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地勘行业转型升级、服务民生的思考

2021-04-11李玲玲

甘肃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生转型单位

李玲玲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5)

1 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新时代是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倒逼地勘单位进行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发展。地勘单位如何把握规律,实现转型升级、服务民生是摆在每一个地质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2 地勘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传统的地质工作内容、方法等不能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

传统地质工作是以传统资源勘查为核心,而新时期地质工作要求资源勘查与环境保护并重,要求建立国土空间全要素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服务,地质工作领域更加广阔,技术手段更加综合,成果信息化程度要求更高,地质工作面临着从“地质”转变为“地质+”的“1+N”服务模式。另外,传统地质工作以地质科学理论为指导,而新时代地质工作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1]。

2.2 各地勘单位同质化严重且创新能力不足是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的瓶颈

同质化现象体现在各单位产品、服务结构雷同,技术结构雷同,人员结构雷同,经营管理体制雷同等诸多方面,而且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不仅传统地质工作的技术创新成果不多,同时也缺乏开拓新领域、新产品、新服务的思路、方法。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地勘单位服务民生、转型发展的瓶颈。

2.3 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影响新时代地质工作的转型

由于传统地质工作的特点,我国地质行业普遍存在缺乏领军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且结构分布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缺乏尤为突出,甚至对于技术也只是精于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其一,不能将专业技术很好的迁移转化,这就很难适应目前地质工作跨行业、跨技术、综合性强、复合性强的要求。

2.4 传统地质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影响新时代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传统地质工作专业分工细,涉及煤田、地矿、石油、冶金等行业,服务对象行业性强,业务来源形式单一,而且,由此造成的根深蒂固的“等靠要”观念、市场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等[2],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服务山、水、林、田、湖、草全领域、全过程,严重影响了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新时代地勘行业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功能的发挥。

2.5 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是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短板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国家竞争优势重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新动力和新途径[3]。这对地质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时期地质工作更加注重地质成果对民生的服务作用,使民众最大程度便捷地使用地质成果,这就对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运用在地质服务中是对地质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战。

3 新时期地勘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首先,矿产资源依然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传统矿产资源仍旧是刚需,同时战略性新兴矿产呈现更大需求。

其次,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地勘工作需求虽然逐渐萎缩,但是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下,环境保护需求显著增长,一些新的地勘工作领域也不断出现,如工程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的需求越来越大,地勘行业的服务领域将从相对单一的地质找矿服务、工程勘察、施工等,转为更加广阔的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管理全领域、全过程。

第三,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给地勘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自然资源部全面承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职责,发展以山、水、林、田、湖、草资源调查为基础的“大地质”从机构上一定程度上破产了行业间的壁垒。

第四,“一带一路”倡议扩展了甘肃地勘行业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发展空间,甘肃作为西北五省之一,可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做好地勘行业国外转移的枢纽带和国内转移的接收带,发展跨区域技术创新联盟,借此积极开展资源、环境、空间、灾害多要素勘查,补齐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环境资源调查评价等方面的短板,不断建立完善“地质+”的“1+N”服务模式,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全领域、全过程服务[4]。

4 地勘行业服务民生策略分析

4.1 围绕国家战略,明确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国家战略和新思想新理念的提出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5]。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求地勘行业要坚守矿产地质这个根本,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提供低碳、绿色、环保为特征的能源保障。

“建设美丽新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求地勘行业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水土污染修复、饮水安全、防灾减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进行资源、环境、空间、灾害多要素调查,加大地下水质量、土地质量、地质灾害等的调查力度,充分发挥地勘行业在当地旅游业、农业以及供水、城市规划、防灾等民生事业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切实让人民群众由此享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要求地勘行业要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精准、有效地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加强境外矿产勘查和国际合作、国土资源环境调查、“三深一土”科技创新、以及重要经济区、城市群的全要素调查、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等,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提供可靠保障。

