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的“暴脾气”并非洪水猛兽

2021-04-22林颖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情绪管理幼儿

【摘要】到了大班,幼儿的情感稳定性开始增强,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但是幼儿虽然已经具备情绪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但调控能力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幼儿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关键词】幼儿  情绪管理  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124-03

一、幼儿行为表现

案例1:暴躁的“小警察”

户外活动的时候,小夏最喜欢玩的就是“警察”游戏。每次他一声令下就会有一班的小朋友蜂拥而至听他指挥。这些“小警察”在这个“警官”的指挥下,有的负责当“小交警”,指挥开小车的小朋友;有的负责“巡逻”,看看户外游戏材料是否摆好了;还有的负责“抓小偷”。小夏开着他的“小警察”威风凛凛,一会儿拿着“对讲机”呼叫其他的警察,一会儿对那些“小交警”指手画脚,这些被他带入到情景之中的幼儿倒是很听他的话,愿意按他的要求做。在他“巡逻”的过程中发现乔杨、蕴希、梦恬正在玩追逐跑的游戏,他看到乔杨跑过他的身边,突然大喊“抓小偷”啦!其他的“小警察”都跑了过来,跟着他追着乔杨跑,乔杨一时间慌了,对他们说他不是“小偷”,一直挣脱他们的“追捕”。老师看到了,制止了小朋友对乔杨的“追捕”,告诉小夏乔杨不想参加这个游戏不可以强迫人家的。其他的小朋友一听都散开了,可是小夏看到大家都散开了,却十分愤怒,对大家吼到“他就是小偷!”乔杨用力甩开小夏的手,这个时候小夏突然用手上的“对讲机”敲向乔杨,乔杨的嘴唇被敲破了皮,流了好多血。老师连忙跑过去处理,小夏看到流血了,也十分紧张,老师让小夏赶紧向乔杨道歉,可是小夏却瞪着眼睛,泪水在眼眶打转却硬是不肯说对不起,甚至对着老师大吼“那我打自己总可以吧!” 说着真的用手打了自己的脸,保育员小吴老师连忙要跑过去制止,他却一转身自己跑回班级去了。

案例2:“不要再跟我说这些废话了!”

午睡之前,值日生都会帮忙扫地摆桌子。小夏今天不是值日生,可是他也想扫地,于是他与今天的值日生小朋友发生了争吵还抢起了扫把。老师了解原因后,认为扫把应该给今天当值的小朋友,告诉小夏“今天的值日生不是你,等到了你值日的那天就把扫把给你好吗?”小夏听了把扫把一扔,他怒气冲冲得躺在桌子上,不肯进去睡觉也不让其他小朋友搬桌子。老师想要跟他好好讲道理,可是他并不愿意听,紧皱着眉头,含着眼泪还嘟囔着“不要再跟我说这些废话了!”让老师十分无奈。

案例3:可爱的“蘑菇军舰”

午餐后,依依哭着跑过来告诉我小夏要打她,原来小夏用乐高搭建了一座军舰,坐在旁边的依依说“你搭的这是城堡吧!”小夏说“才不是城堡,是军舰!”依依说“可是那个屋顶圆圆的那么可爱,就是比較像城堡啊!”小夏说不通觉得很生气,冲着依依大吼“是军舰!军舰啊!”依依不理他,小夏拿起乐高玩具想要打依依,依依被吓到了,哭着跑来告状。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拿着小夏的“军舰”说“哇!这个军舰太可爱了!这是蘑菇军舰吗?小夏,你是打算在军舰上面煮蘑菇吗?”小夏与依依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二、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从以上行为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夏属于典型的“困难型”气质的幼儿,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时常表现为大声哭闹、烦躁易怒或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幼儿是通过情绪和认知两套神经系统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如果长时间处于被情绪控制的状态里,幼儿很难拥有正确的认知与判断。所以在小夏发脾气的时候,已经陷入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一旦他自己打定主意,你想要他从自己的计划转移到其他的计划,会瞬间引发他强烈的挫败感,进而激起他的挑战性行为。一旦进入到这样的状态,他是什么话都听不进去的,情绪失控地做出许多过分的事情。

其实成长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等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情绪的稳定性和调控能力的发展。通过了解,小夏的妈妈表示,小夏的爸爸工作很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自己的工作也比较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小夏。小夏的奶奶表示在家他的爷爷如果发起脾气来也会摔东西,而且对于小夏在家如果发脾气的话他们表示“就是要揍一顿”。由此可看出小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导致安全感的缺失;而小夏的爷爷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小夏,没有做好榜样作用;小夏的奶奶的处理方式虽然可能会立竿见影,但是长期来看对于改进幼儿行为,起不到任何正面的效果。

