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性整合的策略研究

2021-04-22范德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教学

范德华

【摘要】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进行深刻融合的重点是创造一种计算机化的学习环境,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并将传统的教学结构转变为教学大纲,与新型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切实优化教学结构,更易于促使特殊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而且,由于人类社会已经普遍进入到信息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珍惜一切机会去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所以在特殊教育领域引入信息技术,让特殊学生从小便能在智能化教育环境内学习、成长,也可使其顺利适应社会发展,可有效培养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也更易于促使特殊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深入融合”意味着深入了解教育结构改革的具体内容,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育的传统结构,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可以有效地整合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整合

【课题项目】本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性整合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为:GS[2019]GHB123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040-03

美国著名教授托根认为,教师不能作为信息的唯一来源;从课程设计入手,要扎根,不能走阶段,不能走形式,不能只致力于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把教学的实践过程忽略。将新型教学作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信息技术如何在综合学科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如何充分了解“融合前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的学习能力?如何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进行综合应用,并在其中取得最佳结果?面对这一系列理论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论研究。

1.信息技术与技术教育“深度融合”概念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从“传统的教育和教学环境”和“新型的教育和教学环境”演变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相关性和作用,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的内涵与实质,定义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整合。因此,这个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1.1“深度集成”与“集成”的区别

因为用“深度整合”的概念和实践来代替“整合”的概念和实践,是真正触及到教育体系的结构变化,也是改进“逐步修复”等教学方法的方法。根本区别在于“深度一体化”要求教育体系结构发生变化,“一体化”不要求这种变化,它们要求的或考虑到的问题不同。

1.2“深度整合”的定义

教育系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终身学习,但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以便理解和定义“学校系统结构改革”的确切含义。首先,我们必须有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路,这也是所有类型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远程教育除外,它使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系统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实施“教学结构改革”,当然要与实施教育体制中的主要“结构变化”相一致。这样才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其次,要思考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入到教育体制中的可行方法、具体形式,以便有效构建智慧教育环境,促使师生双方有效生成智慧,由此则可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扩大学校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1.3“深度整合”的确切内涵

上述定义包括三个基本特征:信息教学的创造、新教学方法的实现和课堂传统教学结构的变化。我们理解信息技术和学校教育的深刻融合的确切含义,并理解信息技术和学校教育的深刻融合的性质。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将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结合起来的一个关键因素。所谓的信息学习领域是指教学领域,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领域。完成创造情境、启发与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元互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的教学需求,就能够支持以下新教学方法课程的进行。实现自主、研究、合作的新教学模式,是综合性课程的一部分,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教授正确的教学思想,提供完备的学习资源、研究工具、协作交流工具、情感经验和内化工具,为了更好地实现“深刻融合”的总体目标。如上所述,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将课堂转变为“领先的学习组合”模式,不仅是上文所述的内容,学习和教育结构的演变是教育系统结构发生演变的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深刻融合的实质和基础。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实现深度整合呢?下面,本文将展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整合为一体的基本思路与有效途径。

2.信息技術与教学“深度整合”的基本思路与途径

2.1实施“深度整合”的基本考虑

课堂是教育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教育体系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因此,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实施结构改革的根本思想是“深刻的融合”。将传统的教学结构改为有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以便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一种完全满足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结构,同时强调课题的整合。这些结构改革的具体内容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会有些不同。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以强调学生为主要方向,而忽视教师主要作用的教育结构,转变为“主导学习组合”,充分满足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导地位的要求。它也是2010中最受影响和最迫切的“教育体系结构变化”,至今还没有找到如何实施这种“结构变化”的方法。

2.2实施“深度整合”的途径和手段

为了正确理解“教育体系结构变化”的确切内涵,明确实施“教育体系结构变化”的基本思路,可以采取“改变教育体系结构”的合理措施。

(1)全面了解教育结构改革的具体内容

课堂结构是教学体系四要素的具体体现,教学体系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教师应优先重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应从被动的进行知识转移和外部激励,转为主动的进行学习知识和激励自己,以及经验交流和内化。课程内容不仅要依靠教科书上的内容,还要依靠具有丰富信息教学的工具多媒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育结构改革中的切入点,以便顺利实现深度整合。

