业拼凑理论的提出为资源即兴利用与获取提供了全新视角,相较于资源基础理论静态视角出发,其从动态视角指出资源的利用问题[4],是新企业弥补资源劣势的重要途径[5]。

创业拼凑主要是指在资源约束环境下,创业者通过对手头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以应对新挑战和利用新机会,主要包括即兴而作、手头资源和创造性利用三层含义[6-7]。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其对新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作用[8-9],而现实是创业拼凑效应的发挥是多层次的。在克服资源限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不仅仅是内部资源,外部网络关系也是资源获取的重要渠道,在新企业绩效提升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如何构建网络关系以适应独特的经营环境也是讨论的热点[10]。但是目前,网络关系以及其在创业拼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尚未厘清,即未能清晰揭示三者之间存在的链式作用关系。综上所述,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创业拼凑理论,将关注点聚焦于由商业关系和政府关系组成的网络关系上,将创业拼凑与网络关系结合探讨其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更深层次明晰创业拼凑影响效应的发挥介质,以及处于中国独特情景下如何在维护两类关系的前提下推动新企业成长提供借鉴。

1 理论与假设提出

1.1 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

随着外部经营环境愈发复杂与多变,企业的知识存量逐渐被稀释[11],资源的缓慢积累难以满足新企业高速扩张的需求,对手头资源的整合利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在短期内突破资源限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7]。Baker和Nelson于2005年首次将拼凑概念引入创业研究领域,并将这种资源拼凑行为界定为“企业组合手头资源进行即刻行动,用以解决新的问题或者是发现新机会”[6]。该理论很好地阐述了资源约束环境下创业者如何通过发挥自主性达到对现有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以实现问题的解决,得到了创业者和学者的关注。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资源获取方式[12],创业拼凑通过挖掘企业内部现有资源还和可触及的外部资源的价值来服务于发展要求,并且善于抓住机会视窗的时效性红利[1]。例如滴滴通过聚集闲置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创造性组合和即时利用资源,引领了网约打车潮流。学者们也围绕着创业拼凑展开研究,从拼凑的结果效应上来看,例如Senyard等认为创业拼凑是资源受到约束的新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一种有效的方式[8];祝振铎等也认同创业拼凑在促进新企业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提升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1,13],欧绍华等均证实了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14]。

资源在新企业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5],而现实是不管是新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都无法具备企业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创业拼凑提供给创业者整合利用手头尽可能接触到一切资源的手段方式,通过即兴而作赢得时间优势,降低资源获取成本。作为化解资源约束的一种有效方式[16],尤其是在当前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之下,更容易激发创业者对手头资源的即兴利用和整合以实现企业发展[17]。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创业拼凑通过其3个层次的充分利用达到对分散、闲置资源的整合,以构建差异化独特资源组合,充分利用即时效应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创业拼凑显著提升新企业绩效。

1.2 网络关系与新企业绩效

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提升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18],外部关系联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部环境造成的资源劣势[19],通过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转移和资源获取[20],进而提升企业能力。此外转型经济背景下,“关系”体现在发展的角角落落,每个企业均嵌入于某个商业生态系统,并不单独存在的个体,资源问题的解决也更趋向于依赖关系网络的建立[21]。创业者通过利用与顾客、供应商以及中介机构等的商业关系,与政府相关部分等建立的政府关系[22],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市场体制不健全带来的信息弊端。

