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哲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分析

2021-04-23薄斐,李莉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赫哲族民歌

薄斐,李莉

摘要:赫哲族民歌孕育于赫哲族人民的长期渔猎生活中,有着浓郁的地域气息,带有鲜明的音乐特色且有着别具一格的演唱形式与表现技巧。基于对赫哲族民歌的理解,文章论述赫哲族民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重点从气息控制、情感把握、语言运用三大方面探究赫哲族民歌的演唱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赫哲族;民歌;演唱技巧;气息控制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03

赫哲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长期从事渔猎活动,在创造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孕育了独具魅力的精神文化。民歌,亦被称为“嫁令阔”,是赫哲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能歌善舞的赫哲族人民在劳动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以歌声传递情感,以民歌记录这个古老民族的发展历程与演进历史,在实践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风格鲜明、特色十足的民歌体系。大部分赫哲族民歌篇幅短小、曲式结构简单,以五声音阶为主,且对乐段划分、唱词等无严格的要求,因此赫哲族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唱出几首民歌,甚至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想即兴创作新声,可见民歌与音乐已经成为赫哲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赫哲族文化艺术中的璀璨瑰宝。

1 赫哲族民歌的内容与思想

赫哲人没有语言文字,但他们凭借智慧与勤劳在恶劣的生活环境、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精神文化,其中以民歌最具代表性。赫哲族民歌源于赫哲人的渔猎生活,象征着赫哲人敢于对抗恶劣生活环境的勇气,激励着赫哲人不断奋勇前进。深入领会赫哲族民歌的内容及思想内涵,对于高水平发挥民歌演唱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1.1 对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畔、乌苏里江沿岸,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属于阿尔泰语系的古老民族。赫哲人无文字,世代依山傍水,生活条件与环境较为恶劣,尤其是在冬季到来时,气温骤然下降,赫哲族便挖地窖以抵御寒冬。赫哲人长期以打猎捕鱼为生,使用简单的鱼叉、钓具、标枪等获取食物。生活虽然艰苦,但赫哲人生性乐观,敢于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善于在生活中找寻情感的寄托,寻找生活的乐趣。

赫哲族民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此种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乌苏里江水》《我们家乡多么美好》《四季》等。民歌多以描述自然景物开始,以春季不畏严寒的冰凌花象征顽强、坚毅的赫哲人,以欢腾的鱼儿、满山跑动的獐狍野鹿体现黑龙江流域物产的富饶,表达赫哲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也以渔猎生活的细致刻画表现赫哲人的勤劳勇敢以及淳朴的赤子之心,还有对劳动的赞颂、对祖国母亲与自然的感激之情。生活的艰苦并没有消磨赫哲人的斗志,反而塑造了其强健的体魄、坚毅的品质与劳动的智慧,让赫哲人以民歌表达着自己的情怀、展现出民族的气节、体现出赫哲族的精神[1]。

1.2 對历史变迁的见证记录

赫哲人的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其不得不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无兽可猎、无鱼可捕的窘境,还随时会受到洪水泛滥的侵扰。洪水袭来之际,赫哲人只能在阴暗潮湿、狭小且充满蚊虫的地窖内生活。他们所住的房屋简陋,难以抵挡冬季的寒风,但赫哲人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勤劳一直在改善生活条件,朝着美好生活的方向奋进。赫哲族民歌中便有后人对艰苦岁月的记忆,表达着自己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视。赫哲人原本生存的区域一片荒芜,充满战火硝烟。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赫哲人走向独立解放,与各族人民一起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赫哲族民歌,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赫哲族民歌中有相当一部分表达了对党的感恩,如《共产党救了咱赫哲人》《乌苏里麻木》等,都表达了赫哲人最为朴素、纯净的情感。

1.3 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一个民族在表达爱情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赫哲族也不例外。赫哲族民歌在爱情的体现上是真挚、直接、简洁而热烈的,或是妻子对丈夫的浓浓思念,或是赫哲族青年男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意,这些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源于赫哲人的浪漫情怀,且受到赫哲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赫哲人的择偶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劳动品质。比如在赫哲族民歌《河边情歌》中,小妹妹见哥哥在劳动中矫健的身姿、强健的体魄与敏捷的动作,便唱出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誓言;再如《渔歌》通篇都在描绘赫哲人的渔猎生活场景,哥哥将捕到的鱼送给心爱的妹妹,让妹妹唱出“阿哥的好处不能忘”[2]。

