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视野下的德奥艺术歌曲教学思考及策略研究

2021-04-23王伊达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策略教学

摘要:德奥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跨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小型声乐体裁,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声与钢琴的融合。艺术歌曲的演唱是考验歌者艺术人文素养的试金石,对歌者的歌唱技巧、语言能力、音乐素养、人文修养和理解表达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文章认为德奥艺术歌曲教学应当是以诗文内涵理解、诗乐关系解读和演唱诠释三个方面为核心的教学,应当是置于文学、音乐、历史、哲学等多学科视野下的音乐人文教学,而非单纯的技艺性教学。

关键词:多学科视野;德奥艺术歌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03

德奥艺术歌曲是高校声乐专业的必授内容,也是各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专业入学及毕业考试和许多国际声乐大赛的必备曲目。它被称为检验歌者演唱能力、诠释表达能力、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的试金石,对歌者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德奥艺术歌曲是音乐与文学两种不同媒介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主要通过人声与钢琴合作演绎。这种艺术体裁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德奥地区兴起,之后在整个欧洲盛行了近一个世纪,不仅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音乐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也对世界各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歌词多为18世纪、19世纪著名的德语诗歌,作曲家在为诗歌配乐时也十分注重诗乐的融合。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具有跨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小型声乐体裁,它不仅局限于音乐学科内部的交叉,还涉及与文学、语言等人文学科的融合。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学習演唱这类内涵深刻的声乐作品?若将它置于多学科视野下教学是否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1 我国高校声乐专业德奥艺术歌曲的教学现状

德奥艺术歌曲是声乐专业的必修内容之一。过去,由于德奥艺术歌曲篇幅短小、曲调优美、音域适当,常为初、中程级学生训练声乐技术的教材所用,而未真正意识到其艺术价值和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声乐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德奥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越来越重视德奥艺术歌曲的教学。一些声乐教学论文已经显现了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认识到它诗乐相融的特征和它在声乐教学中能够起到的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演唱能力、协作能力等作用,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在演唱中还是会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歌词发音不准确、乐句停顿未按照语言意群划分、不理解诗歌内涵、情感基调把握不准等问题。可见,我国德奥艺术歌曲的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德奥艺术歌曲的教学难点

笔者针对自己留德的学习经历和归国后的教学实践所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德奥艺术歌曲的教学难点主要可归纳为三点。

第一,语言(语音)问题。德语艺术歌曲的演唱不同于歌剧,它是“以追求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在一架钢琴(用乐队或加用较少助奏乐器)的伴衬下以音色、色调微差丰富,音量层次分级细密的嗓音和在语音精准的前提下生动地表达诗歌的语调语气,深刻地揭示作品的题旨、意蕴为目标”[1]的演唱。这就要求歌者在没有任何舞美布景、服装道具的陪衬下,通过声音和极其精准的语言传递歌曲内容,对歌者的发音有着极高的要求。

而德语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它是一种无声调、有重音的、以多音节为主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单词中含有大量的辅音和复合辅音,如“sch-”“-tion”“pf-”“-kt”等。因此,从语音-音位的角度上看,德语可算作一种辅音语言。歌者在演唱时必须清晰唱出单词中的每一个音节,无论是词头、词尾的辅音(或复合辅音),还是词尾、词中容易被忽略的“n”“m”“l”“r”等辅音,一个都不能错过。

演唱时,要懂得处理辅音与元音的关系,避免因辅音的繁杂而丢失了乐句本来的连贯性。此外,演唱时还应特别注意对文本单词轻、重音节的区分和处理,留意诗文节奏格律与音乐节拍律动的一致性。

第二,无法深入理解歌词文本的内涵。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非母语文本的障碍所致,另一方面是文学、历史等人文知识的缺乏。因为德奥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为18世纪、19世纪的德语诗歌。每一个时期的诗歌创作都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诗歌本身又是语言高度凝练的文学体裁,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内涵丰富,不易理解。

