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创集成”模式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路径探索

2021-04-23林燚宁杨洋黄小钊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

林燚宁 杨洋 黄小钊

【摘 要】本文基于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培育的意义,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三创集成”模式对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培育的作用,论述基于“三创集成”模式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路径:以创新社团为基础平台,丰富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内容和形式;利用创意园区的多元化资源,增加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载体;依托创业合作社平台,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先进典型 “三创集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7-0025-03

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升生活品质以及传承文化的重要责任。教育在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理论内涵,而教育事业目前正面临着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是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复合型、实用型以及创新型人才十分紧缺。本文尝试结合“创新社团”“创意园区”和“创业合作社”三者(简称“三创集成”模式),基于系统最优化理论探索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路径,旨在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其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培育的意义

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其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创业的勇气,改变其择业理念和就业观念,激发其创业兴趣,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就业。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指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体现其优秀的创业精神,可为青年群体以及社会工作产生导向作用的大学生创业者。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目的在于将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制度、体系以及机构融合,做好先进典型的发掘与培育工作,進而对多数大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带动作用,形成大众创业的就业氛围。一些创业先进典型能为大学生就业带来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能最终形成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过程中,典型榜样人物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体特点,结合团队创业典型的案例进行宣传和教育,才能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足

创新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和谐校园的建设、创新创业文化的营造。氛围影响观念,观念决定行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隐性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意愿,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多数大学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大学生创业实训的实施;二是受文化传播路径多样化以及文化内容多元化的冲击,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规格较为模糊,导致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缺乏导向性、学生的创业热情较低;三是缺乏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没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

如今的社会环境中,许多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的观念是毕业就找工作,创新创业理念较为缺失,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理论教学为主,只是给学生片面地传输创业的基本知识,创业方面的实践实训较少甚至没有,大学生毕业仍以就业为主。部分高校只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讲座的方式激发和培养毕业生的创业精神及创业意识,只有小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实的教学课程体系中,而这些高校中的大部分学校也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且课程内容浮浅、创新性不足、与时代发展需求脱节,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三)教师资源匮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资源匮乏。创新创业教育涵盖范围及涉及领域较广,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创业实践能力及良好的综合素养。但当前多数高校没有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课教师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或者大学毕业直接招聘入职,又或者从其他单位聘用。教师缺乏创业经历,与此同时学校缺乏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给予教师的专业培训机会较少,偶尔举办的相关讲座缺乏系统性,对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导致大学毕业生难以得到有效的创业指导,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较肤浅、没有明确的方向。

(四)相关政策滞后

一是虽然我国颁布了一些创业优惠政策鼓励与推动大学生创业,但是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如市场方面、政策方面以及技术方面的难题。目前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政策针对性不够强,跟不上时代发展,难以针对创业主体的差异以及创业的类型给予指导。二是地方高校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呈现一次性、表面化的特点,没有针对政策对象进行反复宣传,尤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宣传更是欠缺,以致政策与服务对象无法对接,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因为未及时掌握最新的创业政策而错失机会,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不了解成为阻碍其创新创业的重要原因。

三、“三创集成”模式对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培育的作用

“三创集成”包括创新社团、创意园区和创业合作社三个部分,可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创业历程、创业绩效以及创业规格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帮助高校毕业生形成相应的创优意识。“三创集成”模式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将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作为基础,使用创新社团、创意园区以及创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前适应创业模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目标,培养其勇于突破的精神,引导其树立积极的创业价值观、积累相应的创业知识,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增强其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通常来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在进行着创业,从而慢慢成长为相应的创业者。创业作为开拓性较高的事业,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同时也有相应的艰难与坎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使用知识、信息、技术以及资本等工具来实现创业,以丰富现有的社会资源、创新经济方式。

创新社团是由高校校党委领导、校团委具体指导的学生科技性组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社团的运行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还可以促使其创新应用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校期间便可以累积创业所需的创新知识。创意园区主要指以地方特色资源带动一批产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形成商贸服务、创意工作、文化展示、人才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集环境、服务、管理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创业合作社则是为有想法、有认知的创业者提供的平台,可以帮助解决合伙人、产品开发、资金、运营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创集成”模式是将创新社团、创意园区和创业合作社三种模式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将创新创业想法融入创业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在真正创业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四、基于“三创集成”模式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路径

创新社团、创意园区和创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结构性,基于“三创集成”模式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以创新社团为基础平台,丰富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内容和形式

创新社团是大学生培育创业意识与创新灵感的最初平台。高校传统的创业社团发展缓慢,而创新社团的出现有效拓宽了大学生创新先进典型培育的空间。将创新社团作为基础平台,丰富创新创业培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创新创业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发现每一名学生的创业特质,有针对性地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