2 赫哲族民歌的艺术特点

赫哲族民歌体现出赫哲人坚毅勇敢、热情豪放、坚定不移的性格,展现了赫哲人世代居住区域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以及赫哲人共有的历史记忆、价值追求与审美取向,在历史积淀中不断发展,在融汇多元文化精髓中创新突破,形成了具有高辨识度与独特意蕴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

2.1 直接且朴素的情感表达

赫哲族民歌直接且朴素的情感表达与赫哲人浪漫、热情、豪爽的性格密不可分。赫哲人常年以打猎捕鱼为生,条件虽然艰苦,但对朴实生活的追求造就了赫哲人淳朴爽朗的性格,凝练了赫哲人最为朴素的生活愿望。赫哲族民歌也如赫哲人的性格一般直抒胸臆,体现出赫哲人即使在遭遇恶劣环境、外敌侵略时也保持着乐观健康的心态以及优良的劳动传统。

比如赫哲族民歌《渔歌》歌词十分质朴,如说话一般具有亲和力与亲切感,“保佑我多打一些鲤鱼和鳇鱼”,其愿望虽然朴素,但却是最打动人心的,也让听众从赫哲族民歌中感受到其生活的艰难、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再如赫哲族民歌《战后》以战争前后家乡景物的对比表达出赫哲人对战争的痛恨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与抵制。原本美好富饶的家乡变成“乱糟糟的乌鸦窝”,原本茂盛的草地在战后一片“荒草萋萋”,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直白的形容、最真实的感受,用音乐语言将战后的荒芜、萧瑟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更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唤醒人们对屈辱历史的记忆,也时刻警醒着人们以史为鉴、砥砺前行[3]。

2.2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赫哲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思维、艺术体系及哲学思想的影响,民歌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情感、烘托气氛、营造意境,以此强化民歌的艺术感染力。

其中“赋”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写景中铺垫情感内容,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与吸引力,如赫哲族民歌《找情郎》铺陈了阿妹去三姓城找阿哥的场面,头班船上若没有阿哥,阿妹便乘二班船找阿哥,最后阿哥与阿妹重逢,用递进的画面及情绪展现出阿妹对阿哥的思念与担忧之情。

“比”,即比喻的艺术手法,让民歌所塑造的形象愈发鲜明生动,也起到助推情感表达的作用,如《河边情歌》中以水面的鸳鸯、水中嬉戏的鱼儿比喻相爱的两人,阿哥将自己比作孤雁,形单影只、孤独悲伤,此类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民歌的内容更加直观,也赋予了赫哲族民歌艺术气息。

“兴”是指以巧妙的开头烘托氛围并引发人联想与想象的艺术手法,赫哲族民歌多以写景开头,做好铺垫后引出之后的唱词与情节,打造出更加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如赫哲族民歌《乌苏里江水》中开头部分开门见山,运用衬词将人们带入赫哲人世代居住的乌苏里沿岸,达到一种“先入为主”的效果,也为后续旋律曲调的铺开做好准备。

2.3 灵活多变的句式

赫哲族民歌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多为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其中包含着若干节,且节与节之间的字句基本相同,或是仅改变个别的词语,通过反复的歌唱达到循环往复的效果,也让赫哲族民歌更具抒情性。赫哲族民歌此种艺术特色的产生是因为民歌形成于劳作之中,多为男女对唱的形式,简单且重复的字句易于传唱,并且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不仅如此,赫哲族民歌的句式灵活多变,对于乐句的长短、押韵等并无严格的要求,部分乐句之间的长短差异较大,以音符时值的调整达到整体的和谐美感,更便于即兴创作与随时演唱。

同时,赫哲族民歌在歌词上有着基本的规律与程式,但语句的结构并无明显的限制,有的是自然的承上启下,有的是更换一个或几个字,有的则连大体的格式都没有,重点在于由浅入深、有层次地体现场景的变化、情绪的递进以及情感的波动,再加上赫哲族民歌的节奏十分简单,节拍也并不复杂,旋律清丽悠扬,且有着独特的韵味与鲜明的特色,使赫哲族民歌朗朗上口、易于传唱,通过心口相授所保存下来的传统赫哲族民歌也可以在时代洗礼、多元文化浸润及历史积淀中焕发生机。

3 赫哲族民歌的演唱技巧

赫哲族民歌独特的内容及思想内涵、鲜明的艺术特色决定其演唱的独特性,虽然赫哲族民歌曲式结构简单,在创作上并无严格的标准,重视即兴创作与声随情动,但依然要重视演唱技巧的合理运用。综合而言,赫哲族民歌的演唱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3.1 气息控制技巧

