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救援队伍抗洪抢险力量前置备勤的思考

2021-04-09周庆方建钢陈建

中国应急救援 2021年1期
关键词:指战员总队支队

周庆 方建钢 陈建

2020年入汛以来,我国雨情汛情多年罕见,江河洪水频发,长江、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黄河、珠江多次发生编号洪水,东北地区受台风叠加影响出现强降雨,一些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受四(湘、资、沅、澧)水来水和长江洪水顶托等影响,湖南省洞庭湖区水位超警过程持续60天,创下新世纪以来洞庭湖超警时间最长记录。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的危急关头,消防救援队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高风险区域重点对象前置备勤,积极参加抗洪抢险救援,为夺取防汛救灾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但在实战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前置备勤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前置备勤的重要性

“前置备勤”是近几年,特别是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消防救援队伍为了应对重特大洪涝灾害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所创新的一种执行备战的模式,其主要做法是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测,针对某些地区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强台风,在危险等级较高的相应区域或部位,提前部署人员装备,在灾害发生时,也就是在应急状态下,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快速到达现场,快速展开救援行动。

根据今年的汛情,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前将执勤力量和装备调派到高风险区域,进行前置备勤。在环洞庭湖地区、湘西北发生大洪涝灾害时,第一时间就近调集前置力量投入救援,并根据灾情发展态势,调集救援队伍开展跨区域驰援,减少了汛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事故的发生。

1.1 第一时间预防、处置灾情

按照应急管理部2020年抗洪抢险提出的“力量跟着汛情走,救援抢在成灾前”总要求,4月起进入汛期后,湖南省消防救援队伍进入了防汛抗洪抢险执勤模式,并根据省防指的预警和消防救援局的命令,将相关力量前置备勤。7月6日,总队在湘西北地区、环洞庭湖区域前置671名指战员和政府专职消防员。7月8日,岳阳城区发生大面积内涝,前置岳阳的力量闻警而动,共营救疏散被困群众562人,保障了高考的顺利进行。7月13日,在江西汛情最严峻的时刻,总队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命令,调派前置岳阳的长沙、衡阳、郴州、邵阳、训保支队前置力量共计225名指战员、45辆消防车、30艘舟艇增援江西。8月19日,在四川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后,总队再次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命令,调派重型工程机械大队,长沙、常德、训保支队抗洪抢险救援队前置力量共计170名指战员,28辆消防车,10艘舟艇增援四川乐山开展救援行动。

1.2 确保两个战场的胜利

受人员编制的限制,前置力量基本都是由各消防救援站抽调组成,由于各消防救援站同时还承担着辖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力量前置后,为有效应对辖区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湖南总队及时修订《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建立了抗洪抢险执勤模式,总、支队按照类别分别组建200人、50(30)人的抗洪抢险救援队,每个消防救援站“不少于70%的实际执勤力量作为抗洪抢险分队,跨区域增援时实行分队整建制出动”的编成模式,明确了抗洪抢险执勤模式转换条件与要求。接到前置任务后,总队和相关支队迅速按照预案明确的编队整建制出动,赴前置点备勤。提高了响应速度和作战能力,有效检验了预案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在力量跨区域前置后,能应对辖区和跨区增援两场特别重大灾害事故。在省内、外历时两个月的抗洪抢险战斗中,全体指战员主动请战、攻坚克难、勇挑重担,充分发挥装备和专业技术优势,处置抗洪抢险任务386起,出动指战员6158人次、车辆舟艇1391辆(台)次,营救疏散被困人员3123人,未发生任何救援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省内和增援江西、四川两个战场的战斗胜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当地党委政府、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1.3 在实战中提升战斗力

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后,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2020年第一次全方位参与大规模前置队伍和跨省增援防汛救灾工作,在灾前、灾中、灾后防抗救一体化防汛工作中,尤其是以往消防救援队伍极少参与的江河大堤的巡堤排险、管涌处置、砂石装袋筑子堤等工作,投入的人员、装备和承担的任务都比以往有较大幅度提升。湖南消防救援总队在本次处置灾情的工作中,边战边研,创新战法,如在彭泽县长江干堤构筑子堤时,建立沙石装袋机“一挖一铲”力量编成,8人连续2班作业完成打包1.84万袋,体现了救援装备和战法创新的优势。在四川乐山承担排涝任务时,采用排涝车“疏堵配合、固移结合、先车后泵”的战术方法和“在水带铺设到路中间后再铺设防水布,车辆和摩托车从防水布上漫水通行”的方法,解决水管铺设后影响车辆通行难题,改进了清淤作业编成,累计排水180万余立方。在灾区使用舟艇运送物资和人员,总结出不同的水情选取不同的运载工具,在水面相对平静流域面积大的环境选择冲锋舟运输,在水流湍急、水域环境相对复杂的,采取先橡皮艇编队侦察确定舟艇的行驶路线再运输的经验,连续工作10余天,未发生一起事故。在实战中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战斗力。

