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满欢笑的世界 多彩的语文课堂

2021-04-21周建华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多媒体

周建华

摘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决定了多媒体的内容,多媒体是为课的内容服务的。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用多种手段上好课,切不可走形式主义,要把多媒体课件和上课内容有机、有效结合。

关键词:课堂;多媒体;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正文:

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了,在这些年,我参加了几次优质课大赛,也多次观摩优质课。总体说留下深刻印象的课不多。优质课大赛中大多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课堂上热热闹闹,图片、视频、动画、音乐等令人应接不暇,下课什么也没有学到,那么试想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呢?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它是未来学科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凡课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这还需要看课的内容的多方面要求。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想法,与大家探讨。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决定了多媒体的内容,多媒体是为课的内容服务的,它不能喧宾夺主。有些老师上课就用一个简单的课件,却能切中要害,突出中心,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有些课件繁复,花哨,只是一些资料的简单堆积而已,没有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过程,也经不起推敲。记得以前听过一节课,讲的是两首古诗,在那堂课上,老师利用幻灯片制作了课件,其中有两段FLASH动画,在讲析诗的意境时就播放了一遍,在学生背诵时又播了一遍,前后用时近20分钟,而作为讲诗歌的重要环节朗读却一带而过,试想不多读怎样理解,不理解何谈意境?我想最后同学们的脑海中可能只剩那动画了,因为根本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在一些老师的课件中,大部分的幻灯片中都有闪动的小图片或图标,这些闪动的小图片多为卡通图片,色彩艳丽,很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或思考,与其这样还不如删除,因此必须处理好多媒体课件和上课内容的关系,更好的为课堂服务。

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兴趣,不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趣,一旦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计算机多媒体以独有的综合能力,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景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如在要求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抓特点写出其外形、生活习性、脾气等的教学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关于兔子生活习性的影响资料,视频中的小白兔时而奔跑,时而驻足观望,时而低头吃食,学生们目不转睛地仔细观看,对资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成功地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快乐中获取到了知识。

2.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素质的形成不是单靠说教就能奏效的,要经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多媒体是一种手、眼、脑、亮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办法。多媒体的相关资料与设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锻炼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比如让学生去理解“懒洋洋”一词,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如作文训练课上,老师输入病句,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大胆去改,改后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课堂化静为动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难免枯燥无味,而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多媒体能创设一个主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能让静态的文体按指定轨迹运动,像拉窗帘一样呈现出多彩的教学信息;把静态的图画像动画一样变化移动,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并且变换色彩、调控速度,增强了感染力,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促进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用多种手段上好课,切不可走形式主义,要把多媒体课件和上课内容有机、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实效。

教师上课前都要精心设计安排,全面考虑:图片,视频,音乐等的选择是否恰当合适;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进行哪些工作,哪个环节播放,什么时候播放,以及要运用哪些媒体等都要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都要和课件紧密穿插配合,如要播放视频资料等,要加以说明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意图,以保证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使课件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有这样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包括讨论,小组答疑,抢答,辩论,朗诵,画画等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一节课很紧张,到最后还来个“一分钟辩论”,一分钟内能干什么?一分钟还没有考虑好,就要张嘴说了,能辨出个什么结果来?想一想这个环节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根本没从辩论的时间考虑,更不要说能为这节课起什么作用了。

在另外一节公开课《桥之美》的导入环节中,教师使用了许多桥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仔细看看,会发现大部分时其他国家有名的桥的图片,而我国的桥的图片只有两张,难道我国有名的桥就这两座?不,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从德育教育这方面说导入环节就不恰当了。在学习《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文章时,我利用了多张图片来介绍建筑物,使同学们对建筑物的特点,布局等有了直观的印象了解。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多媒体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