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2021-04-14郝德霖

商场现代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风险管理中小企业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发展得也十分快速,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变得十分的关键。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不过自身具有固有缺陷。在进行银行贷款时,因为风险偏高导致银行不愿贷款的问题。如何提升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的效率,对银行风险控制、经济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引言:自21世纪之后,我国中小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的提升,这些企业未来发展将会更加优异。我们将中小企业看作为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现代经济体系框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发展进步、人民收入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根据实际的情况,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薄弱,造成银行授信时工作量增加,不愿贷、不敢贷问题出现。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对银行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开展相关研究。

一、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1.信贷配给理论

对于信贷配给理论为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基于这一理论贷款额度供不应求且市场利率基本固定无法变动时,很多银行会从企业的层面设置相关条件为其提供信贷配给,以满足部分企业的贷款需求。

信贷配给理论的核心要素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进而企业向银行机构申请贷款时,需要清晰地给出自身业务情况以及具体财务情况。不过银行还是无法判断这些信息的有效性,对于这些信息的甄别,大幅度增加了银行的成本以及风险承担情况。因为中小企业具有的经营周期短、前景不够明确等问题,导致其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加,银行具有的风险也在急剧增加。

2.信息不对称理论

当谈到当前的市场状况时,市场中要素复杂,经济主体丰富,存在大量的信息。为此基于这样的情况分析,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交易方持有的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一方总是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市场信息。

在银行和企业在借贷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由于银行无法较好地掌握企业所有业务信息,只能尽可能想办法获取足够信息来支持决策,并给出恰当的不会含有较大风险的决策。对于银行信贷人员,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信贷客户具有的实际情况,进而使得彼此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区域一致,使得信贷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信贷人员质量问题

商业银行没有太多的员工具有管理商业信贷风险的经验,一些信贷人员的原始职位是出纳员或大厅管理人员。同时对于这一部分人群,很少获得信贷相关培训。其中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不够了解财务报表体系,无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风险控制。同时对于信贷业务管理层面,银行机构较为看重的是客户资源与业绩,忽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导致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的辨别能力下降。

(2)审批的流程较为复杂

在企业申请贷款的时候,审核人员需要对于企业信息开展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调查,同时将这些数据信息纳入到自身工作系统中。其次为系统分析考核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评估研究员需要全面收集相关数据,开展系统的论述与分析,进而了解企业具有的实际能力。关于贷款企业的评级申请方案,评级授信部分会完成资料的审批,之后在评审委员会进行表决,最后由负责人给出评审的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的过程较多,十分的复杂,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得相关的贷款。

(3)抵押物的类型较为单一

如今大部分的银行仍旧采用的是传统贷款抵押物模式,且非常重视抵押物及担保。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较为传统的抵押物,如房产等较为容易被银行接受。而设备、技术、场地等银行为风险偏好与变现问题,较为谨慎介入。从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银行为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设立诸多的门槛,同时银行较为看重抵押及质押的资质,并将其看作为衡量中小企业信贷级别的重要条件。基于这些条件的制约,部分的中小企业开始寻求企业的贷款门路,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贷业务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较高的利率也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4)管理工作过分依赖担保

为了增加自身的业务量,银行会更多地基于担保机构开展自身的业务,同这些机构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密。为此大部分的中介机构会借助政府背书理論,给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在获得贷款之后,需要给予中介机构部分的费用。

但是,二者进行合作的时候,银行机构过分地依赖于中介机构。在审查一些中小型公司的资格时,担保公司会进行初步工作,例如数据收集。不过部分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比较低,更有甚者会同部分的信贷人员勾结,利用非法的手段提升自身的条件,进而获得贷款。这样的模式,使得贷款风险程度大幅度提升。

(5)贷后风险管控出现缺陷

在批准贷款之后,部分的银行没有妥善管理之后的风险,也没有对于企业贷款用途开展相关的监督。因此,监控贷款的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的银行,仅仅看重的为事前的审核与分析,对于事后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有效地跟踪相关的数据,同时也不会开展现场检查,这可能导致公司蒙蔽银行的问题。

2.信贷业务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关注第二还款源

目前,银行不太重视第一还款源,但会更多地关注第二还款源。在评估体系中,公司的第二还款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风险比较高,为此银行对于担保较为看重。很多商业银行在审批企业贷款的时候,较为看重的为第二还款的来源问题。

(2)风险评估中全面性不足

针对具体评估的标准模块,商业银行自身的标准较为独特,在开展企业实际评估时,商业银行通常会考虑该企业的信贷评级。较高的信贷等级意味着这家公司的贷款业务风险比较低。相反,说明企业的信贷风险比较高。部分银行会采用风险分类模式,因为公司的信贷状况将对其今后的还贷能力等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信贷业务风险不仅仅与企业自身相关,也同企业发展的外界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

(3)风险评估方法的细节有待改进

在目前的情况下,银行对于风险评估的模式不断改进,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理论,基于专家与学者的帮助之后将其付诸实践。但是,这种评估的模式也存在较大不足,如定性、定量的权重分配问题。定性权重一般为70%,定量权重为30%,这种权重分配模式不够严谨与合理。应考虑使用更合适的重量分配方法,如果要更科学地确定权重,则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测量。

三、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应用的保障措施

1.培育专门的人才

对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地提升自身风险审核以及评估分析能力。基于培训的模式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使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在管理贷款风险的时候,需要根据审核的重点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构建自身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这些人员需要科学地掌控相关的法律知识,信贷的规章制度等,进而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等。基于这些努力,才可以使其很好地分析与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升自身的审核监督水平。

