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引导式运动康复认知产品设计研究

2021-04-23高思敏,沈杰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高思敏,沈杰

摘要:运动锻炼是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有效手段,为了帮助广大輕度认知障碍老人更好地进行运动康复认知训练,提升老人训练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可使用引导式教育的方法。文章整合国内外现有认知康复训练产品、运动康复训练产品和引导式教育案例,构建引导式教育理论与轻度认知障碍运动康复要素的关系,分析引导式运动康复行为的原则与特征,探讨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引导式运动康复产品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运动锻炼;运动康复产品

中图分类号:R7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3

0 引言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明确建议使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善,让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文章以引导式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增强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康复速度为目标,建议将现有的认知康复训练转化成运动康复模式,进而提炼国内外认知康复训练产品的特征,探析引导式运动康复产品的设计原则,促进健康老龄化科技产品的发展。

1 轻度认知障碍与引导式教育理论

1.1 轻度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健康老龄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由于AD的不可逆性,且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或逆转其临床病程的方法,因此预防、延缓病情与恢复轻度认知障碍(MCI)老人的认知能力是相关人群的康复目标,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公认对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是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窗口期”。现有对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康复研究多从社会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和少量设计学的角度展开。认知康复的研究主要关注运动康复、认知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认知、康复产品设计等。现有运动康复认知训练方法已在实验中得到证实,其可以有效抑制与逆转轻度认知障碍,包括融入中华传统的太极拳与八段锦之类的有氧运动。运动康复认知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在产品设计领域开始展现出较大的开发潜力。

目前针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当下没有特效药能够延缓或者抑制认知障碍的深化[1]。而已经有实验证明非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已有较多研究成果证明了运动康复认知的有效性,运动康复认知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症状有较强的异质性,涉及的认知康复训练与运动康复方法多种多样,因此可以为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提供数据支撑。

1.2 引导式教育理论

引导式教育是注重全面康复、功能康复和主动康复的一种综合性康复方式,引导式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延迟认知衰退与抑制康复认知障碍,关键在于培养用户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探究能力,保持用户的参与热情[2]。引导式教育融入解决问题的各个维度也是一种思维方法,从参与者的体验、人机操作的过程,到功能追随形式的产品造型,都是在引导参与者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其评估标准包括训练目标的合理化拆分、训练内容难度的渐进式增加、训练过程的系统合理性、被训练者的学习参与率和合格率等方面。

引导式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介入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运动康复产品的设计。一是强调用户康复环境的熟悉感与氛围感。二是强调引导内容具有认知康复训练的专业性与实用性。三是强调引导式产品的支撑稳定性与灵活实用性。引导式教育是康复认知训练过程的体现,通过一定的方式与规则将认知康复训练导入运动锻炼中,进而削弱用户在使用产品和参与运动锻炼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弥补的方法通常是使用户体验熟悉的生活场景与产生远期的、具有亲切感的积极心理体验,以实现主动参与活动并保持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最终目标。

2 引导式理论介入运动康复产品设计

2.1 运动康复的定义

运动康复属于运动医学科、康复科,其中的运动康复服务能力严重缺乏。我国早期的运动康复服务主要针对的是职业运动员和极少数中高收入者。近年来,我国将“体医融合”发展成运动康复的重要路径和发展导向。运动康复得以被应用在更广泛的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群体中,老年人重视科学运动逐渐成为趋势,运动康复正在从针对职业运动员的小众市场向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的大众市场转变,相关产品朝低门槛、小型化、个性化的设计方向迈进。

2.2 国内外运动康复产品研究

运动康复产品最开始的作用是治疗和护理战场上负伤的士兵。现有运动康复产品可划分为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多种运动模式,具有运动反馈、平衡训练、矫正肢体移动路径、支撑受损肢体等功能。发展到现在,产品的体验大大改善[3]。智能穿戴、身体动态感知、语音提示与产品实时动态信息反馈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产品引导方面,运动康复产品具有三大特征。第一,直观可视化。在产品高度智能化的时代,用户使用产品时留下的痕迹都被可视化地记录下来,包括使用时长、使用强度、个人体质信息等。第二,动作指导。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康复产品,动作引导的规范性都非常重要。在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规范的动作,或肢体发力部位错误,可能会错过重要的恢复期。第三,稳重安全化。这多体现在产品外观造型与材质方面,其对人体起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要足够安全,在帮助患者训练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训练表现能力。

