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培养

2021-04-21额尼日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策略体育

额尼日乐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教育则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年纪较小,正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体育教育能够增强幼儿的身体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未深入学习体育知识,提升体育技能,无法满足幼儿体育教育的需求。为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但打大多数幼儿都缺乏体育锻炼,导致幼儿的身体素质较弱。为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需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让幼儿学习体育知识,进行基本的体育锻炼,提升体育技能。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幼儿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应具备一定的体育教育能力,以更好的开展体育教育。

1、简析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成正确的身心健康观

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强化与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使其掌握基本的测试和评价体制健康状况的方法,也能夠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身体素养,使其自身的生理指标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能够经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身体活动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在体育锻炼与教学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受,从而形成正确的身心健康观,并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2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实质上就是参与、竞争与合作的实践过程。在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合作,对手之间的竞争,使之能够构建自身的综合素质体系,为以后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参与教育工作,能够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能够有足够的教育能力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既能够保障幼儿的安全,也能将体育知识与技能教给幼儿,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简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形成的实践律的认识和学习

实践律指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强化其实践技能[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多为理论性知识,但理论终归只是理论,只有将其转化为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例如: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进而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会发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极大地理解理论知识,更加高效的获取理论知识,将它们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有着显著的差异,体育教学更注重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还需要进行体育活动的练习,学生要将身体和思维进行协调的配合,使得学生可以快速的学会某项体育运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2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形成的指导律的认识和学习

指导律指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没有比较系统的进行技能的训练,而这些知识就需要老师的指导[2]。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从理论、实践等方面对其进行指导。

例如: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进行标准的示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演练,教师需对学生的演练过程进行指导;其次老师要对学生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为学生们提供正确的教学方法。最后,老师要对学生们平时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和同学进行沟通,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

2.3课内外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课内外做努力,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进行紧密的连接[3]。一方面,教师需强化学生对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等理论学科知识的认知与运用,使其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需强化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理论知识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实践。

例如:在进行课外实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课堂上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运用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去,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为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也应注重增强体育资源利用价值。目前,学前教育体育专业教学的条件有限,想要改变落后的条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教学行为,把不利变有利,将僵化体育课堂变为活跃的体育课堂就成为条可行之路。教师一方面应积极向领导提出改善体育教学条件的建议,另一方面则要开动脑筋有效利用现有条件,首先应区分教学内容是否对场地、器材、人数等有较高的或特殊的要求,继而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开展集中练习或个别辅导。在开展集中学习时,分组轮换的教学模式可有效缓解器材短缺的问题,可以使有限的体育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结语:

幼儿体育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关系着幼儿的身体素养与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认识到提升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为其创造实践的机会,以使学生在掌握丰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也能提升体育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满足幼儿体育教学的需求,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策略体育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的“体育梦”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