2 抗洪抢险队伍编成

全省抗洪抢险队伍依据《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应急预案》,按照消防救援站、支队、总队三级建立消防抗洪抢险队伍,其中支队级队伍主要由城区消防救援站和特勤消防救援站构成,总队级队伍由训保支队和省会支队为主构成。

2.1 站级抗洪抢险救援分队

消防救援站组建1支站级抗洪抢险救援分队,人数不少于本站实有执勤人数的70%。以舟艇为基础单元进行作战编成,每艘舟艇人员编成为4人,其中舟艇操作手1人,观察员或指挥员1人,救援人员2人。普通消防救援站配备不少于2艘舟艇(一舟一艇)、1辆舟艇拖车、1辆水罐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车和1辆装备运输车。特勤消防救援站配备不少于4艘舟艇(2舟2艇)、1-2辆舟艇拖车、2辆水罐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车和1辆装备运输车。

2.2 支队级抗洪抢险救援队

市州支队组建1支支队级抗洪抢险救援队,主要承担省内前置和跨市州抗洪抢险救援任务,人员由支队领导、作战指挥、通信联络、政工宣传、战勤保障、信息等岗位人员,以及若干个站级抗洪抢险救援分队组成。

湖南消防救援总队现有1个一类支队,8个三类支队,5个四类支队和1个训保支队,根据每类支队情况编配不同器材装备。

总队训保支队抗洪抢险救援队:配备1辆指挥车、4辆保障车(餐饮、宿营、淋浴洗涤、装备维修等,以下同)、1辆排涝车,16艘消防舟艇,6-8辆舟艇拖车,2辆运兵车。

一类支队抗洪抢险救援队:配备1辆指挥车、1辆通信指挥车、4辆保障车、1辆排涝车,2辆运兵车,以及若干个站级抗洪抢险救援分队整建制车辆、舟艇与其他装备。

三类支队抗洪抢险救援队:配备1辆指挥车、1辆通信指挥车、2辆保障车(餐饮、装备维修)、1辆排涝车,以及4-5个站级抗洪抢险救援分队整建制车辆、舟艇与其他装备。

四类支队抗洪抢险救援队:配备1辆指挥车、1辆通信保障车、1辆保障车(餐饮),以及2-3个站级抗洪抢险救援分队整建制车辆、舟艇与装备。

2.3 总队级抗洪抢险救援队

总队组建1支总队级抗洪抢险救援队,参加省内重特大抗洪抢险救援任务,并承担跨省抗洪抢险救援增援任务。人员由总队领导、作战指挥、通信联络、政工宣传、战勤保障、信息等岗位人员组成,以及若干个支队级抗洪抢险救援队组成,并将总队航空救援大队和重型工程机械大队纳入调度范围,配备1辆指挥车、1辆通信指挥车,战勤保障车辆,以及若干个支队级抗洪抢险救援队整建制车辆、舟艇和装备。

3 建立抗洪抢险执勤模式

进入汛期后,总队、支队根据预警信息或上级要求,宣布全省、全市或部分地区的消防救援队伍启动抗洪抢险执勤模式;县市区消防救援大队(站)根据预警信息或上级要求启动抗洪抢险执勤模式。抗洪抢险执勤模式具体内容为:

严格控制人员外出,调整执勤人员,确保抗洪抢险救援队人员在岗在位,明确人员和任务分工;按照实战要求,相关救援装备、器材全部上车并保持牢固、稳定,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到人,并统一摆放在便于出动的位置,确保接到报警或相关指令能第一时间快速出动;组织对装备器材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车辆、救援器材的油、水、电、气充足,提前制定应急保障措施;按照“打持久战、打增援战”的要求,准备好个人携行、运行的物资,明确携行、运行物资的种类、数量,做好标识标牌;总队、支队组织开展拉动演练,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总队、支队指挥中心随时与相关部门保持信息共享、开展灾情研判等工作;各大队必须有1名主官在岗在位,检查督促人员装备准备情况,开展安全教育,随警出动;全勤指挥部加强值班值守,随时做好出动准备,备勤人员随时准备就位。

