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隐桃花源

2021-04-12Berlin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1年3期
关键词:松阳工坊老街

Berlin

村落的书香情怀

在竹海深处,松阳就像是一个不问世事的脱俗之地,迎接着那些南来北往从都市“出逃”的人们。宋代诗人沈晦在初见松阳的时候,曾写下“ 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诗句,而这种形容用在今天的松阳也毫不违和。松阳自古以来就是个小而美、聚气且温情十足的地方。

赶在午后阳光正好的时候来到了海拔800米的陈家铺村,这座明朝时曾是驿站的小村庄以村中心的小卖部为圆心,散开着高高低低的分岔路,在一条小路的尽头,便是唯一一家建在云端的先锋书店。对于大山之外的人而言,比读书本身更有意思的,莫过于非同寻常的读书氛围,氛围直接主导了当代人的阅读愿望。

这家开在云端的先锋书店原先是村里的文化祠堂,书店不大,在通往西坑村的路上。乡间书店,依托的是一种“遁世情怀”,在这里,眼前是竹林,背后是山崖,每一个人都得费了力气才能抵达。当穿过崎岖的青石板路,走进这间世外书局,便有种心有归属的亲切感,让人能沉得下心去翻阅图书。这也刚好符合了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的初衷,在浪漫山野找到属于“理想主义”情怀的合适容器。

书店里除了常规的“先锋之选”之外,还多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关于老建筑改造、环境规划方面的书籍,当然还少不了大量符合此情此景的乡间诗选。文化名人也经常受邀上山驻村创作一段时间,2020年11月中旬时,诗人海桑就曾在陈家铺村小住过一段时间,书店二楼的读书室里也一直摆放着海桑的诗集。

随着书店、民宿的开启,留守在村子里的老人们也逐渐经营起了新的营生,很多人家挂起了农家乐或者小卖部的招牌,良善的村民们摆卖着自己晒制的红薯干、萝卜片、梅干菜供来往书店的客人们挑选。村里退了休的村支书老鲍身体硬朗,为人随和,退休之后带着村里的乡亲们一起响应先锋书店聘用当地乡贤的传统,被特聘为书店的运输员,也担任起了对外宣传的工作。在村里,外来的年轻店员、民宿管家和留守的老乡之间相互依照,他们与大山的缘分不尽相同,却都依托了一个恰当的时机,相互支持,共同守卫着山里的生态圈。

民居的前世今生

山里的清晨没有鸡鸣声,也没有吆喝声,在抵达这里之前,我从没想过有朝一日,我的清晨是被山谷里的喇叭声唤醒的。早晨六点多,村里的广播开始了准点播报,内容从村中鸡鸭的养殖情况一直说到国家大事,这种回荡在山谷里的广播声,对我来说,颇有一种不真实感。放眼望去,松阳的大小村落并无任何新式样貌,哪怕是新开的民宿也是在修旧如旧的老宅子基础上翻修而成,维持着整体的年代感。陈家铺村这两年新开了几家各具特色的民宿,建在村口的云夕精品酒店內外通透,有一种环绕式的林中体验;梯田之上小巧私密的飞蔦集,则是可以让人藏匿于山野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而从村口拾级而上十几分钟抵达依山半舍,你的疲惫感会被眼前翻涌的云海一扫而光。民宿的翻修都是就地取材,比如云夕外墙的棕绳结构墙面,是由松阳老街做棕绷床的师傅做的,这种古朴手艺做成的棕绳框架特别耐用,在户外也可以使用50年以上,就地取材的云夕更是把棕绳用出了林中定制的精妙。

民宿飞蔦集,和“ 飞鸟集”诗集的意境不谋而合。这座建在群山之间的天然画廊,有着可以和大自然对话的青瓦和天窗。以老屋为基准,保留了原先的毛石墙,在此基础上又搭建了木质框架和玻璃大窗,再以远山为依托,架起了一座封闭式观景台。在飞蔦集的楼前屋外,哪怕什么都不做,都有种自在满足的惬意。清晨,从二楼面朝大山的客房里醒来,有一种睡在幻境中的错觉。起床,泡一杯绿茶,倚坐在窗边的蒲团上,等着窗外雾气散去。不一会儿,贴心的民宿管家送来了刚出锅的早餐,掀开还沾着露气的竹篮筐,里面是墨绿色的粽子、浅绿色的艾草年糕,还有新鲜的红薯和玉米。撕开粽叶,咬一口梅菜扣肉馅儿的粽子,再饮一口绿茶,肥而不腻,满口留香。

雾散之后,优哉游哉地下山进城,来到了卧虎藏龙的松阳老街。从街口开始,便能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气场,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老家做年夜饭的后厨房,热气腾腾。循着气味先是路过了一家老字号招牌煨盐鸡,老板娘麻利地掀开大锅盖,一排排三黄盐焗鸡和乌骨盐焗鸡整齐地码在铺满厚盐的锅里。松阳有名的“灯盏盘”是用红白萝卜丝和面糊炸成的锅盔形状的脆饼,味道像是北方的炸素丸子,但又多了丝咸菜的甜味。