银行在建立人才队伍的时候,首先需要看重的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培训,为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与风险的管理方案。同时还需要密切地关注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模式,进行法律以及统计学相关层面的知识,大幅度地提升自身对于风险的管理能力。其次引入先进的科学人才,开展全方位的风险防范工作。因为对于信贷审核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综合多个部门,从多个方面给出信贷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案,在此基础上银行便可以制定风险的控制措施。

2.建立健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1)分权制衡

对于风险管理机制的搭建需要基于整个信贷的过程开展系统的分析与论述,除了较为看重事前的审核与分析外,还需要积极地开展事中的监督以及事后的督导等,进而可以有效地将整个的信贷过程全部地纳入到风险管理控制的框架之下。同时为有效避免在各个衔接模块出现问题,需要将各个审批的权限分开,也就是每个模块都是需要独立完成自身操作,独立地完成贷款前、中、后风险审查,以实现权力的制衡。

(2)健全风险管理整体架构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要想逐步完善,必须将过去采用的多级管理调整为扁平化管理,目的是使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尽可能顺畅高效。从总体上看,首先必须确保组织机构的扁平化,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组织和风险管理结构,改善风险管理水平。之后将业务垂直化,建立一个集成的责任体系,重视这个环节的内容。此外根据相关的风险控制理论,风险管理必须从局部到整体。最后基于信贷业务的实际特征,进而开展全面综合的分析与论述。

(3)搭建外部监管系统

外部监管系统落实的时候,首先需要根据现实需求,搭建非现场的管理系统,并实时捕捉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反映企业所处环境之中具有的内外部资产方面的风险,企业盈利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等,这就要求银行在管理过程中采用适当的财务和统计管理方法,以便使用统计得到的信息符合银行运行的视觉情况。银行报送给监管部门的报表之中信息需要跟对外披露的信息一致,不能存在伪造或编造虚假信息的情况,银行需要对信息的真实与否负有法律责任。因此,需要严格的管理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旦出现诸如欺诈之类的内容,就必须施加适当的惩罚。

3.健全信贷评估体制,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1)健全信贷评估体系

对于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应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以提高管理者对信用的认识,并要对此予以重视。目前采用的方法是:重视企业的财务信息,并规定贷款企业基于实际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数据,进而很好地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相关风险开展监督与管理。其次为学习外资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层面具有的实际经验,构建风险判别以及相关预测的模型。最后是基于市场的实际情况,搭建一个完善的风险分析与评估系统。

(2)提供风险管理意识

为搭建更好的信贷风险管理平台,银行需要建立健全自身已有的风险监督管理系统。根据这样的模式,才可以很好地控制自身信贷风险。如果自身没有信贷风险管理文化,那么前面提到的评估制度和体系只能变成形式化的空壳。在银行业务运作过程中,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管理系统、日常行为等。此外,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包括银行的经营理念,信贷风险管理的行为和理念、道德标准和信贷风险环境在内的文化。因此,國内银行在发展企业信贷业务时应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让员工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确保员工对业务中的风险具有定量控制意识。

4.完善信贷业务流程

(1)把住源头

首先,为一线信贷人员提供特殊技能与技术培训,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开展相关业务的评估与分析,进而使得自身工作人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地拓展自身知识技能。其次,为大幅度提升营销人员具有的风险识别能力,重点培育营销人员评估企业发展前景的能力,保证信贷人员有能力估算贷款人的现金流动,判断出贷款人是否具备还款的能力。再次,为积极地开展贷款前的审核工作,针对于贷款信息不够完善的人员来说,应进行贷款前访谈,以全面了解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扎实做好贷款前研究工作。银行必须自己进行贷款前调查,不能委托担保机构。最后,注意信贷风险评估。在这项工作中,银行应注意公司偿还的第一和第二还款源,并应及时注意抵押物价值的变化。

(2)控制结果

针对贷款之后的相关控制活动,具体目的是收回贷款并获取相关的利息,进而大幅度地提升信贷业务具有的实际效益。基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贷款之后的相关管理与业务的实际控制水平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开展相关贷款之后的管理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首先需要确定的为贷款方是否有能力及时的还款,并且分清结清续贷、一次性结清和延期之间的区别,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信贷人员必须定期告知贷款人还本付息的方法,并按时进行贷款催收,实时分析具体信贷监控结果。其次对于贷款存续期间内,对于是否存在违反合同的情况开展细致的调查,如果发现存在违约的情况,需要及时准确反馈到授信系统中,必须重新对贷款人开展重新授信评估,避免在未来出现同样的风险。

5.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优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战略的不断发展,许多以大数据为主导的信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信贷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全面。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应用大数据来使信用数据更具体。除了公司的基本信用数据,还包括诸如公司人员,业务销售和财务信息之类的信息。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中小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加需要外界资金支持,进而满足于自身发展需求。银行贷款为满足于企业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也是较为可靠的一种模式。不过如何控制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成为银行业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以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经营风险的现状及如何评价与预防切入,拟以商业银行为例,构建出了有利于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经营风险识别、评价的机制,同时提供了有效预防风险发生的相关应对举措,在加以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制之际,为银行降低、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经营风险管理提供意见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泰霖.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20(30):19-21.

[2]路石.商业银行在纺织行业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的风险防控策略[J].山东纺织经济,2020(08):10-11+14.

[3]马志远.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农家参谋,2020(12):295-296.

[4]强锴.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探微[J].财经界,2019(36):73.

[5]陈付佳.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创新策略[J].河北企业,2019(05):35-36.

作者简介:郝德霖(2000.07- ),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风险管理中小企业
金融科技助力防控信贷风险研究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