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发挥“基地+流动课堂”作用提升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2021-04-22顾志刚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要】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它赋予了农村社区教育新内涵和新使命。因此,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应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搭建“零距离”为民服务平台,丰富农村社区教育内涵,有力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社区教育  零距离服务

【中图分类号】G527;G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001-03

农村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激发乡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围绕“为民服务零距离”的理念,创新社区教育载体,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自主创办的省级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和流动课堂的作用,有效增强了社区教育效能。

一、优化模式,拓展为民服务空间

岔河古称“燕川”,该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基地产品是无公害葡萄。全体专职教师不仅亲自在基地培管、劳作、销售、现场技术辅导与解答,同时以此发挥社区教育作用。通过“燕川葡萄文化流动课堂”传播种植文化,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引领农民科学致富;传播品尝文化,促进基地良性发展,提高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传播葡萄历史文化和鉴赏文化,拓展学生兴趣爱好,丰富村民闲暇生活。

该课堂于2010年开始实施,流动到村民学校、中小学校、村民田间地头,组织村民(包括残疾人、少数民族人、留守妇女)、种植户、学生开展“葡萄文化”宣讲系列活动,让村民、师生学有所长,体验人与自然的完美整合。该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指导活动,而且扶助资金。年初列入学校预算中,实施“公益性”教育培训和项目资源开发,先后共投入40多万元,让更多的教职工、学生及村民参与活动,着力提高文化素养。到目前为止,已引领辐射1300多户。每年参加学习培训量达1000多人次,反映较好,满意度达95%以上。基地产品获县名牌产品、省“神园杯”优质水果金奖。

流动课堂实施“1主阵地+N辐射教学点”教学模式,以学校基地为主阵地,以村民学校和典型辐射户家为教学点,选派一名学校专职教师为辐射点上负责人,一名责任心强、号召力强、主动性强的社区教育志愿者为宣传员。教学前,选好课题、确定教师、制好计划、印好资料,保证项目有序进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讲解、现场提问解答、手把手帮教、学员亲自实践、种植户现身说法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手段;教学后,让学员填写信息反馈表,一方面了解他们的下次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了解上课教师教学效果,该效果与年度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通过“你点单,我授课”的模式,“流动课堂”科学选题,针对性备课、授课,真正做到了哪里需要去哪里进行“零距离”为民培训与服务。通过理论教学帮助村民富脑袋,实践教学帮助村民富口袋,真正发挥出“基地+流动课堂”的“葡萄串”辐射带动致富效应。

二、便捷到位,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1.按需下单,让基地+流动课堂“适销对路”。

在每期葡萄文化实用技能培训前期,针对学员居住分散、忙闲不均等实际情况,将授课老师、培训内容简介等信息制成《葡萄文化流动课程预约单》,定期向服务对象发放或通过微信群交流,方便自主选学,进而有针对性地确定重点培训课题。通过预约授课、按需下单,实现葡萄文化到家门,赢得了学员好口碑。同时,有的村民在预约单上提出了村务镇务及国家“三农”政策等话题,因此流动课堂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让新时代新思想走进流动课堂,解决好培训枯燥、讲课刻板的老问题,真正让“基地+流动课堂”成为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2.配优教师,让基地+流动课堂“精彩高效”。

在培训专题确定的基础上,精心遴选相应专长的专兼职教师,精心编写教学计划和通俗易懂的讲义,要求在讲理论、传技术、明思想的同时,通过示范实践讲操作要点,拉近师生距离,在村民中扩大受众群体,推动社区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还要求全体专职教师全程参训听讲,课后开诚布公评课,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升业务水平。学校配全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投影仪,确保学员听得懂、学得会、有收获。多名专职教师参加县相关技能比武获一等奖。

3.监督考核,让基地+流动课堂“保质保量”。

建立“燕川葡萄文化流动课堂”日常监督考核机制,制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包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关爱农民,认真施教、团结协作等内容;制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流动课堂教学业绩考核标准”,包括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学员反馈等内容;制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工作考核标准”,包括外出取经、菜单备课、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与评优考核的重要依據,让干得多的有甜头、干得好的有奔头,不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课程开发,让基地+流动课堂“回归生活”。

根据学员的需求及常见问题,组织优秀专兼职教师研发,编写乡土实用教材《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文化百问百答》《各月葡萄种植主要农事》等。有的内容制成小册子、图谱,免费发给村民,方便随时学习;有的内容录制微课程视频短片,如《葡萄各生长期管理技术》《葡萄病虫害防治方法》《庭院葡萄种植法》《家庭自酿葡萄酒》《变废葡萄为宝》等,发送到微信交流群、公众号及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联盟官网,丰富“流动课堂”教育手段,让老百姓不出门就能学到知识。

