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021-04-22谢玉梅谢多来

成才之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学前教育能力培养

谢玉梅 谢多来

摘 要:3~6岁是幼儿心智启蒙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指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教师应因材施教,开展家园合作,遵循幼儿教育原则,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行为观念的建立,促进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达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0-0064-02

學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心智发展初期,独立性较差,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相对薄弱,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弱。幼儿教师应在这个时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个体差异、家庭教育以及培养原则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培养体系,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良性发展。为此,本文分析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一、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

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构成原理、性能特点、发展方向与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认知的过程是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储存信息的过程,认知发展则是一个人对信息不断加工与改进的过程。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初级阶段,他们在这个时期会运用自身认知能力探索未知事物。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够促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生活,为其拓展视野、学习知识奠定基础。幼儿在独立生活中需要以自我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新问题,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等同于促进其认知发展的过程。幼儿独立意识的形成取决于他们的自主性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则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体现,幼儿产生自我意识的萌芽后会尝试独立做事。为了避免幼儿在自我意识中形成执拗、任性等不良品质,教师应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引,使幼儿在独立行动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较强的行为能力。可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发展他们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表征形式,对幼儿独立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个性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个性的初始时期,幼儿在这个时期会以模仿的形式尝试一些生活活动。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形式与幼儿园教学方式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与变化。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局限于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而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思维、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和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分为技能培养和情感培养两方面。技能培养可以增强幼儿的行动能力和日常的吃饭、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情感培养则是帮助幼儿在技能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不仅是启蒙幼儿道德修养的方式,而且是初步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必然过程。可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造就幼儿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对幼儿身心素养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培养幼儿敢于面对困难的挑战精神

敢于面对困难的挑战精神是自信心与责任感的共同体现,培养幼儿的挑战精神能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注重积累学习方法。从狭义上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目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是因为家长在家中过度溺爱孩子,使孩子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形成独立意识,且在面对困难时容易出现退缩和畏惧心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具备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接受挑战的进取精神,才能立足于社会并不断发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等同于给予他们生存能力,从而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的挑战精神。

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获得能力发展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弱与他们的家庭环境、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即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生活习惯的幼儿在自理能力中有明显差异。教师要从幼儿的基本情况出发,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能力发展。第一,生活技能教学应以幼儿的年龄层次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让他们认识技能、模仿技能、掌握技能。第二,幼儿的性别差异会使他们在某些生活技能中出现偏强或偏弱的现象,教师同样要尊重生理上的差异,给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机会。第三,家庭环境差异是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可运用“以生带生”的方式让幼儿在班级中相互学习。

2.营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实施、整体影响的过程,其中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教师应在做好园内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帮助家长树立“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的意识,由此实现家园合作,给幼儿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学习能力、认知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积极意义,避免家长在家中出现过度溺爱或缺乏管教的问题。家长应创设适宜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学习生活技能提供平台。家长可为孩子准备合适的日常用品,让他们练习使用这些物品,并培养孩子整理个人物品的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教师要与家长相互配合,制定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方案,使幼儿在反复操练中掌握生活技能。

3.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采用适宜的培养方法提高自理教育成效

第一,遵循信任性与趣味性原则。教师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时应确保所使用的教育方法满足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需要与兴趣取向,促进他们自觉性与自制力的良性发展。在进行自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与信任,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与挑战精神。第二,遵循循序渐进与适当让步原则。自理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提升生活技能学习的难度,避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抵触、焦虑等负面心理。此外,幼儿在锻炼生活自理技能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挫折。教师要分析原因,做出适当让步来激励幼儿,但在让步中要坚持培养独立性的原则,以防止他们故态复萌。第三,遵循尊重和有效沟通的原则。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之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幼儿年龄尚小,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而这种关怀要建立在对幼儿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效沟通,让幼儿理解家长和教师所说的话,真正愿意用心去做,这对于培养自理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幼儿学习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重要媒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过程既体现思维、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又包含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由此出发,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要结合个体差异、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采用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幼儿逐步建立自理意识,巩固自理行为,形成自理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明星.谈实践活动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06).

[2]拾晨.幼儿自理能力的分析及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01).

[3]陈金华,杜学元.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4]王春芝.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

[5]蒋晓燕,张凤美.浅谈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9(01).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学前教育能力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