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致力国民眼健康大计

2021-04-16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视力筛查中医药

编者按:

《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疫情发生后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2020年1~7月,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仅为32.3分钟,尚未达到推荐值的三分之一,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极大增加,网课时长也直接影响青少年视力。另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疫情过后近视防控压力陡升,近视防控工作也进入到全民参与、全程防控的新阶段,要求从生活中做起,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从《全国防盲防治规划》到《“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我国眼健康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现阶段,既是“十三五”眼健康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视觉2020”行动倡议收官之年,更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开篇布局之年。那么,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眼健康发出了哪些强有力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

建议将近视防控节点前移,从幼儿园就要常态开展近视筛查,并加大中医药近视防控技术研发支持,构建中医药科学近视防控体系。

1.进行新生儿视力检查

2020年《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53.6%,大学生近视发生率高达90%,远高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近视呈高发性、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视形成有两大因素,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多数青少年低度近视都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而后天环境因素导致的近视是可以预防的。消除导致近视发生的后天环境因素,就可以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的发展,有效降低近视患病率。

当前,社会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小学,对婴幼儿时期(更早时期)的近视问题关注度较低。而近视一旦形成就不可逆,眼轴一旦被拉长就不会恢复,要想进一步降低近视发病率,近视防控节点有必要前移。建议将近视防控节点前移至0岁,从孩子出生就进行新生儿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从幼儿园就要常态开展视力筛查。同时,建议财政给予专项的近视筛查项目经费,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2.引进中医药新理念

随着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方针,近视防控方面也应引进中医药新理念,加大中医药近视防控技术研发支持,构建中医药科学近视防控体系。

当前,中医药近视防控技术研究和措施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国内外尚缺少系统、规范、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下阶段,应将近视防控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临床前期、假性近视、真性近视这3个关键阶段,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形成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填补全球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通过制定优化的中西医结合“三级防控”方案和临床标准指南,并进行大范围推广实施,可以改善全省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水平,实现近视防控的战略目标。建议政府把中医药在近视防控事业的发展突破口聚焦在青少年近视防控及治疗方面,加快近视防控中医药特色技术成果应用转化,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医药科学近视防控体系。

3.将眼科保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国际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指出,投入产出比最好的疾病控制模式就是眼病。若能将眼病筛查纳入到慢病筛查管理,必将获得较高的成本效益。当前,我国基本眼科检查普及率并不高,尤其农村地区眼保健服务的可及性相对较差,很多眼病都不能被及时发现,以至于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甚至是失明。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建议将眼保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基本眼保健服务全民覆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眼病发病率。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

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建议“数智化”精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加强基层近视防控能力建设,呵护好农村儿童的眼健康。

1.“数智化”精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高达53.6%,这意味着每2个孩子至少有1个是近视。过去,近视发生一般从6~10岁开始,现在已经提前到3~7岁。新形势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应基于信息、数据、基因等高科技,来揭示近视发病机理,通过大数据和基因技术赋能,助力近视精准防控、提升防控效率。

首先,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国家大数据库,依托云端大数据平台,将每一个孩子的眼健康数据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终身制数据持续跟踪,实现入园和入学等实时转移,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可管理,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随时调整近视“重灾区”防控方案。

其次,建议借助基因检测技术,通过检测人体与生俱来的近视易感基因位点变异,对高度近视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从遗传学角度找到基因中影响高度近视的隐患,有针对性地规避生活中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

第三,建议政府主导,家长、学校及医疗机构密切配合、联防联动,统筹协调全社会,通过大数据和创新科技赋能,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现、早干预,筑牢筑实“四位一体”近视防控体系。

2.规范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筛查建档

筛查建档是近视防控的一项基础工作,是落实防控目标的第一步。规范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筛查以获得准确数据、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分级分类管理,通过大数据指导科学预防干预和矫治近视,对提高近视防控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建议全国各地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开展近视筛查建档工作,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完善闭环管理,提升近视防控效率。

3.强化基层近视防控能力、关爱农村儿童眼健康

近年来,农村儿童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高于城市儿童,由于基层农村缺乏专业的眼保健机构,公共教育匮乏,家庭的眼健康防护缺失,农村儿童近视率快速上升。眼健康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及脑力的发育,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建议关爱农村儿童的眼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首先,加强基层近视防控能力建设。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防更胜于治。建议政府部门、学校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共同关注农村儿童眼健康,加强基层医生及校医的培训,加强基层眼健康预防能力建设。

