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记忆规律 助力低年级学生生字识记

2021-04-08陈晓芳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正确率生字识字

陈晓芳

生字识记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虽然教师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教学环节,运用了多种识记方法,但学生的识记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究其原因,教师只关注到了教学方法,却忽略了记忆规律。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人们遵循记忆规律,记忆的效果就会显著提高。同样,在生字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遵循记忆规律,就会助力学生的识记。

一、图像记忆,吸引注意,触发联想

人们都以为思考的主要形式是词汇,但研究表明,思考的主要形式是图像和联想,人们使用的词汇只不过是传递大脑间图像意向的载体,图像可以自动吸引大脑的注意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图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喜欢识字,促发学生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时,笔者在两个学习程度差不多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实验:笔者尽量控制了所有的无关变量——授课教师的情绪状态,只在出示生字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一个班出示生字时都带有图片,一个班出示生字时都不带图片。课后,笔者就汉字的识记情况进行了小测,未出示图片的班级,识字正确率仅有60%,而出示图片的班级,识字正确率达到了85%。

虽然实验结果是惊人的,但是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很少有意识地运用图像这个工具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不管是集中识字,还是随文识字,教师总是急着把字和图像剥离开来。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图像对生字识记的神奇作用,二是觉得寻找图像耗费时间。实际上,课文里的插图就是最直接可以利用的图像资源。统编版低年级教材差不多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图画,在识记生字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帮助学生识记。如在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这一课中,需要识记的有“糕、特、嘛、买、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的、确、应”十六个生字,其中“糕、粉、糖、蔗、汁、菜、熬、销、劳”等九个生字都在插图里得到体现。

二、多感官参与,巩固记忆

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参与生字的识记,以巩固学生的记忆。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猜菜名,学生猜中菜名后,就出示带菜名的生字图片,用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助图片拉近学生与抽象的生字间的距离。接着让学生圈画表示食物制作方法的字“拌、烧、烤、煮、爆、炖、蒸、炸、炒”,并通过看图片,联想平常的实际生活,说说利用这些制作方法烹制食物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对这些生字进行分类。学生根据制作方法是否和火有关系,把生字分成了两类:火字旁和四点底为一类,“拌”字单独成一类。接着再让学生联想这两类不同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食物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不同感受。学生马上回答说,第一类的食物感觉烫烫的,第二类的食物感觉凉凉的。还有的学生回答说,看到第一类的生字,感觉闻到了食物熟了的香氣,看到第二类食物,感觉闻到了醋和香油的味道。就这样,这些生字在学生脑海里不仅仅只是一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幅幅鲜活的图像,它们有自己的温度,有自己独特的气味。学生不仅乐意去接近生字,而且还通过这些图像、温度、气味,把它们牢牢地印刻在了记忆深处。一堂课下来,92%的学生能准确地识记所有这些通过多感官参与识记的生字。

三、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新旧生字知识网络

教师时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明明已掌握了一些知识,但考试时却表达不出来,有的家长会说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够灵活、太死板。真是这样的吗?不是的。是因为很多知识虽然存在于学生的脑海里,但是因为未经梳理,知识还处于一种孤零零独立存在的状态,需要用时,提取出来的就只是些碎片化的信息,无法进行准确、大量地提取。笔者曾做过一个简单的测验,让一年级的学生为“车”字组词,很多学生都只会组“汽车”“火车”“大车”“小车”等,当要求他们组更多的词时,他们就会陷入困境。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梳理,下次他们再遇到同样的题目时,就一定可以轻松、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了。那么,怎么梳理呢?教材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例——运用思维导图。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里有这样一张思维导图,呈现了“车”的各种组词:看到火车、马车、汽车,学生就能根据车的种类想到生活中其他种类的车,如三轮车、计程车、摩托车、自行车、卡车等;看到车厢,就能想到车轮、车窗;看到车站,就能想到候车室;看到上车,就能想到下车、候车。这样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把无形的思考用有形的导图展示了出来,而且利用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对头脑中的“车”进行了重新梳理,新旧知识产生了同化,有条理地存储在了头脑里。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进行这样的梳理。如当想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关于火字旁的字时,教师可以把火字旁的字做个梳理。与烹饪方法有关的:炖、焖、烧、炸、炒、爆、烤;与火烧后感觉有关的:烫、炎、灼;与火有关的器具: 灶、炉、灯、烛;燃烧后产生的物体:烟、灰;燃烧后产生的亮光:灿、烁……这样的思维导图就像一条条链子,将原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条理清晰地串联在了一起,实现了认知的扩充。

四、利用首因和近因效应,识记难记生字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最初及结束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这种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生字的识记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的办法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识记。事实上, 最科学的打乱方式是把难记的字放在识记之初,或者放在识记的最后部分。

比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这一课,学生最难识记的字是“衔”。之前,笔者按照教材中生字的排列顺序进行教学,学生识记的正确率并不高;后来,笔者把“衔”调整到最开始进行教学,学生的识字正确率迅速提升。

人脑,是世界上最精密、最完美的记忆器官。如果低年级语文教师利用好大脑的记忆规律,那么低年级学生的生字识记就一定会变得轻松有趣、毫不费力。

猜你喜欢

正确率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生意
识字谜语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