以诗文中的意象来说,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不同,相同的意象在不同国度诗人笔下的含义也会存在差异。例如,龙在汉语里通常为褒义词,是帝王、天子的象征,也可以比作才华横溢的人。但在欧美文化中,龙通常是贬义词,是一种可怕的、邪恶的东西[2]。再加之,目前国内关于德语诗歌的译本和解读文献都极少,又给歌者的学习添加了阻碍。在不理解歌曲内涵的情况下,歌者若单凭感觉必然无法准确演绎作品,有时甚至还会作出错误的表达。

第三,缺乏解读诗乐关系和作曲家创作意图的能力。当作曲家为诗歌配乐时,作曲家所处环境、生活的境遇和作曲家自身对诗歌的理解都是密切相关的。歌者若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便无法解读歌曲中的诗乐关系和作品内涵。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在为诗歌配乐时,通常都十分讲究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如节奏、格律等,也注重通过音乐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意象,并时常运用绘词法展现诗文中的词义。如歌德的诗歌《野玫瑰》主要运用了抑扬格,搭配少量扬扬格的格律。舒伯特则选用了律动相似的2/4拍为诗歌配乐,在舒伯特用歌德诗歌所作的《魔王》中,他还运用了钢琴部分快速的、连续不断的三连音的音乐动机模拟马蹄声,以表现诗文中父亲怀抱病孩快马加鞭赶路回家的动态画面。所以,如果无法理解诗乐关系、无法解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就无法实现合理的情感表达和演唱诠释。单凭感觉演唱,歌唱能力再强、技术再好,作品演绎都是有所缺失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德奥艺术歌曲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于语言语音问题、诗文理解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人文背景与音乐诠释的关系和学生对德奥艺术歌曲审美、立美的能力,而非局限于演唱技能的提升。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者就是作品的诠释者与表达者,其不仅仅是连接作曲家和听众的桥梁,同时还肩负了审美和立美的双重职责。

所以,为便于学生更好地演唱德奥艺术歌曲,应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多维度分析和解读这类作品,并运用已掌握的演唱技能和技巧将歌曲的内涵表达出来,以达到最好的审美意境。此外,教学不该再将德奥艺术歌曲简单作为声乐技巧训练的教材使用,而应当待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之后,作为提升演唱细腻程度、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进阶作品来教授。

3 多学科视野下的德奥艺术歌曲教学策略

《音乐美学通论》一书在论及“表演者的审美意识与表演再创造”中提到,“出色的表演者之所以能够把握作品风格中的神韵、领悟音响动态深层中的精神,就在于不是从表面、皮毛去模仿这种风格的表演形式上的处理,而是从文化传统、审美意识中去寻觅这种风格的根,从根本的东西出发再进行感性的感受、体验与理性的思考,才能达到‘化’之境”[3]。

德奥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精致的小型声乐体裁,在演唱时讲求的是细腻,比拼的是演唱者的人文修养和诠释表达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演唱这类作品,教学应当以诗文内涵的理解、诗乐关系的解读和演唱诠释表达三个方面为核心,并置于多学科视野下,它将涉及音乐、语言、文学、历史等多学科的内容。

鉴于德奥艺术歌曲涵盖内容较多,而声乐独唱课程除了肩负教授学生声乐技能技巧的重任之外,还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歌剧咏叹调、中国艺术歌曲等不同体裁声乐作品的教学任务,建议将德奥艺术歌曲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作为声乐演唱方面的进阶课程,具体应包含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3.1 以德奥艺术歌曲为主线的多学科学习

要想深入了解德奥艺术歌曲这一综合性的小型声乐体裁,就必须从文学、历史、语言、音乐学等方面着手,梳理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点,补充音乐理论和演唱技巧之外的人文知识,并引导学生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培养学生演唱前做好案头工作的习惯。

所授内容主要在于五方面,一是德语语音发音规则;二是德奥艺术歌曲中基础的诗乐节奏、韵律及诗乐关系;三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史(包括重要的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四是德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五是德奥艺术歌曲中涉及的重要诗人及诗作、诗乐鉴赏与分析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讲授和文献学习,让学生认识德奥艺术歌曲的架构、明确案头工作所包含的各项内容,了解德奥艺术歌曲作曲家和重要诗人创作的基本风格特点、掌握德语语音规则,并具备独立朗读歌词文本的能力。