其次,推出适合于农村儿童的眼健康科普宣传,在校定期筛查。建议学校加强与专业眼科机构合作,为农村儿童定期进行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的眼健康科普教育,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能正确护眼。

第三,加强对农村儿童在校的眼健康保障服务,建立并跟踪农村儿童的眼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农村儿童进行全面的眼健康筛查,补位家庭近视防控的缺失。

第四,积极促进公益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农村儿童眼健康,在公益救助、社会倡导、公共宣传等方面共同努力。

第五,引导高校增设眼视光、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专业,不断提高近视防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输送高质量近视防控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

建议所有中小学校强制开展学生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

建议加强近视等疾病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危害、户外活动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益处、以及正确的户外活动方式等内容的宣教力度,纠正学校家长的错误观念,要让大家知道,近视不仅会给儿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影响未来专业的选择。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还会导致多种眼病患病风险增加,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和玻璃体病变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害视觉健康甚至失明。

近视防控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控制近视患病人数——一个国家近视的人太多,会造成一些对视力有要求的特种职业人员选拔困难;二是要控制近视度数,近视防控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户外活动。建议在所有中小学校强制开展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工作,将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执行情况纳入中小学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监管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充分借助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采取动态监测校园操场占用情况、人群密度等方式,升级考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院院长李甦雁:

建议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视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

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切莫牺牲孩子的视力来换取高分数和好成绩”。要切实有效推进各项减负措施,首先必须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并实施一系列改革;二是抓好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三是深化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杜绝“泛电子化教学”现象;四是试点实施缩短小学年制,幼儿推迟一年入学。

两会·健康策

两会期间,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联合推出的“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之眼健康专场,特别邀请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黎晓新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陈有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赵明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等专家围绕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难点、热点进行讨论,提出了针对性的近视防控方法和建议。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黎晓新教授: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约1.3亿,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我国“糖网”患者约有2600万~4000万,因而,“十四五”期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大。80%的眼病可防可治可控,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眼底一张照,慢病早知道”,我们倡导各个年龄组都要做眼健康检查,这样就能早筛查、早知道、早治疗,避免盲。目前眼底病致盲存在患者知晓度不高、眼底病医生数量不足等问题,希望在包括医保、社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社会力量,能够携手一起使眼底病成为可避免的盲。

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

近视防控是一场持久战,国家、社会、家庭、学校要通力合作,使近视率降下来,只有让我们的孩子有明亮的眼睛,国家才能有光明灿烂的未来。在十四五期间,青少年的筛、防、控应纳入到健康中国的行动规划里,由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和财政来提供保障,成为一个公共政策。同时,青少年近视防控也可借鉴成功控制疫情的经验,结合国家出台的近视防控措施进行落实。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陈有信:

近视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度近视以及高度近视引起的病理性近视。如今,全民都有了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意识,但在防止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时大家应听取一些正规的、专业的、科学的建议,而不是病急乱投医和过分焦虑。当近视防控受到重视的同时,也需要相应的考核措施来配合,做深入研究来优化防控措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赵明威:

近视防控的问题应该从筛查、控制、预防并发症3点着手,同时,视光人才的培养与近视防控密不可分。北大眼视光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高端人才培养上和交叉学科的建设,希望能够在国家近视防控领域中的人才培养上作出贡献。从技术层面而言,近视防控要取得效果,应降低近视的发生率,首先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减少强度近距离用眼,改善孩子书写阅读习惯,注意用眼的光环境。近视防控,七分是社会问题,三分属于医学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教育是重中之重,改革教育是根本是关键,要让人才培养多出口、多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

近视预防重于控制,控制重于治疗,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而开展科普讲座,通过专业性、通俗性、针对性、互动性、创新性5大要素,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的近视预防及控制意识。社会、学校可以站在法规的角度,来规定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当然,近视防控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孩子还有医疗机构五位一体,全员行动,教育部门需要主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减少课业负担”,专业医务人员则负责传递正确的近视控制和矫正方法以及专业知识的科普。

猜你喜欢

视力筛查中医药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视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