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练一体化”,促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2021-04-08包冬英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情境目标素养

包冬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主张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让儿童动手操作及探索性的活动来获得经验,即从做中学。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教育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提出了“教学练一体化”的教学主张,并探讨该主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构建策略。教师的“教”是学生“学”的前提条件,有了教师精心的“教”,学生的“学”才有的放矢,才更加有效。学生“学”的过程是主体工程,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是空中楼阁。“练”是结果,是教学成果的检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一环。“教学练”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在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既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优化教学设计——铺设“教”的桥梁

教,是“教学练一体化”的第一步。教师首先应该解决好教的问题,即如何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为后期的学与练打下基础。教学设计应成为教学的“承重墙”,只有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教学的楼宇才能稳固。

1. 目标定位,抓落实。

教学设计的目标定位是很重要的一环,需要用有效的方法去实现、去检测、去解决好预设与生成目标。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要在熟悉学情的情况下制订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完成后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思考“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达到目标”“为什么认为这样可以达到目标”三大问题;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要根据预设目标反复推敲如何将目标落实到课堂中,挖掘教学资源,确立检测评价方式。教师积极引导教学的过程和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上,才是真正完成了“教”与“学”的过程。

2. 情境導语,趣先行。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导入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等方式。情境导入即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创设各种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进行新知与旧知的衔接。

3. 问题设置,促思维。

王荣生教授指出,教师教学时要思考三个问题:课堂想教什么?实际教什么?实际学什么?教师要重点关注“想教什么与实际教什么”的关联、“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想要处理好问题的关联,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就尤为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一个问题的设计既要巧妙又要彼此关联,需要做到“一问三思”。问题设置得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实现高效学习——内化“学”的过程

学,是“教学练一体化”的第二步。如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整个“教学练一体化”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学设计做好了,落实到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符合学情。连皮生教授认为,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是指“凭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发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由此可见,学习往往意味着变化。

1. 刻意练习,学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在某一段时间内,可以采用某一种模式对某一方面知识进行刻意学习,从而形成某一种能力。如朗诵能力,在坚持、反复地刻意学习后,可以强化这个能力。当然,刻意学习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让学生在重难点、陌生领域以及关键素养的提升方面进行刻意学习。也就是说,刻意学习要找准目标,高频率地开展,要做到及时反馈,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2. 深度学习,发展思维。

深度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要有深度,对于课堂问题的设计既要顾全大局,又要一针见血地引出最具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刨根问底的问题探究中深入解读文本,提升语文能力。

三、当堂检测评价——检验“练”的结果

练,是“教学练一体化”的最终环节。这一环节是检验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重要一环。“练”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教学之后,应尽可能地多留时间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1. 练在陌生,突破难点。

课堂的“练”,重点要练在陌生处。陌生,是指事先不知道的、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生疏的知识点。以阅读教学为例,在“检索、理解、运用、评鉴、质疑创新”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侧重比较陌生的知识点,以传统教学较少关注的能力发展点作为教学突破口,采用表格、图片等形式,创新各种情境设计,关注学情,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整理等能力。适当增加笔答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些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陌生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加以强调,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练在思维,提升素养。

教师要本着关注学生发展的原则,从细处入手,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练在思维最近发展区,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那么,如何在思维“生长点”找到切入口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在培养学生评价鉴赏、质疑创新能力方面,要从改变教师的提问开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是提取文本信息的问题,第二种是品词析句的问题,第三种是有一定思考度的问题,第四种是无需思考的伪问题。如果想要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应当少提第一种问题,改进第二种问题,增加第三种问题,尽量消灭第四种问题。教师还应注意“练”的目标要非常明确且有深度,“练”的问题设计、检测设计要精心且有效,“练”的评价手段要多样化且具有激励性,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练”得轻松,“练”得有效。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练一体化”语文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做到“优化教学设计—铺设‘教的桥梁,实现高效学习—内化‘学的过程,当堂检测评价—检验‘练的结果”,就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情境目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