3.2 以演唱教学为核心的多学科引入

如果说德奥艺术歌曲演唱前的案头准备工作主要是以音乐学科以外的多学科学习为主,那在演唱教学的环节中,更多则是音乐学科内部交叉的学习。跨专业的协作,灵活运用在音乐史、音乐学、语言学中习得的相关知识,这对演唱者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歌曲的演唱不同于普通的独唱,是人声与钢琴的合作演绎。在诠释过程中,人声与钢琴必须通过彼此间的融合传达作曲家对诗文的音乐解读。作曲家用音符传递诗意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在同一时间通过人声塑造角色的声音形象,用琴声表达角色的内心波动;也可以用人声表达歌曲中角色的情感,用琴声营造角色身处的场景;还可以将人声与钢琴分别设置为两个独立的音乐形象,但两者之间存在对立或相融的关系。

当然,钢琴也可以在一首作品中独立塑造多个不同的角色、转换不同的场景。钢琴在艺术歌曲中不是伴奏,而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艺术歌曲的演唱教学中,不能将人声与钢琴相剥离,而是必须有钢琴演奏者的参与,并要求歌者学会如何与钢琴合作。

演唱教学有两种模式。第一种,邀请艺术指导老师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声乐老师共同合作,指导学生的演唱。第二种,让钢琴专业或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生与声乐专业的学生成对组合,由老师对学生的发育、音乐技巧、协作演绎、音乐诠释与表达作出指导。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在欧洲的音乐学院中是很常见的,在不少的艺术歌曲国际比赛中,参赛者也都是以人声与钢琴的组合形式参与比赛,但在我国却运用得较少,应当加以推广。

这种多学科教学的好处在于既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又能够很好地在合作中了解到音乐学科内部不同专业的特征,如声乐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会如何聆听钢琴、如何与钢琴对话,而钢琴专业或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生则能够在合作中了解到人声演唱在呼吸、极限高音、吐字、长音等技术问题上的难处和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获得与人声合作的经验。

在音乐诠释方面,无论是演唱者还是演奏者,在诠释作品时,都应当运用自己掌握的多维度的知识,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解读,并明确自己演绎时的表述对象及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歌者来说,除了要准确掌握德语歌词的发音,更重要的是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解读作曲家的意图,再充分运用自己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诠释作品。

3.3 以舞台实践为载体的跨学科交流

无论是前期的知识储备,还是琴房、教室里的协作练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舞台上演绎德奥艺术歌曲作品。所以,舞台实践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学生作为演员登上舞台表演时,他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专业听众,而是不同学科背景的听众。虽说表演者完美的诠释能带给听众美的享受,舞台的锻炼也能够帮助表演者快速成长。但面对这些较为深奥的艺术作品时,大部分听众依然比较难以理解。所以,笔者认为,在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应该在校内开展艺术普及工作,毕竟德奥艺术歌曲中有不少是经典的世界名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完全可以在教学音乐会、教学汇报中加入艺术导赏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在演唱实践的同时参与艺术普及工作,又可以推动高雅艺术在校园中的发展。

4 结语

德奥艺术歌曲是集音乐与诗歌为一体,以人声和钢琴共同演绎为主的综合性声乐体裁。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对歌者演唱能力、人文底蕴、情感表达、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因此,德奥艺术歌曲的教学也应当是置于多学科视野下的教学。在此类声乐体裁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从文学、历史、文化、语言学、音乐学等多个维度深入研习音乐作品,从文本到读谱,再到运用已习得的声乐技艺诠释歌曲的内涵,使學生能从中获得更丰富的个人审美情感体验,能够进一步思考音乐、理解音乐、传递音乐。

参考文献:

[1] 倪瑞霖.美声唱法,它的发展轨迹及嗓音科学对其发声机理的若干重要阐释[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76.

[2]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3]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8.

作者简介:王伊达(1987—),女,上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艺术歌曲、音乐与文学。

猜你喜欢

策略教学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