其中,商业关系作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等之间建立的联系,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大量的信息。而这种信息体现在,通过与顾客建立联系能够及时捕捉市场需求动态,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良性互动会刺激顾客潜在需求,一定层次上也会获取口碑效应,达到顾客维持与声誉传播的双重作用。与供应商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联系能够促使企业获得足够的服务信息或者产品。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交流,能够充分发挥竞合的效应,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获得有关新技术、新知识信息等。总之,新企业通过与商业上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联结可构建一定的竞争优势,进而提升竞争力,尤其是在外部与内部资源双重约束下的新企业来说,在成长过程中依靠商业关系捕捉更多市场信息与资源满足创业初期进行市场扩张的需求,通过增强竞争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商业关系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转型经济的特殊背景下,政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稀缺资源,对其有着较大的支配与控制权力,在融资与技术支持方面对企业经营产生重要影响[22]。不同于商业关系,政府关系使得企业能够获取更为重要的行业政策信息,掌控着企业发展的大局。与政府等相关部门建立联系不仅利于企业在资金、信息、政策等方面得到支持,例如享受税收优惠政策[23]。而且政府关系在赢得消费者和公众的认可与接受,赢得融资市场的青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新企业而言,与政府等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形成关系网络是解决资源匮乏、克服新创弱性和获取政府政策支持的关键路径[24],中国情境下的管理者政治网络显著提高企业绩效的研究也得到了论证[25]。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政府关系无疑为企业资源整合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使企业在获取关键性稀缺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动性,借助“增收”与“降负”形式为企业经营注入活力。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政府关系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1.3 创业拼凑与网络关系

创业拼凑通过对手头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由于新创企业在创建初期持有有限的资源,其拼凑行为必然触及企业外部关系网络。为寻求异质性资源,企业需不断地加强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保证信息的在多方之间的畅通,为企业尽量寻求质优价廉的发展资源。因而随着创业拼凑行为的开展与加深,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客户以及竞争对手等进行频繁的交流合作,以此建立更加稳定与多样化的网络关系。因此,提出假设。

H4:创业拼凑对商业关系的构建企业积极影响。

作为网络关系另一维度的政府关系,为准确把握政府政策的动态信息、赢得政策红利以及获取制度环境的支持,创业者资源拼凑的对象也将聚焦于政府相关部门上,创业拼凑的推进能够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与政府税收等相关部门的联系。然而,政府关系不同于商业关系的随意性与深度延展性,其对整个市场主体提供信息的差异性也存在一个波动的范围,与制度关系的捆绑容易丧失企业的市场灵活性。因此,随着创业拼凑程度的加深,资源寻求功利心越强对于政府关系的构建的效果并不理想。换而言之,创业拼凑保持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有助于政府关系的构建,而随着创业拼凑程度与范围的加深会对关系的构建产生向影响。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5:创业拼凑与政府关系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

1.4 政府关系与商业关系

政府关系与商业关系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平行关系,一方面企业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维持稳定的沟通联系,与政府相关人员取得信任以有效规避不确定性风险,为企业发展赢得相对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政府由于其特殊性掌握大量的异质性资源,而这些不易获得。其余企业为得到这些资源会主动与拥有良好政府关系的企业进行交易。另一方面,良好的政府关系表明企业具有较高的信誉度与公信力,容易在顾客和供应商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交易合作的过程中使得工作更容易推进。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关系的拥有能使企业拥有较高的公信力,能够促进商业关系的建立。提出如下假设。

H6:政府关系对商业关系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

1.5 网络关系的中介作用

网络资源与网络活动对新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26],Elfring等[27]也指出网络作为资源获取的一个重要渠道对创业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创业拼凑是对资源进行充分性利用的一个有效形式,企业所拥有的网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拼凑行为的产生提供资源和信息。换而言之,网络关系的存在与拥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企业资源短缺现状。创业拼凑行为催促着企业去寻求可能利用到的所有资源,对网络关系的发掘产生推动作用,形成知识转移路径[28],进而作用于企业绩效。并且本文将网络关系二分为商业关系和政府关系,创业拼凑通过网络关系的桥梁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资源的充分性利用做出回应。

H7:商业关系在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H8:政府关系在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对本研究假设进行汇总,绘制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

