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入园教育环境的转变

2021-04-22安冉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转变

安冉

【摘要】幼兒入园是幼儿各种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一个良好的入园环境,不论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是教育的实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这一时期教育环境的转变是幼儿需要克服的第一关。而关于教育环境,人类发展生态学则具有独特的主张,它以整体的、系统的、交互的原则看待环境的转变,将教育环境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之中。因此,本文尝试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关注幼儿入园这一特殊时期,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幼儿入园期间教育环境的转变及其启示。

【关键词】人类发展生态学  嵌套系统  教育环境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132-03

一、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幼儿环境嵌套系统

人类发展生态学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重叠结构,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由内而外一个套着一个,最内层是微观系统,也是最接近幼儿生活及经验的系统,第二层是中间系统,这一系统间接与幼儿接触,第三层是外层系统,在这一系统内,儿童一般并不会直接接触,但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处在最外层的是宏观系统。

在这一嵌套系统中,不同的系统对幼儿具有不同的影响。首先,微观系统的概念是“发展中的个体在特定客观环境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范型”[1],在儿童入园导致教育环境的转变过程中,主要是由幼儿、教师以及家长所构成的同心圆系统,这一系统与幼儿接触的频率最高,因此,该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在家庭的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权威性、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类型,在师生交往中,则存在着俯视式、平视式和仰视式;中间系统是指“由发展中的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一系统下,这三者的互动及其质量最为影响儿童对环境转变的适应能力,同时,对儿童发展及成长的作用就越大;外层系统是指“发展中的个体不直接主动参与的个体环境,但是这个环境中的事件却与幼儿直接参与的环境中的事件发生着相互影响”,主要包括父母的经济收入,家庭社会地位、幼儿园教育理念等,在这一系统中,相关环境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幼儿,却深深地影响着与幼儿直接互动且关系密切的人,以通过他们间接影响幼儿。

二、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浅析儿童入园教育环境的转变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并将其界定为“是对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且有机体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过程受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环境赖以生存的更大的环境的影响”[2],该理论主要研究个体的成长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微观系统分析:直接作用于儿童的系统。在人类生态系统中,微观系统是指“生活于一个具有特殊的物理和物质特征的特定背景中的发展中个体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模式”。即角色、人际关系、活动为这一系统中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而体现在幼儿身上,则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微观系统:家庭、同伴群体和学校。

1.角色。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提出了“生态变迁”,这一概念是指当角色、环境或两者均发生改变时,个体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也随之改变。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成长环境的改变最为直观的,而伴随着环境的变化,幼儿在这一环境中的角色也自然而然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一个生态变迁的发生过程。幼儿大致在3-4岁左右入园,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走入以集体为中心的幼儿园中,开始尝试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角色的转变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从家中的宠儿成为班集体中的一分子、从家中的唯我独尊到班级中的平等友爱,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入园前的亲子关系、家庭的教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专制型家庭的儿童会表现出依赖性强,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入园之后,可能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例如焦虑、哭泣等负面情绪和行为;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多自我为中心、任性、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入园后依旧希望得到大量的关注和爱护,一旦没有在幼儿园中得到满足,那么则有可能会出现任性哭闹、不能与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难以适应幼儿园中的一日生活和常规安排;权威家庭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学会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自己独立的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学会穿脱衣服、独立就餐等生活常规,并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完成角色的转变。

2.关系。幼儿进入幼儿园中除了角色的转变之外,还有关系的转变,在入园之前,幼儿主要是在家庭中处理亲子关系,而进入幼儿园中,则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关系——师幼关系,教室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入园的适应程度,一段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全面的认知,增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快速发展,减缓幼儿的入园焦虑。有关研究表明,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冲突性的师生关系则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反社会行为产生。[3]

3.活动。活动是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系统中的第三个要素,在入园之前,幼儿的活动主要集中于与父母家人的互动,而在入园之后,活动变得丰富多样,除了家人,教师之外,还有一个影响幼儿活动的主要因素便是同伴,在幼儿园中,幼儿的活动大多数是与同伴一起进行的,这也是幼儿入园之后,教育环境转变的一大特点,而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以及融入新的环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面,丰富的社会活动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幼儿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得到强化。这也与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相契合,入园之前儿童主要以自我为中心来发展自我意识,但随着在园活动的增多,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增多,对活动规则和要求的认识逐渐清晰,逐步发展为去自我中心,步入社会自我时期。