预警解除、任务完成或是汛期结束后,即恢复经常性执勤战备模式。抗洪抢险执勤模式是前置备勤的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抗洪抢险执勤模式才能第一时间将人员装备前置调派到需要的区域备勤。

4 实战发现的问题

4.1 专业特长发挥不够

消防救援队伍是抗洪抢险的骨干力量,解放军、民兵预备役和武警部队是抗洪抢险的突击力量,基层和社会救援队伍是抗洪抢险的辅助力量。消防救援队伍参加抗洪抢险救援,其职责与任务定位要突出“救援”这个主题,主要是开展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救援行动,并发挥好装备优势,做好排涝、现场指挥部的搭建和应急通信保障等工作。但是,一些前置点没有形成分工负责,职责明晰的体系,消防救援队伍的任务杂乱,如在增援四川部分路段清淤时,地方城建、环卫、商铺业主没有发动起来,消防单独作战的情况较多,牵扯大量人员和装备,没有发挥出消防救援队伍的人员装备优势。

4.2 前置备勤精准度不够,没有考虑地域特点和灾害特点

总、支、大队级预案与省、市、县防指预案未能有效融合,没有主动将消防救援队伍纳入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统筹考虑,政府启动预案后消防救援队伍力量预置和前置时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力量前置不够精准。对灾情预判与实际存在差距,有出现预判有灾而未成灾,前置力量无灾可救的情况。力量调集不合理,没有针对区域灾情特点调派人员和力量,如增援四川的砂石装袋机等装备未发挥作用。前置时间过长,共历时62天,无法进行轮换,队伍产生疲惫情绪。

4.3 战勤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跨区域特别是跨省长距离增援队伍如何安全高效到达前置点;跨区域增援队伍立足自我保障,如何配备宿营、餐饮、加油、维修等保障车辆;参与前置备勤指战员如何确保身心健康;跨区域增援力量保障和补偿标准等一些问题解决还没有形成机制。装备建设还存在短板,如舟艇运输车虽配备有叉车,但由于冲锋舟自身较重,需要10个人才能抬下水,最后100米下水的问题仍未解决。作战训练安全存在隐患,未经水域救援专业培训的机关干部、摄像员、通信员等保障人员上舟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断网条件下通信保障不畅。在公网信号不强和无信号的内涝垮堤救援现场,4G公网图传设备掉线和卡顿的现象时有发生,下雨天气卫星通信信号不佳。

4.4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卫勤人员不足

排涝车利用市电供电时,供电线路接口不牢或者保护套破损时,有漏电的风险,需要专业电工配合。消防队伍改制后,医院编制取消,人才流失,遂行医疗人员需要临时外聘,卫勤保障不足。洞庭湖、鄱阳湖区域是血吸虫病疫区,指战员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缺乏,下水搜救存在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承担长江干堤周边巡堤任务时,草丛中经常有毒蛇出没,指战员容易被蛇咬伤;承担排涝清淤时,大量细菌随着冲击水流飞散到空中,口鼻和裸露皮肤防护不当时,容易沾染病菌,导致人员生病。

5 工作建议

5.1 政府统一指挥调度,部门信息共享

前置点和前置力量应形成保证重点、辐射周边、相互策应、网状覆盖的布防格局。在政府统一指挥下,使各种专业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实现长短互补、通力协作。加强与军警地及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救援合力。湖南总队在抵江西、四川之前,根据总队前期与省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的会商机制,提前对接两省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获取了受灾重点区域遥感监测图和力量部署图,及时为指挥部提供辅助决策。

5.2 整建制调派力量,具备独立处置灾害的能力

前置力量不是简单的对高风险区域执勤力量的补充,而是应该具备独立处置灾害的能力。湖南总队明确了每个消防救援站建立抗洪抢险分队,跨区域增援时实行分队整建制出动的编成模式,最大地实现了人员与人员,人员与装备的协调。支队在此基础上成建制抽调各抗洪抢险分队加上综合信息、指挥协调、通信保障、战地政工、战勤保障、新闻宣传6个工作小组组成支队级抗洪抢险队,每个支队都能独立承担跨区域增援行动。

