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

2021-04-21何碧莲陈祥莺林丽春苏密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肝胆胃肠功能例数

何碧莲 陈祥莺 林丽春 苏密龙

肝脏具有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肝胆疾病、分泌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胆道为分泌排泄的重要通道。肝胆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手术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主要手段,术中由于全身麻醉、手术操作牵拉脏器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情况出现,对术后康复进程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应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案促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正常[1-2]。肠内营养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营养支持方式,其通过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及营养素,可直接经肠吸收,更加符合生理状态。本文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接收的55 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常规肠内营养支持为对照,旨在进一步探究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107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肝胆外科术后生命体征稳定者;(2)术前肠胃功能正常的患者;(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2)因患有痴呆、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而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3)存在肠内营养禁忌证或对相关药物过敏者。

对照组52 例中,男性30 例,女性22 例;年龄34 ~68 岁,年龄平均值(51.65±4.80)岁。疾病类型:急性胰腺炎33 例,胆囊癌8 例,胆管癌7 例,胰头癌4 例。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3 例,胆囊癌根治术8 例,其他11 例。

观察组55 例中,男性31 例,女性24 例;年龄35 ~69 岁,年龄平均值(51.72±4.85)岁。疾病类型:急性胰腺炎34 例,胆囊癌9 例,胆管癌9 例,胰头癌3 例。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4 例,胆囊癌根治术9 例,其他12 例。

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肝胆外科手术中视情况将鼻肠管放置在患者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下方、胃肠吻合口远端空肠、肠肠吻合口远端空肠。

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 h 内经胃肠管注入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生产厂家: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870001)250 mL,注入速度为20 mL/h;术后第2 d 将温开水250 mL 与肠内营养混悬液(商品名:能全力)[生产厂家: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284]500 mL 经鼻肠管泵注,每小时注入40 ~60 mL;术后第3 d 经鼻肠管泵注温开水500 mL+能全力1 000 mL,每小时注入80 ~100 mL。

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的用法、用量与观察组一致,但开始时间为术后第3 d,至术后第6 d停止。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一周后的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 进行离心处理,取上层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进行测定,同时对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采用人体测量法进行测定[3-4]。

(2)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记录住院时间。

(3)临床疗效评估标准[5]:腹胀等症状消失,胃肠功能以及营养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则为显效;临床症状、胃肠功能明显改善则为有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则判定为无效。(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营养相关指标数据与对照组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LB和PA较对照组高,PN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异议(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治疗后的营养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异议(P<0.05)。见表1。

2.2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

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如表2。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异议(P<0.05)。具体数据如表3。

3 讨论

肝胆外科手术一般需要进行麻醉、镇痛处理,加上术中操作对机体、部分脏器的牵拉刺激,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患者的胃肠功能。常规情况下,轻度的胃肠功能紊乱不会出现不适及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较小,但是肝胆疾病患者出现的胃肠道紊乱存在特殊性,因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度较慢,可能导致呼吸障碍、下腔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6]。肝胆外科术后需要禁食5 ~10 d,此时间段内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体内营养物质、蛋白质流失速度快,容易引起营养不良,从而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促使预后不良,因此在肝胆外科术后应予以患者营养支持[7-8]。

肠内营养支持同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比较,具有给药方便、费用低廉等优势,同时营养素能够直接经肠吸收及利用,能够更好地维持肠黏膜结构以及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因此在肝胆外科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改善及肠黏膜屏障恢复[9-10]。胃移动运动符合波能够对胃肠功能恢复进行判断,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能够促使胃移动运动符合波传导速度加快以及收缩,进而能够恢复胃肠功能,同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机体相关脏器分泌大量胃酸、胃肠道相关激素,从而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改善[11-12]。

此次研究中,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LB、PA、PNI得到了提升,且有效缩短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获得了更高的总有效率,充分说明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优于常规营养支持,分析原因在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胃功能能够在术后1 ~2 d 内恢复,结肠功能则需要4 ~5 d,在术后24 h 内尽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合成代谢恢复速度加快,较好的维持小肠功能以及黏膜结构,能够减少肠道菌群异位定植、肠道黏膜萎缩等情况的发生,因此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酸分泌量以及胃肠激素分泌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尽早补充术后恢复所需营养物质,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同时能刺激吸收消化功能、肠蠕动的尽快恢复。而术后第3 d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此时患者的机体代谢水平高,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总而言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更好地改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胃肠功能,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表1 对比两组的营养相关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的营养相关指标(±s)

注:同治疗前进行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ALB(g/L) PA(g/dL) PN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2 24.33±2.15 28.10±3.32* 2.18±0.30 2.70±0.51* 37.21±4.14 44.01±4.77*观察组 57 24.34±2.20 35.24±5.01* 2.20±0.33 3.26±0.56* 37.27±4.21 40.05±5.90*t 值 - 0.024 8.638 0.327 5.399 0.074 3.805 P 值 - 0.981 0.001 0.744 0.001 0.941 0.001

表2 比较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s)

表2 比较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n) 肠鸣音恢复时间(h)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 首次进食时间(d) 首次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52 43.15±2.38 47.43±3.19 4.95±1.13 54.19±3.07 8.55±2.01观察组 55 28.07±1.73 38.56±2.08 3.57±0.70 41.08±2.14 6.03±1.35 t 值 - 37.639 17.129 7.639 25.741 7.651 P 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表3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例(%)]

猜你喜欢

肝胆胃肠功能例数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