根据《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具有较高的双创指数,创新程度较为活跃。而京津冀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圈”,整体具有较好的协同发展与创新能力。因此,将调研地区锁定在京津冀地区,对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三地的新创企业展开调研。对于新企业的界定,借鉴Zahra等[29]和Larraneta等[30]以及付丙海等[31]的研究,选取成立时间在8年以内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在正式调研之前借助学校MBA企业资源,邀请企业高管进行预调研,根据收回结果反馈对问卷进行修改与完善,形成最终问卷并以访谈和邮件方式收集问卷,共发放问卷325份,回收问卷248份,回收率为76.3%;对随意填写以及数据缺失的问卷进行剔除,最终剩余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为71.4%。

样本信息如表1所示,调研企业成立时间多集中于3~5年,有80家(45.2%);成立时间在1年以内的企业只有3家(1.7%);成立时间在1~3年的企业有41家(23.2%);成立时间在5~8年的企业有53家(29.9%),单从样本企业成立时间分布来看,大部分企业已经度过初期经营的危险期,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32],有一定的时间精力进行网络关系的拓展与构建。从员工人数分布上来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样本调研企业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127家,71.8%)。总体而言,样本企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2.2 变量测量

本研究变量均借鉴变量测量的成熟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同时,首先对外文量表进行翻译;其次是与课题组成员讨论与修正尽量达到可理解程度;最后根据预调研的实际情况和调研对象对量表的理解程度进行题目的删减与修改,确定最终量表,具体情况如下:

1)创业拼凑。对于创业拼凑测量主要是根据采用Senyard等[5]和祝振铎等[9]开发的量表,最终根据预调研情况确定7个题项,主要包括面对新挑战时,有信心利用现有资源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善于利用任何现有的资源来解决新问题,并抓住企业发展的新机会;会整合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获得的新资源,来应对面临的新挑战等题项组成。

2)网络关系。根据Peng等[22]和Wu[33]对网络关系的划分,将其分为两个维度即商业关系与政府关系,结合Peng等[22]对政府关系的测量确定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其中商业关系包括3个题项:企业经常和客户及供应商进行交流、企业经常和竞争对手进行交流及企业经常和中介机构进行交流(如金融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政府关系包括3个题项:企业经常和各级政府进行合作交流等题项。

3)新企业绩效。对新企业绩效的测量主要借鉴Chandler[34]等和Schilke[35]对企业绩效的测量,并按照研究目的对题项进行删减与整合,最终确定为4个题项,具体题项如表2所示。

4)控制变量。根据Senyard等[5]和祝振铎等[9]研究,将企业年龄[36]、员工人数、所属行业以及销售额作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主要是因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以及现有规模的不同存有资源拥有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企业进行拼凑行为的程度以及方式。同时,规模小的企业容易造成外界对此的不信任[10],继而对网络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产生影响,因此选取企业年龄、员工人数、所属行业以及销售额作为控制变量。

2.3 同源性方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测方式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主要做法是将所有因子放到一起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7,卡方值为917.373,自由度为153,显著性为0.000,在未旋转时共得到5个因子,第一个因子的解释力度为32.1%,低于40%,未发现单个因子占主导的情况,说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并不严重。

3 数据检验和研究结果

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检验问卷质量的有效性,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各变量的因子载荷和α系数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创业拼凑和政府关系的KMO值均在0.7以上,商业关系和企业绩效的KMO值均在0.65以上,且各变量的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均显著,表明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创业拼凑和政府关系的信度系数α值在0.7以上,商业关系和企业绩效的信度系数α值在0.6以上,说明量表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同时,本研究采用的测量量表均来自成熟量表并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因而本研究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此外,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表明问卷具备较好的结构效度。任何一个潜变量的AVE的均方根大于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各潜变量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表2 变量信效度系数

3.2 相关性分析

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值、标准差与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创业拼凑均值略高于4,说明企业对手头资源进行了较高程度的利用。商业关系和政府关系的均值也高于4,说明企业可以妥善利用好关系网络,为获取高绩效提供资源供给的渠道方式。企业绩效的均值大于4,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绩效。在相关性分析中,创业拼凑对网络关系的相关系数0.537~0.632,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各变量对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0.434~0.623,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因而,相关性分析初步验证了研究假设。