从案例一中可以看出小夏其实颇具有领导能力,所以幼儿能够听从他的指挥行事,但是他的情绪易怒,对于不肯服从他“管理”的幼儿,暴躁的情绪使得他无法听从别人的建议。他很难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所以对于那些让他不满意的事情,无法正确表达情绪,导致情绪失控。

到了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3-6岁的幼儿已经能对自己错误的行为感到羞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羞愧感会扩展到社会交往中。所以,案例一中小夏在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以后,他自己的内心已经十分羞愧难当了,可是自尊心使得他不肯开口道歉,甚至认为可以通过伤害自己可以抵消自己的过错。案例二中老师把扫把给了当天的值日生,当下他下不来台,自尊心使得他与老师怄气,这个时候老师说啥他都听不进去了。

2-7岁的幼儿的认知还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小夏在认知客观事物的时候,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案例一中在乔杨并不想加入到他的游戏中时,他还是无法理解,坚持自己的想法,认定乔杨就是他眼中的“小偷”。案例三中对于依依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他一口否决,认为依依应该遵从他的想法,而当老师将其带入不一样的情境的时候,他的情绪马上就变得开朗了,说明了幼儿情绪的易感性。

三、推进思路

1.适当的奖惩制度,有利于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对于小夏这样“困难型”气质的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多给小夏出头露脸的机会,发挥他天生具有的领导才能,多多让他在集体活动中做组织者,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但是不能给予他过多的夸赞,这样不利于他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实施奖励措施,若是在集中活动中他不仅很好地组织幼儿参与活动,而且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便给予他一定的奖励;若是在他无法控制情绪,容易发怒,要及时指正给予批评,引导他自我反思,学会自我控制,并给予他一定的“惩罚”,比如下次的组织者换成别人或是取消他奖励本上的小红花等,渐渐让他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2.尊重幼儿,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与意见。小夏的自尊心极强,所以当下让他道歉,只会增加他内心的愧疚感。和幼儿的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在幼儿处于比较强烈的情绪中的时候,他们是听不进任何人的话的。所以在小夏打伤了乔杨的时候,老师让他道歉,他却不肯开口。老师需要给小夏平复自己情绪的时间,然后慢慢听他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吗?幼儿才会慢慢接受你想法与意见。

当幼儿出现一些不符合成人预期的行为,产生情绪问题的时候,教师的态度十分重要,教师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首先教师要接纳孩子的消極情绪,让孩子表达自我,用“你看起来好像很不开心,什么事情让你生气了吗?”作为处理情绪的第一步,而不是一开始就给孩子贴上 “坏孩子”“不懂事”的标签;其次要积极的共情,先帮助孩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接着了解情绪背后幼儿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让孩子知道教师是理解他的,并不是只是想要批评他;最后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3.利用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社交中的重要能力之一,也叫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换位思考、倾听及尊重等方面。首先了解到小夏是独生子,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他很少为他人考虑。通过这次事件,我们也建议在家中多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在家可以与小夏玩角色互换的游戏,让他当一天小小“家长”,这样让他更容易体验他人的情感;其次教师也要积极的共情,先帮助幼儿用正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接着了解情绪背后幼儿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让幼儿知道教师是理解他的,并不是只是想要批评他;最后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4.增进幼儿对情绪的认知能力。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各种情绪,以及这些情绪所产生的效果,学习调节情绪并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与情绪有关的活动,比如,让孩子画出不同情绪的面孔,再通过关注面孔,让他们认识到面孔的情绪对于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带领孩子阅读一些有关情绪的绘本故事如《生气汤》《再见,暴脾气》《菲菲生气了》等,让幼儿体验绘本中的人物情绪,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5.利用榜样作用,强化幼儿的正面情绪。都说幼儿是成人的一面镜子,幼儿的模仿性极强。所以首先家长与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在看到家长懂得控制情绪,心平气和地说话的时候,他也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学着控制情绪;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多发现小夏正面的行为,并在幼儿面前表扬他,让他获得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为了多接受表扬他会自觉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幼儿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模式,他们对事物的反应来自于对自身的认知,所以面对“暴脾气”的孩子,成人要多试着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接纳幼儿的情绪反应,理解欣赏幼儿的情感,正确引导幼儿表达情绪。看到孩子难过流泪,能够对孩子的悲伤与痛苦感同身受;看到孩子生气,也能够感受幼儿的愤怒与失望。这样孩子才会全身心信任你,带你走进他们的情绪世界里。孩子的“暴脾气”并非洪水猛兽,成人要学做堤坝,适当的时候可稳固孩子内心的波涛汹涌,给孩子一潭宁静的池水;也可适当开放,让孩子的情绪发泄找到正确的出口。

作者简介:

林颖玲(1994年12月-),女,闽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福建省厦门市民立幼儿园教师,从教以来一直在教育一线并担任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对待孩子有爱心有耐心,勤于思考努力上进。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情绪管理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从“粗暴”到“温柔”的改变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