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春与阳早:一对美国夫妇在中国的革命生活

2021-04-19小左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原子弹奶牛

小左

2010年6月8日凌晨,中国绿卡第一人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7年前的圣诞节,她的丈夫阳早在北京去世。阳早、寒春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献给了中国的奶牛事业。有人曾称赞阳早、寒春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具有牛的精神——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夫妻俩生前说过:“我们吃了中国人2万斤粮食,做了一点有益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应该的。”

寒春的家,在北京昌平区小王庄农场,是北方农村常见的红砖平房小院。在寒春离开之后的第二天,这里安静极了。院门大敞着,寒春生前好友说,门很少上锁,因为对她来说,中国人都是朋友,不需要提防任何人。

寒春,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国老人,与杨振宁是大学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1948年她追随学农牧专业的丈夫阳早来到中国,60多年来,夫唱妇随,她来中国后一直都在与奶牛打交道。作为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美国人,她享受副部级待遇,却始终居住在牛场破旧的平房里。

从高速公路下来,经过一大片苜蓿草地后,便可以看到寒春生活工作了28年的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试验站。自1982年任中国农机院顾问以来,寒春和丈夫阳早就一直住在这里。2003年阳早去世后,寒春一人独住,由保姆照顾。

寒春在农场的房子是一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五间瓦房。门前是一个细长的过道,摆着寒春生前种的三十多盆花。在这位美国老人的家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内容为“毛主席在长征路上”的油画。在她簡陋的卧室里,只有极少的家具。

“她爱看窗外的白杨,起床就去看她的牛,回家就和家里的猫说话。”寒春的司机老赵回忆说,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总是习惯倚着靠背,绿色鸭舌帽斜搭在头顶,眼睛半眯着好像随时都能睡着。

离寒春家走上五分钟,是中国农机院试验站的奶牛场。因为年老而无法亲身劳作后,她仍然坚持每天清晨5点进牛场巡视牛群,牛场里一共700多头牛,每一头牛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拥抱亲吻它们,用英文与它们交谈,她把手伸入小牛的嘴里,任由可爱的小家伙们吮吸手指。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说道,60年来,寒春和阳早耗尽毕生精力主要做了两件事——推进中国的养牛机械化和牛种改良。奶牛场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寒春夫妇的智慧和心血。寒春负责研制的直冷式奶罐,填补了国内空白。她和阳早负责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国实验项目”在全国许多奶牛场推广应用,并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奶牛饲养机械化。

农机站的同事告诉记者,寒春帮这里所有的工人向上级争取上保险,她甚至给为自己家服务过的老保姆发放自制的退休证,每个月用自己的工资给她们发退休金。

许多和寒春合作过的人都说,她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养牛上。而牛场,是寒春尽力捍卫的最后的“精神王国”。

寒春原名琼·辛顿,来自美国芝加哥。

1921年10月20日,琼·辛顿生于美国芝加哥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她的祖母是《牛虻》的作者伏尼契,祖父是数学家,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则在进步学校教书。这个颇为富有的中产家庭,为女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着最好的条件。

而琼·辛顿似乎继承了家族的所有天赋。只不过她的兴趣不在文学,而在于理科,尤其是物理。她的整个少女时代几乎称得上顺风顺水,从来没有为学业发过愁。

就这样,她顺利进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恩克里·费米。她是费米最看重的女学生,也是杨振宁的同门师姐。

1942年6月,美国陆军计划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被称为曼哈顿计划。费米亲自举荐,让23岁还在攻读博士的琼·辛顿,成为了曼哈顿计划极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

那个年代,美国科学界可谓群星闪耀。一群天才的全情付出,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

琼·辛顿为能有这样的研究成果雀跃不已。这也意味着,她的学术研究之路,未来也将一片坦途。但她做梦也没想到,就是她自豪的成果,有一天会成为她的噩梦。

1945年8月6日,3架B-29美机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其中一架正装载着刚刚研发成功的原子弹。3天后,装载另一枚原子弹的飞机抵达了长崎上空。那年8月,美国军方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而参与研发原子弹的琼·辛顿,震惊了。从前顺风顺水,醉心研究实验的女孩从未想过——自己参与的实验成果,会让十几万人伤亡,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永远失去健康、家园、和平……而一切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