表3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3 假设检验

借助多元回归分析对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1检验控制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中员工人数和销售额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模型2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引入创业拼凑,检验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拼凑(β=0.622,P<0.001,F=21.937)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1得到验证,说明企业通过对手头资源的即兴充分性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绩效。模型3在模型1基础上引入商业关系,检验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关系(β=0.397,P<0.001,F=9.198)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2得到验证,说明企业通过与合作伙伴以及竞争对手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信息促进了绩效的提升。模型4在模型1基础上引入政府关系检验其对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政府关系(β=0.487,P<0.001,F=13.933)对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表明企业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能够及时获取经营政策信息,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提升绩效的绩效,尤其是对新企业而言维持良好的网络关系能够一定程度弥补新创劣势,通过补足所缺信息获取一定的绩效。

模型5验证控制变量对商业关系的影响,只有销售额对商业关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模型6在模型5的基础上引入创业拼凑,结果显示创业拼凑(β=0.625,P<0.001,F=23.369)对商业关系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假设4得到了验证,这说明新企业的创业拼凑行为在与企业外部进行联系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带动商业关系的构建。模型7在模型5的基础上引入政治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网络关系中政府关系(β=0.451,P<0.001,F=12.571)能够显著促进商业关系的搭建,假设6得到了验证,这说明企业网络关系中的两个维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拥有良好的政府关系能够使自身保有荣誉,推动商业关系的构建。

模型8是检验自变量对政府关系的影响,模型9在模型8的基础上引入创业拼凑,结果显示创业拼凑(β=0.565,P<0.001,F=16.798)对政府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10是引入创业拼凑的平方项,对进行标准化后的变量进行相乘放入回归模型中进行检验,创业拼凑的平方项(β=-0.473,P<0.001,F=13.017)对政府关系影响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创业拼凑与政府关系并不是简单的非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形的关系,假设6得到验证。这表明当企业进行较低程度的创业拼凑时是有助于政府关系的构建,而随着资源搜寻深度与广度加深,迫于时间与精力的双重压力,其并不利于政府关系的构建与维系。

表5为本研究的中介效应回归结果,模型11在加入商业关系后,创业拼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系数显著下降(β=0.58,P<0.001,F=18.379),模型12加入政府关系后,创业拼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系数也显著下降(β=0.485,P<0.001,F=21.393),因而商业关系与政府关系均在创业拼凑与企业绩效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假设7、假设8得到验证。

表4 假设检验结果

表5 中介效应检验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文借助实证研究,分析了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创业拼凑行为能够显著促进新企业绩效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对手头资源零散、闲置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为企业发展初期在发展资源受约束的初期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源;②创业拼凑驱使企业构建良好的商业关系,而对政府关系的构建存在“过犹不及”现象,两者呈现倒U形关系;③良好商业关系的建立显著影响企业绩效,稳定政府关系的维持同样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两者在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4.2 管理启示

研究结论能够为新企业成长提供一定的见解。首先,企业经营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创业拼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今愈发复杂、动态化的环境下,企业不可能成为一个具备所有资源的万能企业,或多或少的情况下都会受到资源的限制。因此,在企业发展历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限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尽可能以低成本获取高绩效。其次,“手头资源”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有限资源,也包括可以接触到的所有外部资源,而企业所构建的网络关系成为企业获取各式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从创业拼凑的视角对网络关系资源转移为企业绩效提供一定的见解。再者,企业是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的主体,并不是单独的个体。主体与主体之间联系所形成的“关系”是企业珍贵的资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注重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时获取政策信息赢得时间优势,以获得资金等优惠政策降低经营成本等。同时与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及顾客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积累社会信任。综上所述,管理者应发挥主动性,重视网络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赢得竞争优势以克服新创弱性。

猜你喜欢

商业资源政府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我给资源分分类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