气息是赫哲族民歌演唱的基本技巧之一,在保持气息充足、连贯且均匀的基础上要结合民歌的特点、内容、思想内涵、情感色彩等以气息支持演唱,以气息为媒介更好地表达情感。例如,民歌《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的乐句较为规整,乐句与乐句之间以延长音体现出旋律线条的自然流动,其中衬词的运用使得此首民歌地域色彩鲜明,体现出在渔船上唱赫哲族民歌的神韵。在演唱此类赫哲族民歌时,要保持气息平稳,确保气息的位置与声音的位置相互统一,在演唱“啊朗赫赫尼娜”等衬词时要运用气音技巧,产生一种虚声的效果,进而发挥出赫哲族民歌内衬词的作用;在演唱高音时,要保持气息充足连贯,确保声音线条均匀且音区统一,避免因气息不足在高音位置出現错误,或导致声音断断续续、飘忽不定;在演唱“我送大江颗颗汗珠”时,要以强拍起唱,因该唱词中包含大跳音程,所以在演唱时要确保两肋、胸腹部及腰两侧的肌肉自然收紧,调动肌肉群以保持气息充足,用气息将声音传至远处[4]。

3.2 语言运用技巧

语言是演唱的基础,也是情感表达最为直接的媒介,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用习惯,也以不同的语气、语调等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因此,在赫哲族民歌演唱中合理、恰当且适宜地使用语言尤为重要。

例如,《欢乐的哈鱼岗》是由《回想起从前的生活》改编而来的当代赫哲族民歌作品,其保留了赫哲族的语言,加入了赫哲族特有的问候语,对于演唱者的语言掌控及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演唱时要注意赫哲族传统语言的发音技巧,尤其是在演唱开头部分的问候语时,要体现出对客人的欢迎,表现出赫哲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再如《山水醉了咱赫哲人》这首民歌语言生动活泼、自然灵活,演唱时可以加入黑龙江地区的方言,如儿化音、语调的变化等,让民歌演唱更具亲和力,更接地气。此外,在演唱包含翘舌音的歌词时,要将字头咬准,同时又要确保张弛有度,结合乐曲的速度、力度及情感色彩自然而然地过渡,根据情感表达的需求适度延长尾音,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可以体现出语言运用技巧的价值,赋予赫哲族民歌演唱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3.3 情感把握技巧

赫哲族民歌情感朴素真挚、直接且热烈,在演唱时既需要发挥好基本功,又需要结合对民歌的理解、对民歌内涵的深度品悟以助推情感的表现。例如,《乌苏里船歌》取材自传统的赫哲族民歌,曲调与原作相近,但内容更加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愈加多样,描绘出乌苏里江畔赫哲人的生活习俗、渔猎方式,展现出乌苏里江畔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景色,表达了赫哲人对自然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喜悦之情。在演唱此首赫哲族民歌时,可以通过共鸣腔体的运用以达到把握情感的目的,让腔体的共鸣保持稳定,声音的位置统一。民歌内包含音阶下行的片段,与民歌的情感色彩相契合,演唱时需要在保持腔体稳定的基础上让声音持续下行,确定好声音的位置及腔体的运用方式,让声音婉转动听、情感跌宕起伏,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而且可以达到神形兼备的演唱效果[5]。

4 结语

赫哲族民歌内容多为对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对历史变迁的见证记录、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赫哲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直接且朴素的情感表达,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灵活多变的句式。在演唱赫哲族民歌时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保持气息连贯通顺,并且气息位置与声音位置相互统一。同时要合理运用语言,注意清晰地咬字、吐字。此外,还要把握好情感表达技巧,综合运用共鸣腔体,以此增强赫哲族民歌演唱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郑秋芳,杜洪晨,张馨幻.赫哲族民歌在东北土地上的发展特色探析[J].大学,2021(1):141-142.

[2] 杜洪晨,郑秋芳.赫哲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教育观察,2020,9(41):138-140.

[3] 赵薇,黄任远.赫哲族嫁令阔音乐曲调研究:民歌的艺术特色[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6):147-151.

[4] 李利佳,沈玉秋.浅谈赫哲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8,38(18):16-17.

[5] 王佳萍.浅析赫哲族民歌演唱技法对声乐教学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8,31(9):55.

作者简介:薄斐(1996—),男,黑龙江伊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硕士(音乐)声乐演唱。

李莉(1969—),女,山东乳山人,本科,二级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赫哲族民歌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穿花衣 唱民歌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