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科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和堵管中的应用

2021-04-14静,刘云,吴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输液静脉效应

李 静,刘 云,吴 丹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留置针是输注药物、提供营养的重要途径,不仅给急救带来方便,同时也更加快捷、有效[1]。另外静脉留置针不仅可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痛苦、增加舒适,同时也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2]。留置针易出现堵管、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儿舒适,造成非计划拔管,引起家长不满,形成医疗纠纷[3]。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是近年来比较新颖的一种护理方法[4],通过分析既往和目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失效模式数据,预防各种高风险因素,明确失效的原因,提供改进方式,随后追踪,可防止失效模式的再发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2018年1月1日~7月31日,我们将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应用于儿科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和堵管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留置针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具有静脉输液的指征,同时符合使用留置针的使用标准;②家长知情,并愿意配合输液和本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儿;②合并血管疾病的患儿。根据住院尾号奇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11 (8.9±2.4) 岁;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12 (8.6±2.1)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失效及效应分析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挑选成员,成员需具备具有以下条件:参加工作5年以上,具有丰富的留置针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对本次研究有较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挑选人员组成专业的失效及效应分析团队,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床位医生和主管护师。②采用头脑风暴法开展留置针相关高危因素的探讨。会议内容包括介绍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的管理流程,绘制留置针常规护理流程,识别操作中存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会议时间约1 h。③绘制留置针常规护理流程图。小组成员讨论留置针的护理流程,随后明确其主要流程,识别失效模式,分析失效的原因,并制订改善方案,团队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参考相关指南等,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a.未及时发现留置针回血,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未按时维护,护理人员应及时巡视患儿,对不愿维护的患儿做好家长和自身的心理疏导,及时与家长沟通,也可邀请相同经历的同伴进行同伴教育;设计专用的留置针巡查记录表,包括穿刺部位有红肿热痛、留置针的固定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要求床位护士严格遵循护理制度查看,记录巡视的质量和绩效挂钩。b.患儿的自身维护能力较差,伴有抵触的情绪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增加教育方法,如播放动画、讲故事,以做好心理疏导;同时要求家长参与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关注健康教育效果,及时为家长讲述留置针维护的重要性,使患儿有效配合。c.健康教育采用大段材料,患儿及家长不易掌握,故应及时更新健康教育材料,多采用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d.药物输注采用刺激性药物或高浓度药物,这类药物易发生堵管,故用药前密切关注药物的特性,注意有配伍禁忌或需要冲管的药物,采用肝素正压封管,防止堵管的发生。e.护理人员手卫生未达标,护理人员对此应该制定留置针手卫生的规范并进行培训,强调七步洗手法,加强护理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观念,注意卫生监督,对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再次考核。f.护理人员的留置针穿刺技术不熟练,未掌握穿刺规范,因此,需加强留置针穿刺的培训,包括穿刺时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穿刺角度不可过小,应直刺血管,防止送管时导管打折等,以减少堵管的发生。g.护理人员冲、封管技术不熟练,未掌握冲封管规范,因此需加强留置针冲封管的培训,包括正确掌握脉冲式冲管及正压封管手法。h.加强固定,使用防汗透气,黏性大的透明贴膜。

1.3 观察指标 ①情绪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6]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评分与心理状态呈负相关。②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和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7]。指数越低则提示留置的安全性越高。③并发症:记录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堵管、穿刺点感染、非计划性拔管、意外脱管。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护理效果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静脉输液治疗具有起效快、操作简便、便于实施等特点,是护理过程中重要的方法之一[8]。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门诊的输液率较高,住院患者输液率>90%[9]。由于输液治疗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隐患和风险,由于小儿的特殊性,留置针患儿的输液不良事件是目前护理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是一种以团队为系统的前瞻性系统分析方法,可有效识别出目前存在的故障原因并通过讨论得出纠正故障的建议措施,以提高质量的方法,该模式目前已被国外广泛认可并应用[10]。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的重点是强调预防而不是出错后再纠正,是从源头上杜绝高危因素[11]。本次护理小组通过采用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找出患儿留置针不良事件产生的高危因素,并根据结果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流程,避免不良事件产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本组研究运用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发现,患儿静脉血管细小、血管通透性大、不易固定,因此,儿科留置针的患儿是静脉炎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高危人群[12]。此外,从根本原因分析,本研究发现常见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留置针患儿院内时间较短,护理人员无法时刻留在患儿身边,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易导致留置针移位或者脱落。②健康教育不足,家属维护留置针知识欠缺,患儿好动,易出汗,活动度和活动频率较高,故留置针易脱落或弄脏,留置针回血多,再加上输液时间不固定,即使采用生理盐水封管留置针易脱落和移位,部分患儿出现渗液[13]。③穿刺是一种有创操作,患儿易产生恐惧心理,配合穿刺欠佳,导致穿刺时出错,引发静脉炎。本研究对上述高危因素反复查证和讨论,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①采用肝素正压封管可减少堵管的发生,不易引发患儿出血[14];培训操作护士,加强无菌观念,纠正护理人员既往不良的行为,同时减少操作不良引发的静脉炎;对穿刺点定期评估,合理采用敷贴固定留置针,可减少患儿非计划拔管、意外脱管、感染等。②加强家长健康教育,强化家长对留置针的认知,使其明确如何保护静脉留置针,患儿受到良好的照顾。③规范护理人员的留置针穿刺技术和冲、封管技术,减少静脉炎、堵管等;选择防汗透气、黏性大的透明贴膜,可减少穿刺处皮肤感染、非计划拔管、意外脱管的发生。通过对护理措施的改进,优化留置针的每一步操作,使操作更加具体、标准和科学,保证有效预防护理风险,提高患儿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并发症产生的高危因素,严格按照制定的护理措施落实。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堵管发生率降低,体现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在预防并发症中的效果。本研究还着重强调对患儿的心理护理,采用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等方式,缓解患儿的负性情绪,提升家长对留置针的认知,同时提高家长和患儿的配合度,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综上所述,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适用于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可有效降低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同时有助于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提升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输液静脉效应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