5.3 以装备为核心配置前置备勤力量

前置备勤力量应立足于人员与装备的结合,根据备勤区域灾害类型针对性的调派装备,不宜强调人海战术。湖南总队在江西增援作战中沙石装袋机、淋浴车、洗涤车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沙石装袋机破解了数十年来全国抗洪抢险通过人力装袋筑子堤的惯用做法,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四川增援作战中的大流量排涝车应对山洪型洪水过后的城市内涝充分发挥作用,高效完成排涝任务。通过与三一建立的协作机制从乐山就近调派平地机清淤,这些都是依靠装备取得的工作亮点。

5.4 根据地域特点和灾害类型前置力量

水域救援类型多,不同地域主要灾害类型不同,力量前置时应该具有针对性,不能一个标准。以湖南为例,湘江流域重点针对堤坝险情处置、乡镇、村庄淹没等灾情。洞庭湖区域重点针对全流域大范围漫堤、城市内涝等灾情。湘西北地区主要针对山洪地质灾害。根据不同的地域和灾害类型调派前置力量。

5.5 推进消防救援队伍机动力量的建设

此次抗洪抢险持续时间长,从全省各支队抽调的成建制抗洪抢险救援队虽然作战能力较以往提升了不少,但是长时间在外地作战,对原消防救援站灭火救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临时由站级编队组成的队伍作战能力相比整建制作战队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湖南省已经决定征招政府专职消防员组建一支300人的机动队伍,依托总队训保支队成立2个机动大队,在益阳、衡阳、怀化各组建1个机动大队,每个大队60人,这支队伍组建之后主要承担省内抗洪抢险、森林火灾扑救、地质灾害救援等任务,以及作为首批前置力量和跨省增援力量,可有效破解这一难题。

5.6 加强常态化大兵团战勤保障能力建设

大兵团、整建制前置作战已经成为应急管理部应对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处置的一种新常态战法,从今年前置备勤和增援江西、四川的经验来看,由于总队制定了《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力量前置和跨省增援战勤保障方案》,与步步高、大润发前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平时以企业代储方式储备生活物资。跨区域增援时,步步高超市江西九江店、大润发超市四川眉山店承担了总队跨区域增援人员的餐饮食材、生活物资保障,确保全体指战员吃得安全和健康,很好完成了任务。但是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驻外作战车辆装备故障的维修保养还没有形成机制,离大兵团整建制作战的战勤保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应加强前置备勤和跨区域增援战勤保障的机制建设,与民航、铁路签订运输协议,分区域建设快速维修保障中心,明确各项标准,提升保障水平,促进战斗力提升。

5.7 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中心作用,做实做细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与战斗任务、后勤保障深度融合,组建战时临时党总支、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开展战前动员、向党旗宣誓、重温入队誓词等活动,把党旗、队旗插到战斗现场。总队党委为前方作战的指战员送出慰问信,派出专门队伍慰问在外抗洪的指战员家属,暖人心,聚士气,不断激发指战员打头阵、当先锋的信心决心。在备勤期间开展集体观影、集体健身、文体娱乐等指战员喜闻乐见的活动,举办集体生日会凝结战斗力,加强典型宣传增强指战员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强化战时心理服务,组织心理专家团队到一线巡回开展团体活动和心理健康服务,舒缓战斗压力。同时,严格执行抗洪抢险八条战备纪律和八条群众纪律,严格战时队伍管理,确保队伍的高度稳定;在指战员载誉归来之际,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进一步激发指战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5.8 建立消防救援地方人员骨干库,吸收专业人才参与消防救援工作

骨干库人员由起吊、堵漏、潜水、打捞、电气、电梯维修等方面操作层面专业技术实操人员为主组成,签订合作协议,战时调派。从地方招录专业医疗人员,平时为指战员提供医疗服务,战时遂行队伍开展战地救护和为民服务工作。

6 结语

改革转隶之后,消防救援队伍职责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转型后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不仅承担日常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还承担多耦合因素造成的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和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任务,这些任务处置专业性强、投入力量多、机动作战要求高,我们必须主动探索、大胆实践,积极研究高风险区域的前置备勤工作,能在应对大型灾害时实现“整建制、成编队”调度,达到“响应快、到场快、控制快”的目的。

猜你喜欢

指战员总队支队
2022年武警部队刊稿情况统计
敌军工作与昆张支队敌后坚持之道
2021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试析消防指战员灭火救援中的紧急避险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漾濞不会忘记你
——谨以献给漾濞5.21地震救援的消防指战员
2020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浅谈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为“蓝朋友”身上增添“文艺范”
2019年《武警医学》刊稿(含照片)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