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

2021-04-08张晓芳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幼小习惯幼儿园

张晓芳

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了应注意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衔接。幼小衔接是一直被关注,却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那么,教师、家长该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呢?

一、找准小学入学的关键点,让衔接更有据

若想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首先应找出关键点。为此,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其中“您认为孩子还不适应小学生活的表现有哪些?”一项,家长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不会写字、有畏难情绪不想上学……但“您认为孩子出现诸多不适应的原因是什么?”一项,答案却惊人相似,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是因为孩子不会写字、拼音、算术等知识技能,抱怨幼儿园未曾教授这些内容。因而,许多民办幼儿园为了招生巩生出现“小学化”现象。然而,小学教师反映,这些提前“填鸭”的新生刚开始一般能考出家长满意的成绩,而后却容易对无新意的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依旧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有厌学情绪等问题。放眼望去,那些未做知识技能储备,但有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学生却一改“不适应”,对学习充满兴趣,渐入佳境。由此可见,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点并不是知识技能的储备,而在于人际关系、规则要求、学习方式及成人对其的期望值等。因此,衔接工作应围绕这些方面开展。

二、关注幼儿的身心体验,让衔接更有趣

小学,对大班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当大班幼儿对未知的小学生活迫切地想一探究竟时,幼儿园应顺应学前儿童好奇、好玩、好问的天性和认知特点,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认知的活动环境。如结合“我要上小学了”主题,将桌椅摆放位置变一变,摆成小学教室的模样,体验小学生上课的情境;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文具盒、小学课本、铅笔、书包等书本与文具供幼儿学习整理;也可每天背书包入园,书包内放置自己喜欢看的图书、小本子、笔等,学习整理、管理自己的物品,玩“整理小书包”“好书分享”等游戏;每天放学后教师在黑板上布置作业(如画一幅画、读一本书、学写自己名字等),并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完成,模仿“要完成作业”的生活情境;鼓励幼儿交流、分享自己所发现的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玩数学游戏,如“我们班一共36人,3人没来,现在班上有多少人?”……

三、注重幼儿的养成教育,让衔接更有价值

3~6岁是培养幼儿兴趣和习惯的最佳年龄段,在此阶段培养好生活、学习习惯将使其终身受益,不仅能让幼小衔接更平稳,还能为终身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养成,因此,家园应携手,在学前三年里帮助幼儿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1. 运动习惯。有研究表明,运动会使人快乐。因为,人在运动时会产生大量内啡肽,它可以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故被称为“快乐激素”。因此,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既强身又强心,人在身心愉悦时更容易接纳新事物,学习效果更佳。

2. 阅读习惯。在家中增添小书柜,购买幼儿喜欢的书籍,家长每天找个相对固定的时间陪幼儿共读,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而且能在温馨的氛围中培养幼儿阅读、倾听的习惯,还能让幼儿知书识礼、激发想象力和探究力、积累语言、对文字产生兴趣等。让幼儿爱上阅读比认识许多字更有价值。

3. 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作息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自理能力等。很多家长忽视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殊不知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比如早睡早起、将物品归类整理、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种种好习惯。培养好习惯的路很漫长,教师、家长应在日常关注孩子的行为,若有点滴进步均应给予正面的具体肯定,如“昨天比以前早入睡了”“看书更认真了”等,而非简单的“你真聪明”之类的“虚假”表扬。

四、注重家、园、校的紧密配合,让衔接更得法

在衔接工作中,家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与家长开展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幼儿园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家园联系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沙龙、家教讲座等,重点围绕幼小衔接工作为家长答疑解惑,以促进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从而明白幼儿的入学准备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包括知识,还应包括身心的准备,力求形成教育合力,为实现幼儿的学习生活平稳过渡打好坚实的基础。

现今,幼小之间的联系甚少,导致两方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或脱节等现象。因此,幼儿园不应闭门造车,而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衔接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指导幼儿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学一学,初步感知小學的环境,体验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状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形式、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内容,促使幼儿萌发入学的愿望。还可以邀请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为小朋友“上课”,讲讲上课的规矩;与小学形成互访课堂、互动教研的模式,增进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间的互相了解;还应让小学教师多了解幼儿的心理、行为特点,对幼儿的“不懂”“不会”多点耐心、多些包容、多些理解,让原本幼儿园的“一头热”,变成幼儿园、小学基于幼儿发展需要的“两头齐热”。

五、加强实践的分析调整,让衔接更有效

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实践—评估—分析—调整”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幼儿教师对教育工作也需要自我审视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实践者可以从中体验儿童成长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增强做好衔接工作的信心。评价者的分析能帮助实践者及时对衔接工作进行审视。这就要求家长、幼儿园及小学两个阶段的教师共同参与,既要追踪做了什么,又要追踪得到或失去了什么,分析了缘由,再做调整,这些步骤要伴随衔接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分析法等方法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性、趣味性、整合性进行研判,不断调整工作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研究出富有建设性、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衔接工作质量与水平,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

幼小衔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家庭及小学均应改变观念、积极携手、形成合力,在环境上营造氛围,在学习上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终身受益的良好生活及学习习惯,从而让教育工作达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各个学龄的无缝对接。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责任编辑:林彦刘贞辉)

猜你喜欢

幼小习惯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