一是丰富培育内容。通过创新社团聘请行业专家、技能大师、技术创新能手到创新社团以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为主题举办社团讲座、开展创业指导、分享技术成果、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等,引入典型的大学生创业案例,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动态、积累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与此同时,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促成创新社团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科普基地”,将行业先进典型人物的创业故事和行业先进技术的科普紧密结合,在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体验感。

二是拓展培育形式。基于产业发展需求和先进技术发展现状,将大学生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与创新创业培育形式相结合,拓展培育形式,建立创新社团“先进技术每周学习”机制,布设“产业技术展示角”,丰富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创业实践体验空间,以社团发展带动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体验活动,形成“认识—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提高”的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培育模式。

(二)利用创意园区的多元化资源,增加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载体

一是立足園区“优资源”,搭建创业教育与实践“练兵场”。创意园区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聚集了高校、政府、企业等组织机构,具有政策、人才、服务等资源优势,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空间与创业营养,更为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提供更多可能性。充分利用创意园区独有的优质资源,通过多元互动交流、各方协调合作,实施个性化的创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培训机会,使大学生面向真实市场学习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创业的艰辛、磨炼创业意志与坚定创业信念,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例如,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结合本地得天独厚的五台山文化资源、教育及旅游学科群,以学院双创教育为抓手,探索出一套高校支持研学市场的价值转化模型,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出新的教育价值。

二是发挥园区“软实力”,强化“团队化”大学生创业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创意园区的优势,高校与园区融合,吸引行业专家、成功企业家、投资者在园区内建立实验室、工作室或研究中心,组建“团队化”的大学生创业队伍和师资队伍。邀请行业专家、成功企业家、投资者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培训,用其亲身实践经历及丰富的从业经验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思路,开阔大学生的专业、行业、就业视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将一部分校内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培养成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丰富其实践经验,破除校企师资互通壁垒,组建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组成的校内外创业导师团队,由校企双方对其进行绩效评定,以此激励创业导师团队主动引领学生创业、发掘和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

三是用好园区“宽平台”,打造创业项目“孵化器”。创意园区是一个集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比赛、大学生创业服务为一体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平台。高校在鼓励大学生积极谋求创业机会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其差异化地寻找与自身相匹配的创业项目,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用专业带动创业,用专业赋能项目,用创业经历反哺专业,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指导,通过专业与创业的相互促进,构建一个“教育—培育—孵化—反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服务于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培育。

(三)依托创业合作社平台,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

创新社团和创意园区仅仅是推进学生创业的起步。2021年一项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大学的学生进行的创业条件需求调研显示,29%的大学生需要创业伙伴,27%的大学生在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29%的大学生需要创业指导,还有15%的大学生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创业想法寻求创业投资。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培育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在对所有学生进行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依托创业合作社平台对实践能力较强、思想较为活跃的学生进行重点、定点培养,挖掘他们身上创新创业方面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激励措施和资源扩充方面的支持,从而形成创业先进典型,带动其他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路径。

一是建立激励制度。依托创业合作社,建立创新创业激励制度,鼓励各高校有创新创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汇集在一起,将各自的创意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集合到同一平台中,进行互相交流、创新学习,碰撞出新的思想和模式,最终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或十佳创意奖,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创意落地”。

二是依托创业合作社平台,开展各专业、各领域、各行业的创业技能培训、创业经验分享、创业实战演练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储备,解决校内创新创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让创业大学生与已有创业经验的成功创业者充分交流,将成功经验变成可复制的,推动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加速成长。

三是依托创业合作社平台,与行业、社会紧密合作,准确地把握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态势,为创业项目提供专业、行业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为大学创业先进典型生成提供信息交换和创业能力方面的支撑。

四是切实解决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通过创业合作社的建设,将政府及学校的资金帮助直接作用于企业和创业大学生,为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夯实基础和增加动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高校基于“三创集成”模式,利用好创新社团、创意园区和创业合作社,培育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通过树立榜样的形式激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桥梁、拓宽创业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芳芳,贺志波.“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路径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2019(1).

[2]長江师范学院,重庆市就业指导中心.敢为人先谋创业新路勇立潮头树励志榜样:记大学生自主创业先进典型长江师范学院毕业生罗浩[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4(12).

[3]李元栋.大学科技园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国外经验借鉴与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5).

[4]彭波,周先进.创业型高职学生先进典型内涵特征与当代价值[J].职教论坛,2017(23).

[5]万海燕,曾宪宁,胡春梅,等.农民大学生创业需求与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适应性研究:以江西电大为例[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

注: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名称“高校创业先进典型生成规律及路径研究”(2020KY34001);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2021DSZ001)研究成果;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广西大学生就业研究专项课题“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2021ZJY1125)

【作者简介】林燚宁(1983— ),男,汉族,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杨 洋(1988— ),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教育及管理;黄小钊(198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基层党建。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