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征联创作粗谈

2021-04-12周永红

对联 2021年6期

文 |周永红

扫一扫听精彩课程

笔者常混迹于全国征联赛坛,侥幸获得过一些奖项,常有联友问诸获奖窍门,乃尝试总结其规律,然摸索再三,仅得皮毛而已。今示此文,以作抛砖。

一、明确主旨,把握要领

拿到一个写作题材或者征联题目,先不要急于动笔。首先要仔细审题,要做到熟谙题旨,吃透启事。审题时要注意将启事中一些关键词汇找出来,这是最鲜活、最直接的素材。有的征联启事中提供的材料本身就写得很有文采,其中一些词句稍加打磨,就可以成为联语,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入联。譬如我在为武强医院杯赛事撰联时,一开始无从下笔,因为医术医学方面的知识典故我知之甚少,勉强为之,只能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通过仔细研读启事,得知该院专治颈肩腰腿痛,其中推拿牵引术为其治疗特色之一。这不由让我眼前一亮,灵感即刻闪现。“颈肩腰腿”“推拿牵引”这样的词语本身就是对仗的,为何不把它们直接入联呢?经我几番剪裁与推敲,一副切合该院治疗特色的联作便应运而生:

肩挑日月,颈傲雪霜,凭技艺倍增,推拿出全身活力;

腿走乾坤,腰缠气象,看精神猛进,牵引来满面春风。

由此可见,在作联时,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有时能让你很快进入状态,得心应手地写出想要的作品来。

二、多查资料,广开视野

撰联是一门很费考究的功夫,一副联作要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必然要求我们扩大视野,不局限于征联题目或启事提供的材料。因为启事材料的提供者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搜罗详尽。我们要针对撰联题目广泛收集资料,尤其在撰制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或重大题材的作品时,更是要求博览古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看得更远。譬如我在撰制江苏淮阴漂母祠一联时,就广泛搜集了有关韩信与漂母的典故。其“一饭千金”的故事经千载流传,早已是妇孺皆知,相关题诵之作更是多不胜数。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新意,赋予历史人物新的内涵呢?我认为途经只有两条:一是结合现实,借古寓今。即“借古人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二是借鉴前人技巧手法,赋以新词,重新翻唱。我选择了第二种方法,我在收集到的材料中,独青睐于曾国藩挽乳母联所用情节。其联曰: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我借鉴了该联的立意和技巧,同样也在“一饭千金”四字上做文章,并予以拓展,予以生发,赋予新的涵义。我的联是:

一饭尚余温,若将史记重编,兴汉首功唯漂母;

千金仍抱憾,倘使春秋再续,亡秦大业岂刘郎。

所以说,搜集材料,扩大视野是撰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精细剪裁,准确切入

在明确题义,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接下来就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加工。要精于选材,确认哪些材料可用,哪些材料不可用。这就要求我们在驾驭材料时能够找准角度,准确切入。譬如我在撰写“科学发展、共建文明”参赛联时,一时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方向。这是政治性很强的题材,科学发展与文明建设,都是很枯燥的概念,单是从字面上来理解和做文章,就会钻进死胡同,搞得不好,只能是喊几句干巴巴的口号了事。这样的作品自然是苍白无力,无法打动人心的。如何才能形象而贴切地表现三门峡科学发展与文明建设这个主题呢?我在广泛了解了与三门峡有关的历史、地理、风物和掌故之后,开始对这些材料进行梳理。首先我紧扣了三门峡的地域特征,从三门峡广为人知的大坝水利工程入手,然后化用毛泽东诗句句意,营造出三门峡各项文明建设事业一派蒸蒸日上的气象。联曰:

九曲捻白云,缚住苍龙,播下千山翠雨;

三门抟紫气,掀开彩页,涌来万道金霞。

所以说,找准角度,截取一个场景,一幅画面,然后加以渲染,在作品中就能呈现出令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这种创作心境的反映。

四、缜密布局,精心造象

一副联作找到了切入点以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布局谋篇。根据所选题材与字数要求,合理规划,精心营构。或以议论见长,或以形象出彩,要做到错落有致,营规有度,条理清晰,形象鲜明。议论性联语,要有高度的概括力,严密的逻辑性,以及深刻隽永的哲理性。我在写作《题汉朝》联时就充分注意到了联作的整体布局安排,经过前面三个分句的论据和论证,自然而然地得出尾句的论点,水到渠成,浑然一体。气势上经过前面几个分句的累积,至尾句达到高峰,可见理论性联语同样可以营造气势。联曰:

袭强秦之制,外延疆土,内固江山,千古霸图称鼎盛;

扬大汉之威,武镇蛮邦,文尊儒术,一朝帝业极辉煌。

形象性联语,则要尽可能调动一切文学修辞手段,以意象营造为首要任务,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形象性联语是联作中最富华彩的部分,是楹联作为文学的主要标志。一副对联是否称得上文学作品,主要看它有无形象的塑造。作为传统楹联文化的继承者,必须在形象塑造上孜孜以求。我在参加民生杯题敬老院一联中,就着力进行了意象的营构,“一方小院”点明处所,接下来的“春晖”“夕照”“桑榆”“疏梅”“淡竹”等意象无一不透露出老年人的心境,交织着对老年人的关爱。“一切景语皆情语”,我在创作实践中就贯穿着这样的思想。联曰:

一方小院,满目春晖,夕照桑榆红胜火;

半垄疏梅,几丛淡竹,晚妆山水美如诗。

五、反复锤炼,一气呵成

经过布局谋篇与联语的初步架构后,出来的联作只是毛坯,还需要反复锤炼,包括炼字、炼句、炼意、炼声等方面。炼字好比强筋,可拉升联语间的张力与活力。炼字之要,首在动词,动词用得好,可令联语力道充沛、意象飙动。炼句则好比瘦身,即砍去一些可有可无的芜杂部分,使联语更为精炼,句型更为匀称。炼意则好比提神,巧用修辞,提升意境,可令联作血肉丰满,神采照人。炼声则好比健骨,格律是对联的外在形式,就像支撑躯体的骨架,使对仗工稳,平仄协调,声律和谐,则可令联语铿锵有力,气格不凡。经过强筋健骨、瘦身提神后,一副作品就能神完气足,形意兼备了。

再举前面题《科学发展共建文明》一联为例,我在炼字时在几个动词和色彩词上就煞费苦心。其中“捻”字一处就用过“挽”“绕”等词,“抟”字一处用过“腾”“盈”“扬”等词,“掀”字一处用过“翻”“拂”等词,数次推敲,几易其稿,才得完工。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联作毛坯出来后,要多作冷处理,隔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这时候你的思维又是新的,修改后封存起来,稍后又拿出修改,如此反复,不厌其烦。推敲完后,要使联语气脉贯通,无生硬造作之感,做到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这需要对作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润色,就像机械产品加工工序最后的研磨和抛光一样,一件合格的产品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