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2021-04-21杨传豪易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脑室开颅血肿

杨传豪 易征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中卒中因素导致的脑出血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占比约20%左右,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微血管瘤破裂以及动脉硬化等,发病后患者将持续出现头晕、头痛症状,严重时昏迷或痉挛,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导致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对患者多个躯体系统造成损害[1-4]。临床中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本病,常见术式为开颅手术和微创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后者损伤更小,恢复更快,但开颅手术应用已久,技术相对成熟,因此学者对于不同手术的具体疗效存在一定的争议[5]。为明确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现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8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7 年1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80 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差异对患者分组,每组均40 例患者。观察组中包含女性16 例,男性24 例,年龄54 ~80 岁,平均值(64.8±2.3)岁,其中基底节出血患者20 例,脑室出血患者11 例,小脑出血患者9 例;对照组中包含女性17 例,男性23 例,年龄54 ~82 岁,平均值(64.4±2.6)岁,其中基底节出血患者19 例,脑室出血患者11 例,小脑出血患者10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颅手术治疗,入院后实施脱水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静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降低颅内压,给予抗感染治疗,符合手术指征后实施手术治疗,采取全麻操作,基底节出血患者在额颞处打开耳弧形切口,小脑出血患者在枕部后正中位置行直切口,在距离大脑皮层最近位置切开血肿,实施骨瓣开颅,而后进行穿刺,清除血肿,血肿进入脑室患者实施脑室血肿清除术,清除完成后常规止血,置引流管,术后实施抗感染治疗、营养神经治疗、降压治疗等。

观察组实施小骨窗微创手术,术前治疗和对照组基本相同,术前行CT 检查标记颅内血肿位置,在距离血肿近处脑部打开一个4 cm 左右的切口,实施颅骨钻孔,建立4 ~5 cm 大小的骨窗,硬脑膜呈“十”字形打开,操作时注意避免对脑功能区和健康组织造成损害,见血肿后清理周围组织使之充分显露,吸引器清除血肿,切开脑皮质,进一步清除血肿,使用电刀止血,生理盐水冲洗,确保彻底止血后,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长、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使用GCS 量表[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评估患者术后昏迷情况,使用NIHSS 评分[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用BI指数[8](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Dorother Barthel 及Floorence Mahoney 提出,)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对比两组并发症,如感染、二次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数据均录入SPSS 23.0 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分析

观察组手术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

观察组治疗后GCS、NIHSS、BI 指数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的并发症观察

观察组(5%)并发症数据低于对照组(20%),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该疾病属于神经外科疾病,起病一般较急,可导致头晕、头痛和昏迷症状,病情持续发展,将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损害,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

表1 两组的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手术指标比较 (±s)

组别(n=40) 手术时长(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93.54±14.37 65.76±5.24 12.13±1.42对照组 126.34±11.83 176.94±23.05 15.37±1.64 t 值 11.145 2 29.747 1 9.446 0 P 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两组的GCS、NIHSS 和BI 指数比较(分, ±s)

表2 两组的GCS、NIHSS 和BI 指数比较(分, ±s)

组别(n=40) GCS NIHSS BI观察组 13.55±0.37 8.37±2.38 81.05±3.16对照组 12.16±0.47 11.04±2.42 72.63±4.71 t 值 14.696 9 4.975 1 9.389 0 P 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3 两组的并发症比较

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手段,能够快速清除血肿,恢复颅内压和脑组织供血、供氧,减轻脑细胞和脑组织受损程度。传统手术术野充足,但创伤较大,术中出血多,增加了术后出血和感染风险[9-10]。小骨窗微创手术属于现代微创手术范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效果良好等诸多优势。小骨窗微创手术借助于现代的影像学技术,在较小的手术切口下仍然可以获得理想的术野,并且为医生提供了比较清晰的脑组织影像图像,实现了精准化的操作,可避免对脑功能区和其它健康组织造成损害[11-12]。因此,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更加理想,术后GCS 评分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轻,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良好。

由于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所以患者并发症更低,因此,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5%)并发症数据低于对照组(20%),P<0.05。汪方正等[13-14]在其研究中也指出小骨窗微创手术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开颅手术下的并发症数据是1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论证观点基本保持一致,仅有较小数据差异,可能与病例数相关。此外,部分研究还指出,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时间选择也十分重要,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预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其效果比常规择期手术下更好,但本次研究并未给予研究。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康复,手术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脑室开颅血肿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