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百年老校劳动教育的坚守与创新

2021-04-08黄丽蓉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劳动活动学校

黄丽蓉

养正中心小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的立场、内容、功能及实践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本文尝试在总结学校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富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新形态,以期对其他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推进提供些许参考。

一、顶层设计,从生产到发展的立场重建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劳动教育要因地制宜,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关注劳动新形态,挖掘教育资源,拓宽教育途径,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注重新興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能力。基于此,学校立足新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立场,盘活劳动教育实施一盘棋,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办学目标中,开辟劳动场域,渗透到学科教学、劳动实践、科技创新等领域,涵盖育人导向价值、劳动知识获取、劳动能力形成、思维方式转变、劳动实践创造等,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系统规划,从单一到多元的内容拓展

学校劳动教育新立场给劳动教育内容调整指明方向。首先,观念上要与时俱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秉承发展内容观和因材施教教学观。其次,在内容目标设置上凸显科学性,在内容规划上,拓展劳动教育新内容,体现特色与创新性。

学校立足实际,整体规划,以德育活动为基,综合实践为主,校本课程为辅,“三频共振”奏响劳动教育新篇章。学校构建了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反映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新体系,为劳动教育落地探索出一条独具风格的教育之路。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这三大维度涉及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三者互相渗透。

学校德育活动深入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推行学生值日制度,开展轮流护植等日常活动;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军训,到农场、职校等地进行学工、学农实训;依托少年宫,开展拼装、木工等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实践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注重在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的主题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如开展制作安海嗦啰嗹表演道具、趣味编程入门等系列活动,学生经历技术应用、工具使用、知识迁移等过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创意转变为现实成果,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幸福感;在“我是最美养正娃”等活动中,学生逐渐从自我、家庭、校园、社区服务发展到社会服务,学生获得服务知识技能,发展社会责任感及担当意识,获得有意义的价值体认;“岗位一日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职业情境,了解职业劳动,体会劳动艰辛,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使之获得劳动幸福感。

学校地处历史古镇安海,地方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校本课程“养劳课程”和“养智课程”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学校特色研发而成。“养劳课程”根据劳动教育的特点,以学科融合方式开发了“制作安海桔红糕”等18个充满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收获劳动成果,感受劳动愉悦和创造乐趣。“养智课程”则以灯谜、机器人启蒙和编程设计三大章节为主要内容,编排上突出童趣性、思维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积极探究、开拓创新的劳动品质。

三、素养培育,从生存到存在的功能优化

新时代劳动教育立场和内容的更新给劳动教育功能带来变化,劳动在使个人自我价值实现、获得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等方面的存在性功能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劳动教育功能由劳动生存转向劳动存在,学生要在劳动中获得积极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在劳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所以,实施劳动教育要精心设计、精选内容,培育学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等素养,优化劳动教育新功能。

1. 培育责任担当。积极的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体悟必须居于真实鲜活的劳动情境,否则就会沦为纸上谈兵。我校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活动,如“关爱身边的残疾人”活动中,学生走进晋江育婴院,开展多样服务和实践,在服务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培育良好社会公德;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分类方法,形成自觉分类和服务家庭意识。学生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获得了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2. 根植审美情趣。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落实到学生审美人格培养上。嗦啰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嗦啰嗹舞体现劳动人民在劳动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学校把嗦啰嗹作为乡土文化引进校园,渗透在“养劳课程”中,让学生体悟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学校还把“养劳课程”中传统花灯手艺和嗦啰嗹文化结合进行创造性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学生的审美、劳动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实现自我成长。劳动实践中,学生关注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手脑并用、大胆尝试、有效合作、精益求精、增长智慧,感受自身变化与成长。如“我是校园小导游”活动,学生运用录音剪辑等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制作“语音导游器”为家长参观校园服务,体验数字化声音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享受劳动带来的美好。

四、与时俱进,从传统到现代的实践创新

随着学校劳动教育立场的转变、内容的调整、功能的优化,势必给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提出新的要求。学校把校内和校外、体力和脑力、传统和现代、个体和集体、学科教育和活动教育等多种劳动形式相融合,丰富劳动经历,拓展劳动教育空间,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如把“储蓄好行为”活动延伸至家庭,由家长对孩子居家自理、勤俭节约、家务能力等劳动行为进行评价;组织亲子田园种植、野炊、爱心格子铺等,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增进亲子感情;让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规划设计嗦啰嗹展馆,运用超声波传感器,结合Mind+软件编程语言制作智能播放器,自动播放相关内容,掌握人机互动技术,将新奇创意变为现实。从传统走向现代,劳动变成了充满愉悦、惊喜、幸福的过程,创造性劳动成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形态。

总之,学校落实劳动教育要以《意见》精神为纲,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本,准确把握新劳动内涵,多方协同,精准施策,提高实效,合力画好劳动教育同心圆。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心小学?责任编辑:林彦刘贞辉)

猜你喜欢

劳动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