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产后电刺激联合家属参与式护理对产后盆底肌恢复的影响

2021-04-14薛娇娇王兆锦王晓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8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性生活

薛娇娇,王兆锦,王晓迪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盆底肌肉系统由盆底肌肉群、韧带、筋膜共同组成,其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内部稳态,使直肠、膀胱、子宫等器官处于正常的生理位置[1]。妊娠和分娩是引起盆底肌肉系统改变的重要原因,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给腹腔造成的压力也在不断提高,导致盆底肌张力降低,同时还会一定程度的损伤神经和盆底肌肉。数据显示[2]:在已婚已育的女性中,盆底肌功能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40%,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与性生活质量。如何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成为产科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我科将产后电刺激与家属参与式护理联合应用于产妇中,并将临床效果与常规产后护理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108 例产妇的入组时间是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自然分娩,恶露干净,白带正常,无妇科疾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未能完成随访、既往有卵巢肿瘤开放手术史、子宫肌瘤手术史的患者。对照组54 例,年龄21~37 岁,中位年龄(28.54±0.71)岁;初产妇42 例、经产妇12 例;孕周最短39 周、最长42 周,平均(40.29±0.13)周。研究组54例,年龄最小22 岁、最大37 岁,平均(28.79±0.53)岁;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有43例、11例;孕周38~42周,平均(40.47±0.25)周。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产后护理:产后第5d 开始轻度盆底肌训练,排尿后摆放截石位,叮嘱患者全身放松,在吸气的过程中缓慢的收缩盆底肌肉,收缩时间3~5s,尽可能保持腹肌和臀肌不动,收缩结束后维持5~10s,然后放松全身,继续重复训练,10~15min/次,1 次/d,坚持训练5 周。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适当的配合行走训练,并将康复器置入阴道,做上下楼梯、站立、下蹲、缓慢的轻跳等运动,坚持训练8 周。

研究组患者的产后护理如下:①盆底肌肉电刺激:从产后第8 周开始,使用盆底肌生物反馈仪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叮嘱患者排净膀胱,摆放截石位,双腿微微弯曲并自然的分开,充分暴露会阴部位。护理人员严格消毒电极探头,轻柔的插入产妇阴道约5cm,根据产妇的耐受能力与盆底肌力的收缩强度调整电刺激的频率和脉冲范围。盆底肌包含I 型纤维(维持持续张力)与II 型纤维(维持反射、自主收缩)[3]。I 型肌纤维设置频率30~55Hz、脉冲范围400μs;II 型肌纤维设置频率40~85Hz,脉冲范围50~420μs。20~25min/次,2 次/周,连续治疗4 周。

②家属参与式护理:护理人员组织产妇与家属共同参加健康讲座,了解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的原因、盆底肌障碍的危害性、促进盆底肌恢复的措施等。产妇的胃肠功能会因为分娩而受到一定影响,当产妇的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后,结合产妇的口味为其制定科学营养的饮食方案,不食用油腻、刺激性强、生冷、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动态关注产后的情绪状态与心理变化,主动询问产妇的内心感受,引导产妇倾诉负性情绪,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可通过听音乐的方式进行调节。同时叮嘱家属多陪伴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应该给予其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身份角色的变化。

1.3 观察评定标准[4]

①盆底肌力评估:采用电刺激治疗仪对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盆底肌生物信息,盆底肌在10s 内的收缩力代表I 类肌纤维(持续的收缩力);盆底肌快速收缩5 次,取平均值,代表II 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力),仪器会自动生成检测结果。

②尿失禁评价:通过尿垫实验评价两组产妇的尿失禁情况,实验前,用电子天平称为干尿垫称重,产妇佩戴尿垫6h 后,再次称重。前后尿垫增重<1g 表示不漏尿;增重1~10g 表示轻度漏尿;增重10~40g 表示中度漏尿;增重≥40g 表示重度漏尿。

③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性交流、性焦虑、性态度、性反应、性满意度,评分越高说明产妇的产后性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比较

研究组的盆底肌I 类肌纤维与II 类肌纤维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的尿失禁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漏尿率高于对照组、中度漏尿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产妇的性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各项性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体是指[5]:盆底部分支持细胞的含量不足或者过于薄弱,由此引起的直肠、膀胱、子宫等器官功能障碍以及位置异常。妊娠、分娩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产妇主要伴有压力性尿失禁、便秘、盆腔器官脱垂等表现。尤其是在高龄产妇中,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更高,给产妇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心痛苦,很多产妇因此产生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正因如此,产科护理中才更应该重视产后盆底功能的训练。

多种原因都可以造成盆底支持系统薄弱,从而引起盆腔脏器移位,最终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妊娠过程中,孕妇的膀胱、尿道、盆底支持组织均会发生变化,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子宫体积不断扩大、重量持续增加,子宫始终在盆腔中保持垂直状态[6],进一步提高了盆底支持组织的压力。妊娠期间,胎盘激素溶解的盆底韧带胶原会更多,从而引起韧带松弛、阴道膜膨胀性提高,妊娠晚期,阴道扩张严重,宫颈环受到的合力更大,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最终造成盆腔器官的下移。尿道生殖器官中的结缔组织对雌激素的依赖性很强,妊娠过程中,无论是尿动力学还是尿道长度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临床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手段主要有药物、盆底肌肉收缩训练、物理电刺激、中药疗法等。通过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结合以及相关的神经细胞[7],增强肛门肌肉的收缩能力,从而提高产妇的自主性收缩肛提肌,达到控制排尿的目的。反复、多次、自主性的收缩和舒张盆底肌肉系统,可以有效增强膀胱、直肠、尿道、盆底肌肉张力,促进盆底肌的血液循环,有效控制盆底功能障碍的发展,对于盆底肌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家属参与式护理是产科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最新护理模式,通过强大的家庭支持和亲情支持帮助产妇建立产后恢复信心,让产妇充分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暖,以缓解产后不良情绪,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该护理模式下,产妇与家属共同接受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到盆底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有了家属的鼓励和支持,更利于提高产妇的依从性,积极主动的参与临床工作,更好的配合训练。

表1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比较(μV,±s)

表1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比较(μV,±s)

组别 n快速收缩力 持续收缩力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54 24.39±7.58 36.87±11.62 16.04±7.15 27.12±9.83对照组 54 25.08±6.37 29.75±10.84 15.92±7.69 22.63±8.27 t 1.0792 9.3762 1.1759 7.3528 P 0.382 0.000 0.416 0.000

表2 两组产妇的尿失禁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产妇的性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产妇的性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n 性态度 性焦虑 性反应 性交流 性满意度研究组 54 14.08±1.12 28.74±3.07 17.42±1.05 24.35±2.28 29.14±2.21对照组 54 9.84±1.13 24.65±1.82 12.98±1.15 21.47±1.82 23.96±2.04 t 9.0813 6.5871 7.2396 6.6415 8.375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I 类与II 类盆底肌纤维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不漏尿率与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足以表明产后电刺激与家属参与式护理联合应用对产妇盆底肌恢复的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性生活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性爱和谐有秘诀
认识快肌与慢肌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