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农业只是高效益吗?

2021-04-10曹前满

中国生态文明 2021年1期
关键词:化肥导向农药

□ 曹前满

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生产力的表征,这个提法的逻辑是将农业现代化特定化为一种目标追求,认可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及组织方式,认定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的农业才是高效农业,其价值导向为高效率、低成本化、高资本收益。由此,农业现代化成为对传统农业小农经营模式的否定。事实上,农业现代化不是固化的模式,有其特定的时代内容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模式是基于发展观的体认,发展观是发展的价值导向,特定时代发展伦理的一种价值判断。因此,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并不能弥久常新,常成为思维的惯性乃至局限性所在。在现实中,发展经济遵循的是将目标导向寓于基于假设条件下的资本逻辑和市场规律,逻辑演绎往往忽略或脱离前提假设,体现为我们对工业化进程中积累的负效用不能及时察觉,进而演变为经济伦理缺失。对于农业发展,我们往往更多强调的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参照的是发达经济体的耕种模式及人均规模水平,对应的核心指标是单位人力耕种土地、产量,其实实践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经济社会的稳定,将农业现代化目标寓于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价格稳定与个体层面的农民收入。

因现实问题解决的需要,人们对农业赋予了现代农业的内涵、取向、层次。在现代性方面,突出“绿色革命”的意义,但这种“绿色革命”过于强调农业的生产功能(单位产量),进而体现为关注农业生产效益,即生产规模化。在这种导向下,农业生产主体行为偏向于依赖化肥、灌水、农药、除草剂及杀虫剂。由此暴露出环境、人类健康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未能给贫困的农民群体提供社会经济安全。1962年,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发表,揭露杀虫剂DDT所致危害,由此成为世界环境运动里程碑事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仍陆续发生了一系列震动社会的农药事件,消费者开始质疑原有食品生产体系的安全性。到了九十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相继倡导可持续农业。由此,瑞典、荷兰、丹麦、法国等国先后制定化学农药用量减少50%的“行动计划”和“长期作物保护计划”。

食物中农药残留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化肥残留可转化为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中国,为应对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稀缺间的矛盾,促使农业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目前,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农业问题不单纯指与生产力水平相对应的农业主体层面的农民增收与国家层面的国民消费的供给保障问题,还包括消费者健康利益层面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生态资源和环境,特别是土壤有机质的减少限制了土壤生物活性,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就是直面生产力技术导向负面影响所暴露出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发展观。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低碳循环、安全高效。绿色发展对农业的具体要求,在农村地区就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

猜你喜欢

化肥导向农药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偏向”不是好导向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