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环境意识与环保行为耦合效应研究

2021-04-16唐学军陈晓霞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废弃物环境保护

唐学军,陈晓霞

(1.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达州 635000;2.四川文理学院 党委宣传部,四川 达州 635000)

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的生产和生活垃圾的任意堆放,已经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其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对于改善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如何引导农村居民正确地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行为,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人的意识与自身素质关系紧密,不同的意识导致人们在实施某种行为时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1 农村居民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行为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少,仅有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生计成本、心理因素等领域[2]。生计成本领域,张军以等[3]梳理了国内外环境移民研究成果,从社会经济环境对环境移民生计的影响、环境移民生计脆弱性、非农化转变及移民生计策略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等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综合论述,分析认为移民产生及生计建设问题需要从国家和国际层面制定应对策略,政府的有效管理及扶持是实现移民生计重建的关键。李松柏[4]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对川陕革命老区的生态环境贫民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从政策和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心理因素领域,符啸等[5]运用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等理论探索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如何适应新农村民居住需求,杨培蓓等[6]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为重点,以陕南地区勉县为例展开调查。唐学军等[7]采取调查问卷和实地座谈的方法,对川东北B市P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制约因素主要为:农村垃圾处理能力、清运能力、资金和人力不足,清运设备有待完善,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等。提出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专业化、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思路。

目前,农村环境保护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居民、学生以及种族等群体,但是涉及农村居民这一群体的研究尚未涉及,Schwartz[8]运用“新环境”量表对美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农村居民环境意识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处理人与农村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国内的学者王羽等[9]从环境情感、理论、行为三个维度对国内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但环境保护的情感薄弱,技能欠缺。现有对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或林区,针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研究少。且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对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与环境保护行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以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耦合关系为基础,结合本次实地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不同维度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素养和规范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行为途径。

2 研究对象

2.1 样本来源及样本描述

B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部,位于重庆、成都、西安的几何中心,分别距离重庆331 km,成都320 km,西安439 km,与四川省的达州市、南充市、广元市、陕西省汉中市相邻,位于106°20′~107°49′E,31°15′~32°45′N。总面积12 292 km2,总人口约394万,下辖两区三县,187个乡镇(其中:镇81个,乡106个),11个街道办事处,2 367个村委会,273个居委会。本次从全市2 367个村中依据距离县城的远近,按照“一远、两中、一近”的原则,随机抽取20个行政村,即“两区三县”各4个,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样本村。分别为P县白庙子村、吕家梁村、中坪村、梅坪村,E区的五岭村、八角村、王家坝村、元凤村,B区的岳家梁村、三角潭村、白羊坝村、太平洞村,N县的严家湾村、曹家沟村、万家湾村、杨秀湾村,T县的土岭子村、草坪里村、王林沟村、陈家坪村。

2.2 样本情况

分别对上述20个行政村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 000份,实际收回1 896份,有效问卷1 860份,有效问卷率93%。20个样本地点的样本基数相同,样本数据如表1、表2、表3所示。调研主要为了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等,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借鉴。

表1 调查样本村的选择及有效问卷收回情况

表2 调查对象个体情况

表3 样本村情况

此外,在调查研究样本中,男性的受访比例为64.58%;受访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70岁,约占76.5%;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的受访者约占71.6%;仅有23.4%受访者的家庭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也间接表明农村居民收入渠道正逐渐趋于多元化。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约42.5%的受访者认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高,30.5%的受访者认为农村生产资料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环境污染。约60.5%的受访者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是农村环境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主体,仅有16.8%的受访者认为农村居民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主体。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对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关心程度较高。

3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3.1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数据模型(SEM)来对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SEM数据模型能够处理多个潜在的变量,同时,也允许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一定的误差,将数量模型进一步放宽,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复杂变量之间的关系。

3.2 环境意识的探索性分析

对环境意识测量KMO和球型检测,测得本次研究的KMO值为0.846,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成分分析和方差法对环境意识进行探索性分析,依据成分矩阵,将载荷<0.5、成分载荷>0.4的因子剔除。然后进行环境意识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得出环境认知、情感、价值观以及技能4个公因子,和变量的设定基本一致。因此,将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分为环境认知、价值观、情感及技能四个方面比较合理。