思前想后,内心不安的她加入了游说,要求美国当局制定法律,限制这种武器的使用。最终,他们成功了。

琼·辛顿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但是两年后,新一年的奖学金发到她手中时,她发现,自己的奖学金来自美国军方。此时,她才终于发现:只要自己在这里做一天研究,他们所有的成果都不只是科学,而事关政治、战争。

信念的崩塌让琼·辛顿渴望离开。可是她能去哪里,哪里才能有她的容身之所呢?

一封来自中国的信,远渡重洋到了琼的手中。“我在中国,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场景。这里就像一个乌托邦……”来信者是琼的旧相识,中文名阳早。

阳早生于美国,长于美国,家中是农场主,毕业于名校康奈尔大学农牧专业。但是年轻热血的他一心参军,想要为反法西斯事业作出贡献。没想到他报名参军前,二战结束了。

于是,在读了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后,他卖掉了农场的牛,出发前往中国。辗转到达延安后,因为畜牧专家的身份,他被分配去了农场养牛。

内战爆发后,阳早跟随延安的大部队转战,当时的他也有一个光荣的任务:和他的同志们一起保证30头牛的顺利转移。真正看到中国军民奋战场景的阳早,被深深震撼了。于是,他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也能来到这里。

迫切渴望逃离核物理和美国的琼,来到了中国。这个决定也改变了她的一生。从此,琼·辛顿消失了,有的只是“寒春”。

1948年,寒春来到了延安。战后的延安一穷二白,没有了高级的实验室,没有了珍贵的实验器材,更远离了科技和繁华。但在寒春心里,这里很好。“美国什么都有,他们用那些在那造原子弹。瓦窑堡什么都没有,只有战争留下的烂铁、破刀,但他们用这些炼成百姓吃饭的锅。”

她住进了窑洞,脱下了精致的衣裙,穿上了破旧的棉袄。拿起扁担、锄头,在延安扎下根来。也是在這里,她和阳早结婚,组建了家庭。

同时,她开始跟随身为畜牧业专家的阳早一起养牛。这个牛,不是普通耕地用牛,而是奶牛。

当时国内物资极度匮乏,牛奶对于大家来说是个奢侈品。寒春认为,能够为改善这种状况出一点力,是比在美国造核武器更有意义的事情。

不少人感叹寒春大材小用。原本她将有更高的成就,更光明的前途。但是所谓得与失,成功的高度,寒春自有她衡量的标准。

寒春来到中国后,美国国内对她的非议从未停止。有人说她背叛了国家,有人笑她傻。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对于寒春的指责更是甚嚣尘上。“一定是寒春窃取了美国的技术。”寒春却回应道:“我没有参与,中国自己就能造出原子弹。”

她说的是实话,她将自己的智慧、学识、时间全部投入到了奶牛饲养中。那时候中国养殖奶牛的技术还很落后,寒春就张罗着搞机械化养牛、奶牛胚胎移植。

“我想让大家都喝上牛奶。”这个朴素的愿望,让她在异国他乡度过了一辈子。

在这里,她结婚生子。在这里,她找到了一生的幸福。她的孩子,都将中国当作自己的家。她的儿子回忆,小时候妈妈曾试图教他们英文,但他们当时沉迷于陕西话。后来,寒春的大儿子还参与了上山下乡。

作为外国专家,他们明明可以享受特殊待遇,但是寒春阳早夫妻俩从来要求:跟大家一样。这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过着别人眼中的苦日子,却让孩子学会了最宝贵的一课。

寒春和阳早的爱情,没有美剧里的曲折离奇,他们更像是天生应该在一起的知音。开始寒春答应阳早的求婚,其实半推半就。毕竟,她只喜欢搞研究。但是两个人却像是天生应该在一起。

