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1

2021-04-12马雪荣陈雨晗尤倩文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常州市服务业机构

马雪荣 潘 阳 陈雨晗 尤倩文

[常州大学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常州 213100]

概 要:科技服务业作为常州市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中最重要环节之一,有望成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程中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常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具有巨大的引领能力与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存在业态资源要素不足、发展环境不够完善、体制不够健全等多方面问题,给出常州市需从壮大科技服务业主体、引进与培训高端人才相结合、引领与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来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在全国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19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发展,科技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贡献更加凸显”,科技服务业是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器和粘合剂。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面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主要涵盖研究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内容,是促进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常州市地处长江经济带,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 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当前,江苏省常州市科技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科技服务手段愈发多样,而且服务平台日趋完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1.1 服务机构总量不断提高

2014年到2019年,常州市科技服务业企业数由268家增加到588家(列统数),年平均增长率为23.9%。2019年,累计备案的科技服务机构388家,涉及科技创新服务各个方面并朝着专业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按服务机构类别分为研发设计机构33家,技术转移机构16家,创业孵化机构80家,检验检测机构27家,知识产权机构45家,科技咨询机构44家,科技金融机构10家,科学技术普及机构133家。

1.2 平台建设力度不断提升

全市建有30家重点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其中入列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所5家。新建安泰新材料、长江智能、中航锂电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实现了以央企、龙头骨干企业为建设主体的新突破。全市拥有各级科技创业平台278家,形成了覆盖全市范围的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70%以上的科技载体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软件业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全市企业研发机构达1643家,其中省级以上机构684家。

1.3 区域集聚化特征不断彰显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科技创新服务新高地,为城市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例如,常州科教城已连续五年荣膺《创业邦》“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二名,育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2万人,孵化培育3500家科技创业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110家,平均每天创立1家科技企业、转化1项科技成果、新增4件授权专利。园区发明专利约占全市21.3%,建成了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发和产业孵化特色[1]。

1.4 政策环境生态不断优化

近年来,常州市各级政府更加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加相关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而且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制定了全面的实施计划。同时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实行金融创新、“天使资金”等鼓励举措。2018年,市政府出台了《常州市深化在常高校院所与地方产业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2019年,常州制定实施了《常州市科技服务机构备案办法(试行)》(常科发〔2018〕48号)和《常州市备案科技服务机构绩效奖补管理办法(试行)》(常科发〔2018〕128号)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通过每年认定备案、每两年绩效评价并择优支持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科技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升水平,打造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

2 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与省内外先进城市与地区相比,常州市科技服务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自身一些局限性,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科技服务业态资源要素仍然不足

常州的各类资源主体在科技服务环节中表现出的服务能力不足。一是金融机构仍然以传统业务作为主营方向,在创新型科技业务方面辨识能力不高。天使基金投资规模还有待提高、投资力度有待加强,银行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放贷动力不足,在科技投融资方面,中间服务机构体系不完善,机构对服务对象的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力不足。二是缺少优秀的科技服务业人才。入选常州市统计的科技服务业人才占所有引进人才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且擅长技术、销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不足,技术转移、专项顾问等高端科技服务人才非常短缺,科技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参差不齐,面对复杂、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项目,应对能力明显不足。

2.2 科技服务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当前科技服务业还存在市场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低、国际化程度低、辐射引领能力弱等问题[2]。常州虽然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但在政策上,常州市还没有系统全面的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大多数科技服务机构组织和管理规范不健全。科技服务机构以政府主导型偏多,民营科技服务机构较少。没有按照市场化运行,导致科技服务业自身缺乏发展动力。财政和科技经费对科技中介的服务支持比较少。

2.3 科技服务业促进发展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全国科技服务业多以政府举办或重点参与的机制运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市场发育不够、政府干预过多,直接影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导致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组织效果不佳,整体规模偏小,常州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如此。2019年常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05.01亿元,仅占江苏省的6.27%,而近邻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分别达到591.25亿元、377.19亿元、240.6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5.2%、22.5%、14.3%,合计占比达72%。此外,近几年常州市公布的所有统计数据,也均未有“科技服务业”收入、从业人员等相关数据,给相关部门决策带来困难。总的来说,常州市科技服务业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资源要素仍然缺乏,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比较简单,无法提供系统化的服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需关系不平衡,要实现服务专业化和功能社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策略建议

