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2021-04-21邸威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邸威莉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质量是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那么提高一堂课的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一堂有质量的课必须是目标精准、课堂高效,目标精准要求师者必须要先学会解读文本,而深入解读文本必须学会三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其次高效的课必须是了解生情情况下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引文:

教师不仅仅需要将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各类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也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培养自身良好学习艺术以及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教师也需要逐步调整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过程,合理安排相关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巧妙地理解相关学科知识。

一、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中,结合学生当前学习需要以及具体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较为个性化、全面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巧妙、灵活地理解复杂的学科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理解学科知识的主要内容,促使学生深层次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良好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合理调整具体的教学进度以及相关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也要求教师将教材以及课本之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层次划分,通过对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初步整合,便可以引導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以及阶段性能力发展目标。教师可以将教材以及课本之中的具体学科知识划分为基础类理论知识、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随后引导学生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扎稳打,学习各类复杂的学科知识。

二、解锁文本解读,学会三对话

文本解读的学习对于老师的来说,是必备的能力,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文本解读必须学会三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这是提高有效课堂的前提。

作为老师,首先要先纵向了解每个学段的目标,再横向解读单元要素、各个篇目之间的联系。一篇文章的文本解读策略需要学会三个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便是联系背景,查阅作者相关资料,正所谓是知人论世;与编者对话便是查阅教师用书,了解教师用书对本课的要求,只有认真解读教师用书,才能在执教中不偏离重难点,也才能做到深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发掘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与文本对话,这需要我们先解读文本,了解文本要传达的内容,写什么?怎么写。关注文本的特点,文本的语言、情节、形象到意蕴、情感的表达。例如古诗《墨梅》,首先解读作者:了解王冕的生平,了解王冕的对梅的衷情,淡泊名利、不求功名的追求;其次解读编者: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最后解读文本:开头两句抓住“我家”、“洗砚池”和“淡墨痕”,与日常梅花对比,感受墨梅的朴素淡雅。重点解读后两句,它是整首诗的重点: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三、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喜欢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性格的多样性,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下边我将将一下教师可以采取的具体操作:

首先,宽松的学习状态,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宽松的状态下大脑也可以更轻松更活跃,宽松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比高压力、高度紧张的状态下的更好;其次,语文课除了要教学生们认识写作名家、掌握写作方法、积累更多的词语和句子,还要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文章给人的启示和感悟。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当然学生们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最后,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与学生总是可以畅所欲言的,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安排固定的交流时间,鼓励大家积极表达,让学生们互相讨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理解,并互相评价。这样的家坳六和讨论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作业设计中不断创新,拓展思维

传统的语文作业有大量重复性的读、抄、背,学生因此对作业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甚至影响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教师要抓住学生“兴趣为王”的学习特点,从作业的趣味性入手,尝试设计有趣的作业,将学生从”个已做作业”的流病中解放出来,变成抢着做、急着做,进而重新把学生拉回到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有趣的作业要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创新性,趣味性以及课堂的延续性,要重思维、促成长。

例如:在部编版二下语文《中国美食》中有这样的作业设计:请你为餐厅加几道中国美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今天的“满汉全席"。这样为了给餐厅加菜,学生们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主动去餐厅了解更多的菜品和烹饪方式。这样的作业形式一下子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但是要完成这个作业,学生首先要知道餐厅中都有哪些菜品,其次要为菜品分类,在给菜品分类的过程中,就必须用上课上学习的知识,最后还要写菜名。

其实作业内容还是原来的,只是由于作业形式变了,学生的关注点就变了,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在做作业,而是在完成一件有趣的任务。

结语:

总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结合学情实际,我们努力探索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减负不减效、降压不降质。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待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期待者、享受者,回味者。当然,这样的教学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进步,对于教师来说,落实教学策略会让自己的教学更有全局观,能跳出思维定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思.“智慧课堂”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30):49.

[2]陈博.“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J].现代教学,2021(21):36-37.

[3]张鹏程.浅谈小学低学段语文趣味高效教学策略[J].教育文汇,2021(09):45-46.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