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精准施教

2021-04-08李素芳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事例外婆习作

李素芳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体现了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理念,它改变了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让阅读与习作并驾齐驱。习作单元建构了一个系统有序、内容丰富的教学体系,总共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板块的内容,每个板块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那么,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与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如何精准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精读课文的功用,达成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呢?下面笔者结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盼》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精准定位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独特功用

习作单元每一个板块的安排,目的性非常明确,都是指向强化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板块的核心功能就是从阅读中习得表达的方法,它紧扣书面语言表达这一关键能力,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重在提升学生习作的思维水平。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承载着阅读的任务,注重在品文析句的阅读中,教会学生阅读的路径和方法;而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更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准定位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独特功用,把握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与阅读单元精读课文教学不同的侧重点。

二、精准解读单元导读页的导向功能

习作单元的导读页提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时应精准解读单元导读页的导向功能。在教学《盼》时,有的教师对该单元导读页中的“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理解不到位,误以为围绕中心意思写仅仅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独白等细节具体描写,因此在教学时就出现了偏差。 该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把重点聚焦在作者如何抓住蕾蕾“盼”的心理活动上。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蕾蕾“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并选择最生动的两处进行品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感受蕾蕾的内心活动;接着再聚焦环境,感悟“寓景于情”的写作方法 。以上教学环节看似落实了“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这一语文要素,但实际上,本单元的习作有别于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本单元更关注的是中心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更强调的是选材构思的能力。因此,精准解读单元导读页的导向功能,是上好习作单元精读课的首要前提。

三、精准捕捉“交流平台”“课后习题”的提示作用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的梳理、提炼、归纳,旨在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和方法。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提示了《盼》这篇课文是紧紧围绕“盼”,选取了几件小事例把“盼”写具体的。课后的两道作业题也提示了该文把中心意思写具体有别于以往把内容写具体的文章,它更注重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因此,在教学《盼》时,在“品读课文,品悟写法”环节方面,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让学生梳理出课文紧扣“盼”,写了“屋里穿雨衣”“晴天盼下雨”“下雨盼外出”“如愿穿雨衣”四件典型事例,明白课文所选的例子都非常典型,都能突出中心意思“盼”。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如何把重点部分“下雨盼外出”写具体的?围繞这部分写了哪些小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围绕重点部分,课文是通过不同的小事例来写具体的。

3.“下雨盼外出”部分,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如何在围绕中心事例写的基础上,把重点部分写得具体、生动。

以上设计,紧扣本单元习作目标,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的方法,梳理总结出“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强化了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意识。

四、精心选取互文拓展阅读,聚焦习作方法

课文只是个例子,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作方法,笔者精心选取了《读写》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作为互文进行教学。2019年第5期《读写》的同题作文是以“路”为话题,其中有篇作文《成长路上最美的风景》就选取了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这篇文章很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也契合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点。在具体实施这个环节时,笔者先让学生拿出阅读单,静心读文并思考:你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外婆对我的关爱和期盼)接着让学生交流:围绕“外婆对我的关爱和期盼”这个中心,作者选择了哪些事例来把文章写具体?让学生再次读文,动笔圈画,并且概括出具体事例,厘清作者围绕中心选取“我学走路外婆鼓励我”“外婆和我通电话”“看外婆时她为我做美食”这三件事例把文章写具体。最后让学生讨论:在这些事例中,作者又是选择了哪些小事例来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的? 这样,通过互文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到这篇文章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选取了不同事例把“外婆对我的关爱和期盼”写具体,强化了“平时我们写文章也要学会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意识。

五、巧妙引入“初试身手”,选择恰当的教学楔入点

“初试身手”是在习得精读课文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对在精读课文中所学表达方法的初步尝试运用,是促进学生把所学表达方法转化为技能的桥梁。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初试身手”这个环节共有两道题目,这两道题目有一定的梯度。第二道题是选择哪些事例或哪些方面表达中心意思,难度较高,建议放在作前指导的环节。而第一道题是“围绕‘戏迷爷爷这个中心来判断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难度较低,笔者把它安排在《盼》“互文学习”之后的“读写迁移,践行写法”这个环节中。由于有了前面的互文阅读,学生已进一步感悟了“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写法,这时候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判断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就是最佳的教学楔入点。学生通过练习,深刻领会到在写作时,选取的材料应紧紧围绕中心,所有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

在“读写迁移,践行写法”这个环节,笔者还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尝试选材,这是“初试身手”的第一题的延伸拓展,但梯度又次于第二题。笔者先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个画面:盼过年,盼生日,盼旅游,盼好玩的玩具,盼骑上自行车,盼考个好成绩……接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路:如果让你围绕记忆中一次难忘的“盼”来写,你会选择哪些事例来写?你会把哪些事例作为重要部分写具体?列个简单的提纲。接着再通过引导学生交流、点评材料是否紧扣中心意思写,让学生明白,所选的事例一定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要提高材料与中心的匹配度,这样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开展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策略研究,为统编版教材精读课文的教学搭建有效支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x

猜你喜欢

事例外婆习作
外婆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外婆回来了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