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恐”的边界突破、成长

2021-04-18文_郭

工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岗位职责态度职场

文_郭 顺

随着人们选择职业自由度的增加,职业流动成为常态。一部分人基于各种原因,选择重返职场,在心理上会经历一些诸如紧张、心慌、怀疑、畏难情绪,在行为上会表现出木讷笨拙等不适,通常经过一个月到半年的调整,可以顺利适应新岗位。

回归职场为什么会有较大的心理震荡呢?

首先是职业准备不充分。回归职场至少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第一是岗位知识——知道岗位是做什么的,这需要岗位经验的积累;第二是岗位技能——会做,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第三是岗位态度——愿做,主动完成岗位职责的主观愿望。

通常,回归职场的人由于“看尽繁华才懂淡然”,他们通常更懂珍惜, 所以“愿做”——岗位态度是成熟的,不足的是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如果之前所从事的工作的岗位知识与技能可迁移到新岗位中来, 通常心理震荡就会比较小,如果之前的工作与新工作相关性比较小,那么心理压力就比较大。如何丰富岗位经验、提升岗位技能就是调适压力的方向。

其次是没能平衡好事业和家庭。中年,这是人一生中角色最多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伴随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人出于经济压力而选择回归职场,平衡家庭和事业需要极大智慧,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常常顾此失彼,内心冲突比较大。

再者是来自周围人评价的压力。回归职场的人对于岗位来说是一名新兵,中年新兵。人们多半会期待你有与年龄相适宜的成熟度,比如开阔的视野、独当一面的能力、丰富的人脉、稳重的个性……当一名中年职场新人,工作出现失误或表现青涩时,就不容易像青年人那样被大家宽容和理解,会接收到来自周围人失望的信息回馈,压力大。

那么,如何积极调适呢?

首先,正视自己,特别要看到自己经过岁月积累起来的资源,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成长契机。回归职场的人不要忽视自身所具备的资源,比如珍惜职场再次出发的机会,工作态度更积极;正视自己起点低,更能放低姿态,谦虚好学;发挥个性成熟的优势,用工作热情感染周围同事,主动而不急于求成,积极而不越位,卑己尊人,把积极营造真诚的关系氛围作为工作的起点,借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以开放的态度“抱持”自我压力。“抱持”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面对不完美时,人的成长需要抱持的环境。如果是妈妈与孩子,那么妈妈的抱持就是不愤怒、不讨厌、不反击,像一个容器,不增不减地接纳孩子本来的面貌,抱着他看着他,给他留足自由自主的空间,他在自我探索中自信心就会提高。中年人回归职场会经历一段不令人满意的阶段,因为职业的空窗期,个人成长与职业成长没有同步,要以开放的态度抱持不完美,预留一段成长期,将压力转为动力。

再者,正视恐惧,做情绪的主人。每个回归职场的人都会体验一定的心理不适,这是正常的。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的一种适应本能,人有喜、怒、哀、乐、悲、思、恐的情绪。“恐”是人感知到能力的边界,常伴有不安和风险体验,人不体会痛苦就不会有突破与成长。回归职场的“恐”是源于潜意识预估个人能力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匹配,或遭致风险的认知,通过紧张等不适体验,推动人以各种方式去弥合差距,重建适应。正视恐惧,通过恐惧可以看清差距,明确行为目标,激发生成新行为的内在动力。

最后学习新行为,行动力是适应的高效手段。所谓学习新行为,即在新环境中重构自己适应性行为。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岗位行为都要伴随新行为的生成。新行为的获得一般经历观察、模仿、自我激励过程,不断往复……将新行为吸收、巩固,融合为个人自然行为中的一部分,职业胜任能力随即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岗位职责态度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态度决定一切
疯狂的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