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下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四重奏”

2021-04-08方红香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四重奏身心心理健康

方红香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高素质人才的概念日益拓宽。学生学习成绩好、知识技能卓越,并不代表他就一定符合时代的需求。在学好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学生是否形成良好价值观、是否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意识,都是需要被考量的重要素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尚有可为之处。本文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出一些建议。

一、“一重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亦师亦友形象

建立和谐、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认同感,让学生有意识地亲近教师,无意识地模仿、学习教师的行为和态度。当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时,学生有什么问题都愿意向教师倾诉,寻求教师的帮助。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让学生由内而外地接纳教育行为,甚至自觉主动地寻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受不良因素影响侵害的风险。师生关系的和睦和谐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还可以给学生建立具有高度安全感的心理基础。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关心学生,给予学生尊重和理解,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而言无疑也是一种良好的环境基础。

例如,教师平时除了日常进行的教育教学以外,还可以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时刻留心一些特殊的成长经历或者单纯的偶发事件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树立正确导向。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地抽选一些学生,和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成为学生身心成长发展之路上的良师益友。另外,平时教师也应多注重自己的形象培养,为学生做出表率作用。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和学生相处融洽、为学生所喜欢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辐射。因而,教师也要注意及时排解压力、定期调控情绪,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形成健康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表率,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推动学生三观养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形成。

二、“二重奏”:发挥课堂积极作用,潜移默化规范言行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应的小学阶段的教育也应当具有一定特殊性。在课堂教学这一方面,则是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方法的特别上。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要保证较高的质量,还要不断进行创新,进行多元化的课堂设计与课堂管理。同时,为了贯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设计,在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供一些心理发展导向,帮助学生培养健康、良好的身心与人格。这一教学行为更有利于打破传统知识传授和现代素质教育之间的壁垒,不仅体现着教师教学理念与素养的升华,还可以促进学生从简单的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升到终身性格素质与人格养成,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伟人的故事进行宣讲,多多为学生播撒心理教育的养料,树立积极的价值导向,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这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发育、个性品质养成都有重要的意义。除了故事分享、口头教育,教师还可以加强课堂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巧思,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发育发展。比如,进行多媒体内容的展示,甚至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体验任务,如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件事、周末做一件好人好事,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道德情境的模拟表演,增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参与感与角色认知,从而切实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养,确立良好三观与道德意识,塑造健全人格。

三、“三重奏”:开展有益教育活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开展多种方式、形式的教育活动为途径。除了发挥课堂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外的具有多样性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集体活动中,还能于无形中增强学生对社会、对集体乃至对群体中的自我的认同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塑造健全人格。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与心理健康知识有关的手抄报评比或者小论文评比,让学生在參与活动的过程里,不知不觉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还能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在一些集体完成的活动中更能促进同学间的关系融洽。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家为师生普及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分享心理状态调节的方法窍门,增强师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情绪、心理状态的调节调控水平。

四、“四重奏”:建立家校统一战线,贯彻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环境的良好熏陶与感染,家庭成员之间感情深厚、相处和谐和睦,都能够对小学生的人格养成及心智培育产生不可想象的积极作用。而且小学生各方面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世界的认知尚不完整,很多时候,家长就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个参照。因此,家长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与能力。首先,家长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与自我调节能力,对孩子能够施加积极的影响与导向,以言传身教感染孩子的一言一行,从而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意识。其次,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家长有利于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家校间加强联系和教育合作,形成统一战线,有利于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更有利于保证教育效果。

例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可以经常邀请家长一同参加。或者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可以留出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普及,分享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促进家长与教师教育思想的同调,加强相互理解,从而加强配合与合作。

为了有效贯彻德育教育理念、推进小学素质教育进程,就必须重点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与个性特征,使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以及道德规范意识。在此过程当中,既要弘扬端正的价值观、促使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尽量减少与规避一些可能对小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不利因素,保持教育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多管齐下,“四重曲同奏”才更能有效实现教育成果,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红坊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猜你喜欢

四重奏身心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室内乐小品两首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