3.3 信效度检测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本次调查研究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对文中测量表格的有效性和可信性进行检测。信效度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各个变量的系数大于0.7,表明可信性好。同时,借助AMOS22.0软件对各个载荷因子、方差抽量以及组合信度进行检测验收,检测结果显示,各个载荷因子的值都高于0.5,组合变量的信度也高于0.7,表示量表可信度较高。AVE值检验区分效度也显示,各个变量AVE的平方根大于与其他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示各个自变量之间的区分度较好。区分度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农村居民环境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五方面。农村居民环境价值观包括接纳、成就、抱负、吸引力。农村居民环境情感包括对环境的担心、对环境的满足和兴趣、对环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的控制。农村居民环境技能包括主动实施绿色生产生活的情况、垃圾分类情况、生产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情况、节能家电的选择。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包括农药化肥使用情况、林木种植情况、植被保护。

表4 量表的信效度检测

表5 AVE值区分度检验结果

3.4 数量模型的拟合度分析

运用AMOS22.0软件对数量模型的拟合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检测结果显示RMSEA的值为0.051,GFI、CFI、NFI及IFI的检测值均大于0.9,表明数量模型的拟合度好,无需进行修改。

表6 数量模型的拟合度分析

3.5 数据模型分析

环境认知、情感、价值观、技能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成正相关。为进一步探究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对土壤改良、有机肥使用、废弃物处理效果等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SEM路径值检测指标

3.5.1 环境认知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

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系数为0.335,影响显著。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对土壤修护、废弃物处理等行为的影响也通过了本次检测,表明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改善土壤修护、废弃物处理等处理行为。

3.5.2 价值观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

农村居民环境保护价值观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显著,影响系数为0.104。研究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价值观对土壤修复的影响也通过了检测,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不合理的配置、使用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在各级政府实行土壤修护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背景下,农村居民逐渐树立起了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观,对政府推行的土壤修复和农村环境保护行为产生了正面的积极意向。目前,有机肥的使用补贴政策仅仅受益于使用规模较大的农户,而规模较小的农户使用有机肥将会增加成本,这也是导致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观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3.5.3 生态保护情感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

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情感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影响显著,系数为0.112。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情感对农村居民使用有机肥及处理农村废弃物的行为影响也通过了检测,表明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情感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正向影响主要源于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情感对有机肥的使用和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影响。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情感对土壤的修复影响不显著,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农村土壤进行修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不强,大多数农村居民认为采取了土壤修复更好,没采取土壤修复措施对于现有土壤环境影响不大。农村废弃物处理方面,随意丢弃废弃物,影响生活环境,容易引起农村居民的愧疚感,因此,情感因子对其处理废弃物的行为更加具有约束力。

3.5.4 环境保护技能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

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技能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显著,系数为0.395。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技能对土壤修复、有机肥的使用、农村废弃物的处理行为影响显著,表明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改变农村居民的土壤修复、有机肥的使用、废弃物的处理等行为。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正面影响显著;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系数显著,表明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村居民更加倾向于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土地碎片化对农村居民的有机肥使用行为负面影响显著,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在投入相关的生产要素时,会相应地增加相应行为的实行难度以及对环境保护行为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加相应环境保护行为的成本。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以川东北B市两区三县的1 860份有效问卷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认知、情感、价值观及技能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认知、情感、技能及价值观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正面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0.335,0.112,0.395和0.104。农村环境保护技能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最高,环境认知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次之,农村环境保护情感、环境保护价值观念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最小。第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农业收入的比重对农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也很大,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农业收入比重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正面影响显著。

4.2 建议

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在规范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引导,促使农村居民改善其农村环境保护行为。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各级政府应当运用各种媒介,进行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认知的能力,最终促使农村居民形成环境保护的价值观念。第二,完善农村居民环境保护培训制度及技术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土壤改良、废弃物处理等技术的推广,增强农村居民识别和处理农村环境问题的能力,进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行为。第三,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教育行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补贴模式和结构,增加农村居民的农业收入比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普及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技能,改善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第四,努力培养农村居民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正面情感。激发农村居民保护环境的正面情感,促使农村居民积极采取正向环境保护行为。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废弃物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