引导式运动康复产品外观、造型愈加简洁、紧凑、小巧,使用感受舒适方便。目前运动康复产品基于人体四肢的功能性康复研究较为成熟,运动康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已经引起国内外专业研究人员的重视。现有认知康复训练产品大多将认知评估与认知康复训练简单堆叠到同一个操作系统中,运动与认知康复缺乏理论指导与合适的设计转化。

2.3 引导式教育理论介入运动康复认知产品设计的机会

一是全人育人观念的作用。强调人的身体与思维不可分割,身体行为动作须先经过认知判断后才能操作,产品须向用户发出精准指令,用户按照获得的指令操作产品,即将认知训练的结果转化成康复运动。二是诱发学习动机。产品具备语音提示功能,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康复运动项目,语音提示也是对用户进行语言听觉辨析训练。所以引导式教育更偏向于教育而非治疗。三是增强认知康复过程的流畅性、紧密结合性。康复训练每个层次的动作需要保持同频率、同强度,以保证产品操作的流畅性与用户对环境的适应性。四是以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康复需求为中心,引导流程应该符合老人认知恢复的规律,每个任务结束之后产品会给出相应的评估,依照用户动作有无到位、有无增加抗阻力的部分加减评估分数。五是增强训练计划的连贯性。强调每日训练内容的连续性,任务与任务之间难度相似。通常,认知训练的难度会比用户现有的认知能力稍微高一点,这可以促进用户注意力的集中,增强他们解决困难后的成就感。六是控制环境。锻炼场景进行了具象化、特殊化布置,与老年人的生活场景相似。七是发挥言语和韵律的作用。产品操作指令让用户感到亲切,可协助服务对象协调运动机能。

3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运动康复认知的问题与特征

3.1 輕度认知障碍老人运动康复认知的问题

第一,患者对运动康复缺乏正确认知,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老人因为记忆力下降、方向辨识感弱而迷路或走失的情况下,患者的家人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只意识到患者的认知出现障碍,觉得患者生理依旧健康,并没有将运动康复与患者的认知康复联系起来。

第二,运动康复训练过程枯燥,患者缺乏主动康复意愿。观察老年人从轻度认知障碍到阿尔茨海默病的渐进式发病临床表现可知,该群体很难坚持传统的康复训练,他们不会对身边的事物萌生兴趣,对生活不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甚至主观上不愿意相信自己能够康复,或者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刻意练习以助力自身康复。在没有陪同的情况下,患者通常不愿意自主进行康复锻炼。

第三,认知康复门槛高,家庭支持不到位。笔者对正规医院医生、护士进行访谈后发现,很少有老人因患有认知障碍而住院治疗,老人通常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以及术后后遗症引发的认知障碍住院治疗。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基本生存生活能力,并没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脑部认知进行康复训练。

3.2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运动康复认知的特征

第一,生理方面的特征。分析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对运动康复产品的需求,其前提是深入了解患者群体的特征。通过文献分析研究、跨学科研究、竞品分析研究、实地调研与访谈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出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生理特征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临床表现,包括近事记忆损伤、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能力减弱、计算能力下降、判断力下降以及视知觉和空间认知觉能力下降等。二是生理认知,如出现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思维障碍、感觉障碍和定向力障碍。

虽然老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异质性和多样性的认知能力下降仍然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忘记吃药、重复吃药、重复提问以及对原先固定生活计划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时自己独自外出,到达新环境后常常迷惑自己为何而来,并且对新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安全感。

第二,心理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自信心容易受挫。由于学习能力下降,患者学习新内容容易以失败告终,患者本身就较难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尝试的时候又不断遭遇挫折,这不利于患者尝试新的康复方法。二是自尊心易受打击。通常患者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认知能力下降,在子女或身边人照顾自己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出现贬低自己的现象,觉得自身无用、无能等。三是易出现心理疾病。因为患者容易对生活中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在学习新事物与被人照顾的过程中容易情绪低落,感受不到成就感,缺乏快感,所以会产生较强的疲劳感,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4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引导式运动康复认知产品设计的原则