曾经的寒春,在美国滑雪、骑马,享受生活。到了延安,和阳早一起的生活,没有了这种“享受”,但两个人一起养牛,却也甘之如饴。

两人一起去美国出差,看到什么先进的技术,回来就自己画图纸做出来。他们对自己不舍得花钱,出差时两个人就睡在睡袋里将就,为了就是用有限的资金带回更多先进的设备。

她为中国设计出在当时颇为先进的设备,帮助中国实现了机械化饲养奶牛。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销售超过100万台。

他们在岁月中携手并肩,一同成长。

后来,他们有了一个自己家庭的小奶牛场。夫妻俩每天清晨就一起沿着一条小路去看自己养的牛。

2003年12月,阳早去世。在讣告上,有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评语,是寒春执意添加上的。寒春解释此话:“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是为了信仰而来的。”

阳早此前曾经立下遗嘱,包括不搞悼念活动、捐献遗体、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骨灰等等。于是寒春将丈夫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摘下来,以便“留给买不起起搏器的人”,并把丈夫“埋在牛场能看见牛的地方”。

之后,3个子女找来3株冷杉,分别种在农场的3个地方,寒春将丈夫的骨灰埋葬在其中一棵下面,“这样他朝夕都能看见心爱的牛群”。

阳早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这片土地,但直到离开也并未有一张属于他的身份证。丈夫离开后,寒春依旧每天走着他们曾共同走过的小路,去看看他们的小牛。因为丈夫临走前,不放心的还是他们养了一辈子的牛。

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当这名83岁高龄的老人出现在出入境管理处,有记者问她,“您有没有想过回美国?”她操着一口纯正的北京话,笑着回答,“我生活得很好。我在沙河工作,那里空气好。我和我养的牛在一起生活,为什么要回美国?”

2010年6月6日晚上9点半,寒春腹痛难忍,被120送到了306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无法确定病情,于是在7日的凌晨3点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寒春一直待在急诊室,在早上8点医院上班后,才开始做了第一个检查。医生依然无法确定寒春的病因。

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李维民说,许久不能进食的寒春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吃饭?”她对自己的身体还很自信,看见有人过来,就睁开眼睛,笑一笑。下午5点,她终于住进了急诊室旁边的观察室。可1个小时不到,突然病情恶化,陷入昏迷。一直到7日凌晨3时,经抢救无效逝世。

李维民说,在寒春昏迷后,她的儿子阳和平一直在给远在国外的弟妹打电话,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

寒春生前曾写过遗嘱,遗嘱上说,生病了坚决不要把她送到医院。因为丈夫阳早曾在医院住了两年,一直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最后依然走了,她觉得住院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麻烦。“这个老太太,一辈子都不愿意麻烦别人。”一直陪伴她离开这个世界的司机老赵说,老人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话,但她叮嘱他说,让他早点赶回去,看看农场。

她爱了这片土地一辈子,也真的就在这里结束了一生。她与丈夫一同被葬在奶牛场的一颗树下。

“在异国终其一生,无名无财,她可曾后悔?”记者这样问她,她只答了一句话:“我从不后悔,我参与了20世纪最伟大的两件事情——原子弹和中国革命,这就足够了。”

这一生,她走过的路已经足够精彩。

这一生,她获得的远比金钱更多。

对你我而言,生活没那么糟糕,可能有一半得归功于众多如寒春一般,满怀信念走过平淡一生、沉睡在无名之墓中的人。

寒春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回顾我所走过的路,从小学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说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们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国家,原来的那种幸福观是多么狭隘啊。有的人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但这种建筑在大多数人痛苦之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它终究会被历史所消灭。”

这对可敬的老人,把毕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他们为信仰而来,在平静中告别。”

猜你喜欢

原子弹奶牛
小奶牛便签夹
奶牛印印印
奶牛吃草
一道计算题改变世界历史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奶牛的家》
美味奶牛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奶牛坐缆车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