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分析①
——以莆田学院为例

2021-04-22彭许翔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莆田双师双师型

彭许翔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引导一批有意愿的本科高校探索应用型的新发展模式。计划到2022年,有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由普通的本科转化为应用型院校。建立稳定的新发展观念,为构建一个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新环境服务。使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市场相对应,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优化学校和职业的分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机制,以促进就业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的职业教育[1]。

职业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便是学校的办学宗旨,也是与传统高校的最大区别,这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理论教学能力只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要求,与此同时,更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2]。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

“双师型”这一概念是1990年提出来的,在国务院印发的《实施方案》中给予“双师型”教师明确的定义,即教师要兼具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2个方面的能力[3]。从根源上分析,培育应用型人才是“双师型”教师的主要目标,也反映出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产学研协调的教研科研能力、创新及适应能力等在这些教师身上所应具备的素质,并且能够把这些综合素质能力融合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4]。

1.2 体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莆田学院认定在教师拥有了教师资格证后,同时拥有相关专业技能职称或相关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为“双师型”教师。在体育学院中社会体育指导员证、教练证、裁判证等是占比最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必须要大于一级;教练员等级应在C级及以上;裁判员等级必须大于一级,由于很多证书是由省一级行政机构或国家直属机构批准承认的,包括了一级社体指导员、C级教练员、一级裁判员,这些也是行业中的一个标准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

2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现状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据统计其中达到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教练员C级、裁判员一级以上标准的“双师型”教师有4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7%。

2.1 “双师型”教师的年龄结构

由表1可以看出,莆田学院体育学院有21名“双师型”教师,年龄段在50岁以上的,在整个“双师型”教师中的占比为48.8%;有15名教师年龄段在41~50岁区间,在整个“双师型”教师总数中的占比为34.9%;有5名教师年龄段在31~40岁区间,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11.6%;30岁以下的教师为2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4.7%。由此可见,4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这部分教师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已经营多年,在实践操作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重仅有16.3%,特别是30岁以下的教师仅有2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与体育学院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有关,二是年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较短,要处理的琐事较多,还不够稳定。

2.2 “双师型”教师的性别结构

由表2中可以看出,“双师型”男教师占男教师总数的68.4%,“双师型”女教师占女教师总数的77.3%,两者所占比例的差距不大,目前许多受到大众关注的项目,如“瑜伽”“舞蹈”等项目,女教师具有先天优势,在这些行业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3 “双师型”教师的职称结构

如表3所示,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认可度,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重达到了69.7%,说明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既能钻研学术研究,同时也可以把理论付诸到实际之中,达到理论和实践协调统一,促进本身知识技能的增长。不过面临的问题同样是后备人才不足,职称为讲师、助教方面的教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4 “双师型”教师的技能资格证书类型统计

如表4所示,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所获得的各类资格证书,其中社体指导员37人次、裁判员27人次、教练员9人次,其他证书有2人次,其中有两项资格证书以上的教师有21人。三大球、田径、健美操等项目上大多集中的是裁判员和教练员的证书,游泳、武术、健美操等项目通常为社体指导员。从教师所获得的资格证书具体项目可以看出多是一些传统项目,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基本没有。

2.5 “双师型”教师近3年参加培训的次数统计

如表5所示,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中每年都能参加1次培训的有20人,占总数的46.5%,近3年仅参加1次甚至1次都没有的有11人,占总数的25.6%,呈现出“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现象。参加的培训中多是一些评估类的学习,或是一些教练员培训,针对提高“双师型”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几乎没有[6]。

表1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年龄统计表(n=43)

表2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性别统计表(n=43)

表3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职称统计表(n=43)

表4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技能资格证书类型统计表(n=43)

表5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近3年参加培训的次数统计表(n=43)

3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双师型”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中有50%以上的人年龄都在50岁之上,这些教师在教学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拥有非常高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由于年龄偏大,精力会跟不上,在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很难再有精力从事校外实践活动。而年轻教师的数量则严重不足,在老教师退休后会产生一段青黄不接的真空期,后备人才严重不足,难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梯队。

3.2 实践活动项目过于集中且单一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的证书类型多集中在大量的传统项目之中,如中华武术、排球、足球、篮球、田径、健美操,而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从业资格证书较少。实践形式多为教练工作与裁判工作,其他的社会实践形式较少,缺少到企业的兼职和到社区进行体育指导,无法满足多方面知识能力的需要。

3.3 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出勤率”较低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进修、学习的次数较少,即使有也是以各专项的专业技术为主,对于“双师型”体育教师的系统培训几乎没有。对于此方面的工作开展上,相关的管理部门缺少必要的政策引导,开办的一些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更谈不上建立健全可行的培训体系。

3.4 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学校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并出台“双师型”教师认定的相关文件,但是在认定完之后就没有了其他的措施,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方面与普通教师并无差别,也就意味着这些“双师型”教师想要获得职称的晋升,在科研方面也要达到普通教师的水平,从而导致“双师型”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4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4.1 转变管理理念,优化考核、聘任制度,增加激励机制

具备良好的评价和导向激励制度,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快速壮大的基本条件,重视科学研究、轻视实践教学、强调书本理论、看轻实践动手能力是传统高校的错误管理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改变过去的固有思维,对“双师型”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特别是在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在评审和聘任上多下功夫,结合其本身的实践能力及实际的教学水平,同时考虑其在实用技术科研及服务社会的程度,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考评价制度。大力开展教师集体学习培训,单位要不遗余力地给予强大的后勤支援。

4.2 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来”,全方位融合

针对体育学院教师老龄化的问题,可以采取大力引进年轻教师、完善各年龄的梯队建设、积极储备后备人才、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等方式进行,除了面对应届的博士、硕士之外,同时也要在社会上的企业中积极寻求具备教师资格切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通过有计划地吸收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来达到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的。

4.3 积极引导教师“走出去”,拓宽培养渠道

鼓励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走出去”,通过提升学校内涵建设,采取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的方式,促使其在服务产业中培养,在融入企业中提升。同时也要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减少后顾之忧。鼓励教师深入到社会体育活动训练和实践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地帮助社会和企业进行体育指导,组织比赛。

4.4 教师个人要有意识的提升内涵建设

高标准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而实践能力才是衡量其层次的指标。如果要将自身的目标定位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那么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途径,具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建立起坚定的“双师型”教师观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各类培训信息,对各个部门开展的培训要尽可能参加,从理论和实践着手,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另外,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大量积累社会经验,在现实生活里汲取养分,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猜你喜欢

莆田双师双师型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