总而言之,新时期国家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地勘行业要深度调整业务布局,围绕国家 战略需求开展相应业务。应该在保持矿产地质根本的同时,开阔地勘行业的新兴领域,使地勘行业全面融入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中,在资源保障、生态维护、防灾减灾等方面充分地做好支撑服务。着力打造城市地质、环境地质和农业地质三个高质量平台,并积极向旅游地质、海洋地质、“三深一土”领域探索,打造新兴产业,推进深化改革,激发新动能。

4.2 完善组织机构,保障科学决策

地勘单位要想实现快速转型,一支高水平的决策队伍至关重要。这支决策队伍要完成本单位的顶层设计。就目前而言,期望中央、省一级政府出台统一政策是不现实的,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更多的应该是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各显神通。而顶层设计是否科学与信息收集、鉴别与分析密切相关。建议各单位成立信息决策中心,组织力量开展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大决策信息的占有量。信息的收集不能局限于一市一省,而应该放眼国内国外,也不能仅局限于政策信息[6],而应该涵括政策、技术等全方面,同时还要有专业的、信息化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法的支撑。

4.3 稳抓关键因素,激发创新动力

4.3.1 人才

人才是新时期地勘行业服务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实现地勘行业服务民生的高质量发展,要建立两支关键核心队伍,一是决策队伍,二是技术队伍。但不管是哪支队伍,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现在以至将来的地勘行业不会一成不变,变将会是主题,所以首先要转变地质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以创新思维去面对新时期地勘行业的变化,主动适应新时期地质工作的新变化,不能只干会的,而应该是干社会、民生需要的,并且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建设学习型、创新型队伍。

1)决策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车头是决策队伍,要实现服务民生的转型、高质量的发展,建设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决策队伍至关重要。决策队伍是单位发展的智囊团,不等同于干部队伍,但有干部队伍的职能,需要善于把握规律、深谋远虑,将单位顶层设计主动融入地方及国家发展战略。所以,在组建决策队伍时,首先要选拔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决策,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强、市场意识强,敢担当,善作为的人员。其次,重视决策培养和储备。落实决策人员业务和决策、管理能力培训,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在实际工作重发现培养后备人员,加强管理岗和技术岗的岗位交流、挂职锻炼,提高综合才干。

2)技术队伍。技术队伍的培养本质是创新型、复合型地质人才的培养。这支队伍的培养要依靠地质类高校与地勘单位的紧密合作,从高校培养和地勘单位培养两方面入手。首先是新型地质人才的输入,从源头培养符合地勘行业需求的人才,这要以高校为结合点,破除行业间的壁垒,强强联合,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协同培养符合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地质人才。其次是现有地质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通过职工教育培训,加强新兴地质领域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同时以项目为依托,以现有的领军人才、大师等为核心建立创新型、复合型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技术交流、经验交流的作用,通过项目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然后再以这些人才为核心建立创新型、复合型团队,实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倍增。

4.3.2 创新

创新是地勘行业长久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早在2015年就已经明确指出科技是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7]。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地勘行业跟其他任何行业一样,要想在新常态下取得服务民生、转型发展的成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不仅要对发展定位、经营管理模式等进行全方位创新,更要对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实现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地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是促进我国地勘行业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强地质行业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地勘行业跳出同质化圈子,走特色创新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地勘单位首先要通过各种激励制度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创新,加强对创新工作的统筹,做好引导和管理,同时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以点带面。其次要促进地质勘查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如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创新发展地质科技。第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取长补短,不断地对国内地质科技进行补充和完善。

5 结论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传统地勘行业工作内容、方法不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地勘单位同质化严重且人才结构不合理、地质工作者思想观念落后、信息应用技术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地勘单位的转型升级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基于此,地勘行业必须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相应业务,在保持矿产地质根本的同时,开阔地勘行业的新兴领域。同时要加强科学决策能力,以适应不断转变的形式需要,在转变过程中抓住创新能力提高和人才队伍建设两个关键因素,实现地勘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民生转型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填单位 要推敲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看错单位
转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协办单位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