4.1 社区环绕式站点规划

由政策文件鼓励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得知,老年人更需要贴合实际生活环境的运动锻炼场所。在离家近的地方得到规范的锻炼指导能够提高老年人运动的整体参与率,在提升他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加强对轻度认知障碍渐进式病况的宣传,有效提高社会对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视度。

4.2 熟悉、怀旧的康复训练环境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尤其需要精神寄托,身边同龄人的逐渐减少会在无形之中给老年人的生活蒙上阴影,加上晚辈需要承担家庭经济支出外出工作,老年人的孤独感极强。康复训练进入用户平时居住的社区,为用户播放他们熟悉的热门歌曲,提供相应年代的老照片,这样的康复训练环境可唤醒用户的远期记忆,帮助用户增强参与康复训练的兴趣。

4.3 规范性、节律性、难度渐进式增加的康复动作

对目标用户生理与心理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应主动学习规范的运动康复动作,并且长期对相关动作保持记忆。所以应对训练动作进行整合分类,分解锻炼目标,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加以强化与辅助。上肢训练分为上托、下摁、左右弓箭手、侧臂水平360度旋转,下肢训练分为直腿下蹲、屈腿下蹲、垫脚跟、踮脚尖,全身训练分为弓步下腰、蹲步带动脊椎垂直360度旋转等动作。专业的动作指导和渐进式增加的训练难度可帮助老人增强自信心,让目标用户愉快地、有成就感地完成训练,并且形成长期训练的习惯。

4.4 同质性组合形成的社区锻炼小组

康复训练内容难度层次分明,将用户按照相应的认知能力分成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利用互联网将相同层次的康复训练人群组织起来,形成线上社区群体,有利于不同层次认知障碍人群分离,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使用户所学最大限度匹配自我现有的认知能力。面向不同程度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为相关训练强度提供相对均衡的判断指标,有利于诱发用户深层次、隐蔽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

4.5 强调运动学习过程而非运动本身形式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通常肢体没有功能性缺陷,运动锻炼主要是为了认知康复而非单纯的健身需求[4]。引导式教育理论介入运动康复训练产品的设计能够帮助用户针对其当下的认知能力适配相应的认知训练挑战,认知训练的结果由运动的形式呈现,从对肢体的锻炼转化为对脑部认知的康复,不需要额外的康复人员帮助,助力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独立生活、缜密思考与清醒记忆。

4.6 有尊严地康复,促进用户社交行为发生

健康老龄化倡导预防比治疗更好,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治疗就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现有向老年人开放的健身房提供的器材单个体积较大,功能单一,器材本身的重量使用户在使用时容易自我误伤,形成用户锻炼需要相关人员陪同、看护的状况。因此引导式产品设计应该重行为引导,轻产品支撑,让用户获得独自完成运动康复训练的成就感。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健康码、行程码的推行使老年群体与数字化社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习惯上网,产品具有物联网的交互性,能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与情况相近的病友交流。

5 结语

文章以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运动康复认知的训练需求和引导式教育理论与相关案例为研究切入口,探究运动康复认知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引导式运动康复认知产品设计的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同时总结了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运动康复时出现的问题与生理、心理特征,讨论了运动康复认知产品设计相关原则与可行性。将引导式教育理论引入运动康复认知产品设计,能真正助推目标用户积极参与运动康复认知训练,进而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参考文献:

[1]杨椅,王坤,刘恒旭,等.有氧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29):4716-4722.

[2] 徐佳辰,沈杰.游戏化视角下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23):68-70.

[3] 黄雪珍,彭继海,李秀娟.有氧运动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1):71-73.

[4] 刘东祺,李荣梅,张美琪,等.有氧运动干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35):5727-5731.

作者简介:高思敏(1997—),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与交互体验。

沈杰(1970—),男,江苏无锡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设计与社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