从师生双方的互动模式来说,新型的师生关系认为师生互动应该是平等的、实时的,教师应该尽量解放学生,让学生实现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使其能够顺利生成知识意义,而教师应该为此提供科学的辅导、帮助。从这个层面来说,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结构的实践过程中,便可尝试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学生实现实时互动,通过线上合作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及时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如此,则可让教师更加精确地判断学情,也能切实设计出符合特殊学生现实成长的教育计划。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去引导学生展现个人思维成果,比如可让学生自主制作多媒体板书,使其讲解简单的学科知识,也可通过投影仪去展现学生的解题思路、学习成果,由此突出学生的话语权,使其切实把握学习活动的主动权。

从教学内容来说,常规的学校教育都是以教材为中心的,特殊学校教育也会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去开发特色化的学科教材,以多种形式去展现课程知识。但是,即便如此,却也存在内容不足、单一的现实问题,这是因为教材本身就受到篇幅限制,即便是面对特殊学生,也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信息技术则可切实突破教学时空,全面呈现丰富多元的有效信息,而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则可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更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如此,特殊学生也可学习如何鉴别、整合网络信息,能够适当取舍,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在促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实现深度整合的改革实践中,教师要适当开发网络资源,及时补充并拓展学科知识,以便进一步完善特殊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实现有效学习。

从教学媒体来说,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则显得更为强大。在最初人们提出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为一体的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便因为可以提供图文并茂、视听相辅的多媒体资源而备受关注,因为这不仅可以改变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可创设出直观动态的教学情境,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自主思考,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针对特殊学生,他们要么存在智力问题,要么存在身体残疾问题,所以对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便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客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去呈现多媒体资源。如此,则可切实实现有效教学,更易于发展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积累有效认知经验。

(2)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教师都热情地跟随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真正全面而深刻地观察到翻转课堂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太小导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弱,不太适合实施翻转课堂,因此有许多教育专家反对引进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进入小学的课堂。其次,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还没有普及网络,就更加无法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行。而“跨越式教学”没有这两个因素的限制,因此“跨越式教学”适合小学阶段进行应用;而且偏远地区的农村也不影响“跨越式教学”的应用。

虽然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改革教学结构,突破常规时空限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模式。而且,我们相信,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偏远地区也会逐渐普及信息技术,而这就可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应用提供技术支持。然而,特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且行为自制力不足,所以要想切实落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样也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所以教师要与家长全面合作,共同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主要地位,由家长在家中辅导学生利用线上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家长要针对学生所产生的认知困惑进行实时辅导,以便让学生初步内化新知。然而,大多数家长都需要工作,他们没有办法抽出大量的时间去辅导学生学习。在这时,教师则可将微课技术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整合为一体,利用短小精悍、内容集中的微课资源去引导学生在课前内化新知,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疑问组织课堂探究活动,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行為。如此,家长、学生只需抽出碎片化时间即可完成课前的新知内化任务,无形中则可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时间一长,特殊学生则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而这将让学生一生受益。

3.结束语

以上案例研究并不难得出结论,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有必要保持系统的信息技术,并创造一个正确的“整合概念”。此外,还需要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进行学习,从创造课堂新的教学方法,到提高教师正确处理技术因素的能力,从本质上把握教学的时间表,以便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学习各类信息技术的操作技术、应用条件,对比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劣势,以便在教学现实中灵活应用、积极创新,从而切实促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实现深度整合。

参考文献:

[1]桑新民,等.“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7(19):312-314.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3):12-14.

[3]王晓波,牟艳娜.慕课——多元在线教育形态的创新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9):31-34.

猜你喜欢

整合信息技术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