科技服务业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形态,在常州市才刚刚起步,服务能力不足,服务管理能力不强,与常州迫切希望解决的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不相匹配。因此常州要学习吸收其他城市的相关成功经验,开创科技服务业的全新局面,为常州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夯实基础,笔者为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3个方面建议。

3.1 壮大科技服务业主体,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重点建设骨干科技服务机构。骨干服务机构应具有专业化程度高、资质好、协调能力强的特点,要具备行业领军的示范性作用,需要通过实施科技服务战略重点培养和打造。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形成科技服务新形式。促进科技服务机构联合,形成由科技服务骨干机构组建成的科技服务业联盟,开展全方位的融合与合作。支持科技服务业协会发展,充分吸收涵盖技术研发、仪器设备协作、文献共享、投融资管理、人才培养、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等在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的社会力量。二是提升平台集成服务水平。目前,常州市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还有供需不足、集成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公共服务平台社会效益还没有完全实现[3]。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高效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为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推进中,有效性有待提高,共享性有待加强。需要支持建设系统化、链条式的科技服务机构,针对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机构,重点开展综合性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进而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整体规划和体系化科技服务。此外,建议以信息化为支撑,建设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整合集成各类科技和服务资源,推动政府、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形成共享合作机制,共同提升科技服务质效,从而以优质服务支持常州市中小企业的成长。三是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以科教城等基础良好的区域为重点,引进和孵化一批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优秀科技服务业机构,支持技术转移机构的全面发展。围绕重点产业,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引进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吸引高端服务业项目和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集群。支持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建设“常州市技术交易市场暨双创路演中心”,为成果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技术与资本的对接平台,探索建立科技成果权益激励服务平台。支持常州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3.2 引育科技服务业高端人才,完善人才培训体系

一是扶持引育高层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2021年常州市需要培养或引进300名具有高水平的科技服务业人才。落实好常州市《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的实施办法(试行)》的政策,重点方向为技术研发和转移、创业及产业孵化、科技问询服务和科技金融产业。充分利用全国首创、江苏唯一的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这个平台,培养技术转移研究生。目前该研究院已经完成了技术转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全国率先招收技术转移研究生的机构,吸引了全国大批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的目光。同时,通过共同培养技术转移研究生,吸引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技术转移研究生导师集聚常州市,对常州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市内各类科研机构、孵化平台资源,通过这些机构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科研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和项目管理服务能力的科技服务业人才。二、加强科技服务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做好人才的培养计划,制定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水平。在培训资源方面,可以充分依托在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高校资源,发挥高校在培训资源的优势,形成如常大的技转服务体系课程、浙大和清华等知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训体系课程以及投融资管理课程等。三、创建良好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健全科技服务业人才评定体系,完善职业资格评定制度,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在科技服务领域的积极性[4]。大力培养科技服务方向的人才,支持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建立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和培养体系,打造一支熟悉国内外技术转移规则,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进一步营造适合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动力,发挥科技人才潜能[5]。

3.3 加强科技服务业规划引领,优化政策发展环境

一是制订发展规划。科技服务业是区域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结构优化、支撑有力、创新引领的科技服务体系,使科技服务业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各级政府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本市资源,在资源共享、人才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探索具有示范作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充分激发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活力,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建议抓紧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合理的准入制度以及发展模式来发展科技服务业[6]。鼓励各区和载体出台支持科技服务机构、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等政策措施,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发挥武进高新区与常州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两区联动”效应,推动科技成果先行先试改革举措率先落地,试点探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改革,加大对小微科技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过程中享受政策的普惠性力度,进一步完善并形成支撑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体系。三是扩充投入渠道。科技服务业要面向经济建设,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逐年增大科技服务业经济总量。为此,就需要扩宽科技服务业投入方式,加快科技服务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科技服务业存在总体规模偏小、发展迟缓的问题,需要扩充投入渠道,鼓励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联合兴办科技服务企业。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服务投入体系,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四是建立统计评价体系。统计是认识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基础。统计数据反映科技服务业发展成果,引导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实践,监测科技服务业发展进程。统计评价体系既要充分体现综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要有利于引导科技服务产业的着力点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更加可持续的增长[7]。 要坚持全面系统评价,积极建立多维绩效评价机制,全面反映科技服务业的进展情况,特别是要增加反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质量效益、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统计指标。建立统计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应用,统计评价体系要定期公布监测结果,接受社会舆论的强有力监督,还要紧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与本市现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评价体系,不仅十分紧迫,而且意义重大。要积极引导科技服务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常州市服务业机构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