(二)中间系统:儿童发展背景之间关系的联系和过程。中间系统主要起着联系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三者的枢纽作用,是连接微观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枢纽,它对幼儿的发展与影响主要是通过抽象形式展开的,在这里最为直观的一点便是教育理念。在幼儿入园之前,接触最为频繁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家庭和父母,在这一过程中,家庭的教育理念便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会加快儿童入园适应,促进幼儿融入环境,但与之相反,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相悖的家庭教育理念则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入学后产生认知冲突,造成心理上的矛盾,进而导致儿童融入集体的困难,比如说五加二等于零,即当学前儿童在园5天所学到的社会认知与周末在家2天家长的教育理念出现冲突时,幼儿初步习得的社会认知及行为未能及时强化而逐渐消退[4],微观系统中各个环节的链接依赖中间系统,所而中间系统又是儿童发展背景之间关系的联系和过程,所以保证家园教育理念、行为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形成学前儿童入园后良好行为的培养,需要二者共同发力。

(三)外層系统:间接作用于儿童的系统。外层系统是指并不与学前儿童直接接触,但是却会间接地对儿童产生影响作用的系统,例如父母或家庭的经济水平、社会广播传媒的影响等。这一系统看似与儿童的接触最为疏远,儿童也并不会直接与这一系统接触,但实质上,对于幼儿入园这一环境剧变的特殊时期,一些细微的变化也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作用。例如说社会生活中视听传媒的出现和普及,受到不良传媒的影响,使得幼儿对幼儿园产生了错误的认识甚至是害怕上幼儿园,扭曲了幼儿对新环境的认知和感受,不仅不利于幼儿入园甚至还会使儿童出现一些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

三、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儿童入园环境转变的启示

幼儿在入园的这一特殊时期,面对教育环境的转变难免会出现入园焦虑和不适应的现象,但是我们应该借鉴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嵌套理论,从中得到启发。

(一)以幼儿为核心,从入园准备、情绪性格等引导孩子适应。在幼儿入园,面对崭新的环境,难免会产生焦虑和不适,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实现良好的入园适应,首先应该是幼儿为核心,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来看,学前儿童在入园时,角色、活动、关系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因此,应该以幼儿为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幼儿适应环境转变的因素有许多,但首先便是幼儿自身独特的因素,幼儿自身的性格会影响孩子入园的适应,性格开朗的幼儿往往比性格内向的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其次在幼儿入园时,入园准备也是必要的,幼儿能否较快地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是否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此外,良好的心理准备也是幼儿入园前的必备条件,这可以为儿童角色、活动以及人际关系的转变提供一定的支撑。

(二)以家庭为基点,实现与幼儿园的良好衔接。家庭是个体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微观系统的主要因素,家庭在这一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也对其他环境系统与对幼儿的影响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5]。同时,幼儿园虽然与家庭同样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小系统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幼儿入园后,绝大多数的活动是在幼儿园进行的,而且幼儿园中具有完备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新的教育环境中。

(三)优化相关环境,合理控制不良因素。与微观和中间系统相比,外层系统并没有直接对幼儿造成影响,但却左右着与幼儿相关的人和活动,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幼儿园和相关工作单位等方面。所以,在宏观上,社区与家园之间应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关注幼儿入园环境的变化,合理地利用传播媒介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是幼儿提前适应环境的变化。

结语

幼儿入园不仅仅是由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简单转变,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这其中涉及到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强调个体的发展是在一个个嵌套的系统中相互整合完成的,因此,每一个系统对于年幼的学前儿童而言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但是仅涉及到其中几个子系统,并没能整合,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进一步钻研,思考。

参考文献:

[1]Garbarino J.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J]. Ciência & Saúde Coletiva, 2007.

[2]朱家雄.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7.

[3]杨洁.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看3-4岁幼儿入园的生活适应[J].文学教育,2017(11):094.

[4]张乃心.幼小衔接的“断层”与“接口”[J].校外教育研究,2018(11):6-7.

[5]颜洁,庞丽娟.论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1997(04):16-19.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