这条老街是名副其实的老古董聚集地,老手艺、老屋子,还有老友相伴,好不惬意。巷子口的民宿茑舍的负责人慧娟是地地道道的松阳人,这条老街上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角落她都如数家珍,老街是一条藏满了隐秘故事的地方。慧娟特地带我走进了一间雅致的院子歇脚,进去才得知这是一间叫做“山中杂记”的小店。这里原本是间被唤作“汀屋”的老宅,宅内保留完好的冬瓜梁和雕花牛腿能透露出房子主人的雅致情怀。翻修之后,“汀屋”变成了这个集书店、茶社、杂货铺于一体的生活空间,一层是书店,二楼是茶社,武夷岩茶、凤凰单枞、松阳白茶都有备着。它并没有改造成摩登的咖啡馆,而是一如既往延续着它慢悠悠的气质,大气朴拙,陈列着属于松阳老街的老物件,带着茶气和书香。

世代相传的松阳味道

松阳人的一年四季是顺时劳作的,在合适的时节做合适的事儿,是当地人信奉的自然法则。松阳的乡亲们常年有着上山采药下地务农的习惯,会在过年深冬的时候磨豆腐,清明前采茶,四五月挖春笋,待到夏末时节趁着最好的日光晒红薯干,到了秋天甘蔗成熟,家家户户再聚在一起熬红糖。

路过药材铺的时候,老中医一边翻拣着刚刚从山上采摘的草药,有野菊、桑叶、菖蒲、山苍柴,一边分享着他们的养生之道:“松阳的水土得靠当地自产的东西去适应,就着由中草药混合而成的端午茶,真是包治百病,一年到头喝下来,保你不会有头疼脑热的毛病。你看隔壁挂着的歇力茶牌子,知道为什么叫歇力茶么?就是让你累了就歇一歇,喝了之后又有力气的茶呀。”属于山野之地的智慧总是这么通俗又治愈。

在松阳的当代文化里,也一定少不了建筑设计师徐甜甜的名字。徐甜甜和她的DnA建筑事务所给松阳注入了具有未来感的基因,也让小城多了几分新鲜活力。松阳县的每一个村庄都有着它独到的傲人绝活,比如樟溪乡兴村依靠着大片甘蔗田而拥有悠久制糖历史,还有大东坝镇石仓豆腐工艺也是远近闻名。为了将这些古老工艺得以传承,徐甜甜因地制宜,结合了不同村子的工艺特性,建造了多功能工坊。在红糖工坊保留最原生态的古法制糖,用直风炉灶,从甘蔗取汁到最后的产品入库,历经18道古法完全采用物理方法将这些糖分进行自然冷却成型。而在蔡宅村豆腐工坊,老师傅会带着客人做卤水豆腐花,用原始的石墨为容器,一勺山泉水加上五六颗泡好的黄豆,一圈又一圈地研磨,逐渐变成浓香四溢的豆浆,过滤掉豆渣,然后加热、点卤、装盒、静置。不多久,一小块嫩而不碎,带着韧劲的石仓豆腐便成型了。新春前,整个村子都弥漫着豆香,热火朝天的阵仗会一直持续到初春。

徐甜甜工作室还设计了水文博物馆公园、独山驿站等一系列公共空间。在距离红糖工坊不远处的石门圩廊桥是徐甜甜团队的另一处老建筑改造范本。建在松阴溪上的石门圩廊桥原本是一座质朴无华的石桥,一边连着望松街道,一边接着斋坛乡,后来被加了木质尖顶框架。站在桥头,望着从廊桥另一头飞驰而来的电动车,从层层木框下穿过,光影交错打在行人来来往往的脸上,瞬间觉得这座被重新设计的廊桥,连接的其实是松阳人的过去与未来。从山顶的民宿到老街的铺子,从悠哉的人们到自洽循环的老房新屋,这里的一切正顺应着时代的步调,自顾自流转着。

松阳三天两夜

Day1

在日落之前抵达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在先锋书店消磨到日落,去村口的老鲍农家乐或者民宿食堂来一份鲜笋炖牛杂配上黄米粿,夜宿飞蔦集民宿,睡觉时要记得打开天窗数星星。

Day2

好好花上半日时光在村子里游荡,从民宿的房前屋后逛到年代已久的老屋梯田,去看看隔壁阿姨晒的红薯干、萝卜片。等到中午时分去松阳老街上一家家铺子转过来,在佰仙面馆吃一碗“ 全家福”,再去山中杂记喝一杯明前茶,探寻让你惊艳的松阳味道。而许多民宿都推出了体验项目,比如茑舍主人慧娟常常组织客人中秋做月饼,端午包粽子,清明做清明果;云端觅境的管家会亲自带领客人爬山、串巷,徒步探访真实的村落文化。

Day 3

沿著徐甜甜设计的新锐建筑,去探索隔壁村落里那些保留完好的古老手艺,去红糖工坊喝一杯甘甜纯正的红糖茶,去石仓的明清老屋前学学做豆腐的手艺,松阳人的智慧藏在一蔬一饭,一砖一瓦里。

猜你喜欢

松阳工坊老街
太平老街
拖把
鲁班工坊中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何处是松阳
老街
东门老街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楼上楼下
蚂蚁工坊
松阳是一张一千八百多年的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