5.理论研究,让基地+流动课堂“破旧立新”。

以课题为依托,在县教育体育局成职教办领导及教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引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促进葡萄文化成果有效转化。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为省社会教育重点课题并以良好级结题,多篇相关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现阶段重点研究《提高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流动课堂实效性研究》课题,让农民在社区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行为影响下,在具体教学培训实操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尤其是提升信息素养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培育思想前卫、勇于科技创新的新时代致富农民。

6.智能服务,让基地+流动课堂“焕发活力”。

培训结束后,教师还通过现场指导、电话及微信网络等渠道,做好后续服务工作,解决学员不少困惑与疑虑,更加坚定了学员学习葡萄文化的信心和内生动力。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教师根据种植户的实际需求,有的戴好口罩登门入户进田间地头“送餐”,有的充分利用燕川葡萄交流群及时解答学员的咨询,尽力满足农民科技求知愿望。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化“课堂”,打通服务农民的“最后一公里”。

三、担当实干,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1.教师专业化引领村民走致富路。

每年都安排流动课堂的专兼职教师外出学习新技术、了解新行情、汲取新理念,回校后赋予实践、总结提炼、不断创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教师自主经营、务实肯干、敬业奉献,增强了“基地+流动课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传承力,为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难题,精准扶贫残疾人、少数民族人、留守妇女,妥善安排镇内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来基地边学习边劳作,发放劳务补贴,并免费参加葡萄文化学习,提供就业信息,跟踪服务创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深受党委、政府与老百姓的好评,教师群体多次获各级奖项。

2.培育出各类示范典型辐射户。

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不仅传授葡萄文化,而且与广大村民和师生深度研学、科学创新,共同发掘葡萄内涵文化,厚植爱农情怀;切磋葡萄种植文化,提高果品质量;探索葡萄延伸文化,增加产业效益;学习葡萄品鉴文化,提升幸福指数;感触葡萄欣赏文化,润泽闲暇生活;了解葡萄历史文化,传承丝路精神。通过学习研讨,辐射典型户百花齐放,有种养结合创新典型、钻研型典型、实施多种栽培模式典型、精细管理典型、年轻村干带头典型、庭院种植典型、巾帼创业典型等。充分利用流动课堂平台对这些典型户的创业创新精神大张旗鼓地进行宣讲,其典型示范作用带起了就业的倍增效应。定期组织本镇中小学师生轮流来基地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让当下的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孩子真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同时引领基地附近的岔北小学建成“行知葡萄长廊”,成功创建成“如东县社会实践特色乡村学校”。

3.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領集群效应。

该室劳模者是“基地+流动课堂”的创始人常永兰,她在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道路已默默耕耘近三十个年头,有着强烈的群众观念、良好的民主观念、牢固的组织观念、较强的协调能力。她和团队成员讲得最多的是:社区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怎样才能让农村社区教育持续高位特色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示范引领全县社区教育同步发展?她认真学习社区教育理论并大胆实践,无论在基地劳作还是流动课堂在何处,始终坚持“服务零距离,务实在一线”工作准则,坚持做事细心、遇难耐心、处事公心、待人诚心、与民交心“五心工作法”,坚持做事在先、服务在先、吃苦在先,以自身的示范带领着全体成员共同成长。通过创建和运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基地+流动课堂”实践和成果,在全县14个乡镇社区教育服务“三农”基地中进一步放大了“基地+流动课堂”效应,引领和助推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蓬勃发展。

4.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

因“基地+流动课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全县乃至于全市、省起到示范作用,学校四十多次荣获省市县表彰。2019年该流动课堂荣获“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基地被评为“南通市社区教育特色基地”,编写的相关葡萄文化教育教材获全国优秀乡土教材,制作的葡萄种植文化微课程获全国优秀奖,基地研究成果获全国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江苏教育报、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今日头条、江苏电视台、南通日报、南通妇联网、南通残联网、如东电视台、如东日报等多次给予了报道。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提升村民素养、化解矛盾、乡村治理、发展现代农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新时代农村社区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时代不断发展,也对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需要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搭建“零距离”为民服务平台,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创新作为,丰富社区教育活动方法,真正发挥惠农富农强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

作者简介:

顾志刚(1965-),男,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三农”及老年教育。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