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应用

2021-04-14顾玲燕王婷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护患输液儿科

王 京,顾玲燕,王婷婷

(1.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224000;2.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静脉输液是急诊科小儿疾病治疗的常用给药途径,急诊输液室是为到医院急诊科接受诊疗后不需住院但需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提供输液服务的场所。儿科急诊输液室内输液的患儿通常涉及多种疾病,患儿用药种类繁多,就诊时间集中,且患儿年龄、病情各不相同,导致诊疗、护理密集度高,护理人员输液操作量大;此外,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弱、治疗配合度较低及血管较细难以辨认等特点,穿刺过程中常不能一次穿刺成功,易出现血管损伤或多次穿刺等情况,导致患儿哭闹不止、家长出现紧张急躁情绪,易引发护患矛盾[1]。加强儿科急诊输液室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进一步提升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并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与护患矛盾,确保患儿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在儿科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并对风险防范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儿科急诊输液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3.18±0.41)岁;呼吸道疾病68例,胃肠道疾病21例,其他11例。对照组51例、女49例,年龄(3.24±0.45)岁;呼吸道疾病71例,胃肠道疾病20例,其他9例。排除配合度差、依从性低及临床资料不齐全的患儿。所有患儿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遵循医嘱用药换药、药敏试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向家属做好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告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组建风险防范护理组,由高年资、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总结分析儿科急诊输液室既往常见、多发的护理问题,发现常见、多发及潜在的风险点,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完善相关制度、预案,改进护理工作流程。②对组内护理人员开展风险防范专题培训,确保熟悉掌握相关规范、流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③定期开展组内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进一步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④注意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与患儿沟通始终保持温馨、亲切、耐心,并运用语言、肢体接触、提供玩具或动画片等多种方式缓解患儿哭闹、不安情绪,降低患儿对护理措施的抵制与反抗程度。⑤患儿静脉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加强巡视观察,避免发生针头拔出、滑落等问题,一旦发现潜在风险需及时规范处理,确保患儿治疗安全。⑥在患儿输液期间,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跌倒、坠床、呕吐物窒息、烫伤等各种可能的意外及并发症,以保障患儿在输液期间的安全。⑦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宣传及建立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将疾病、药物相关知识和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向家属做好宣传,并与家属积极沟通,及时解答家属提出的疑问,以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避免家属出现紧张、急躁等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儿到达急诊输液室后的等待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相关时间指标。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治疗期间多次穿刺、药物外渗、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③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科急诊输液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儿急诊家长进行输液期间满意度的调查,调查表总分100分,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输液相关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输液相关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儿急诊输液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急诊输液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儿童因其年龄和生理特点,机体各项功能尚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功能较成人弱,易患腹胀腹泻、感冒等常见疾病[3]。由于儿童口服药物治疗较为困难,且临床疗效见效慢、疗效不理想,静脉输液是目前儿科急诊治疗的重要手段。儿童自控力弱、好动、易哭闹,对穿刺存在恐惧心理,且血管太细不易发现,在输液时常需进行多次穿刺操作,导致患儿出现较强的抵制及反抗行为,增加患儿痛苦,影响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4-5]。同时,家属因关心患儿病情,在急诊输液室内情绪常处于应激与不稳定状态,对护理依从性通常不佳,一旦出现多次穿刺等不良事件,易激化家长不良情绪,引发护患纠纷[6]。因此,在儿科急诊输液室实施科学全面的规范管理,防范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对提升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风险事件主要指的是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与不安全事件,静脉输液风险则是指患儿在接受输液期间因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发生的对患儿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不良事件[7]。风险防范护理即是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做好经验总结与评估,查找既往护理工作中常见和多发的风险事件,并分析其发生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与改进措施;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定期培训,促使其熟悉掌握相应的防范策略与改进措施,并持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以改善护理质量,强化风险意识,避免护患纠纷等事件的发生[8]。

本研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护理综合措施,有效提高了儿科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缩短了患儿到达急诊输液室后等待时间、穿刺操作时间及拔针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输液过程中多次穿刺、药物外渗、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9],提示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室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

加强儿科急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管理,首先应完善风险防范相关制度与预案,通过对既往风险事件的分析评估,对潜在的风险制订针对性、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并将其制度化、流程化;通过培训与定期的总结反馈,促进护理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操作规范与流程,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强化防范意识,为提高输液护理质量与效率提供基础[10]。有研究发现,侵入性操作创伤程度与刺激程度呈正相关,创伤小则刺激小,也更有利于维持患儿心理稳定,避免患儿出现哭闹、抵抗行为,提高治疗配合度[11]。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急诊患儿进行输液操作时,需根据相关制度及培训要求,严格遵照输液规范流程操作,充分做好静脉穿刺准备,提高静脉穿刺水平,避免多次穿刺对患儿造成的创伤与刺激。同时护理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关心和服务患儿,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文关怀与情绪安抚。针对急诊患儿这一特殊群体,护理人员尤其应注意护理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在遵守操作规范的同时,注意采用人性化的方式为患儿提供护理,舒适与灵活并存,避免呆板、僵化的流水作业,以减轻患儿生理应激状态,缓解患儿的抵制与反抗行为,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和依从程度[9]。家属的负性情绪与患儿应激状态的强烈程度具有相关性,患儿应激状态的改善对稳定家属情绪、保持良好护患关系也具有积极作用[6]。输液期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促进家属对患儿所患疾病及相关药品相关知识提高认知、了解和掌握家庭护理注意事项;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还可对患儿日常在家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情况有所了解,便于护理人员提出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意见与建议。良好的健康教育与沟通可有效获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提高家属对治疗与护理措施的理解与配合,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儿科急诊输液室实施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避免护患矛盾。

猜你喜欢

护患输液儿科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