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荡漾,灵性飞扬

2021-04-08陶继新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段课文老师

陶继新

对叱咤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坛上的名师,我一直心存敬意——这么多调皮好动的孩子聚之于一个教室,他们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引入高效学习的殿堂。而被学生称为“糖果老师”的许嫣娜,更是其中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笔者从其宏阔的教育教学天地里取几个片段,让读者可以管窥她那非凡的教学智慧。

灵动而有趣的“大小孩”

初见许嫣娜,如果不是已知其已到不惑之年,绝对认为她正处朝气蓬勃的而立之年;而在课堂上,她的手舞足蹈与天真灿烂,又会让人感觉她是一个顽皮而又幸福的孩子。

在徜徉于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里时,许嫣娜的教育智慧也常闪烁出熠熠的光华。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她还常演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喜剧”。她如是说:“如果哪个小朋友读得超过了我,我就马上钻到讲台底下去!”

此言一出,不少学生便立马叫嚷着高高地举起手来;即使有的认为自己无法和老师一争高下,为了压一压老师的“气焰”,也不甘示弱地将右手举起。

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尽管并未超越许嫣娜,可她却“甘拜下风”地举手“投降”,故作逃遁状地钻到讲台之下。直到好几个学生连呼带叫地把她从讲台下“拯救”出来,她才“满面羞愧”地站到讲台上。此后,便是对刚才朗读好的学生的一番赞扬。于是,学生们不但轻而易举地学好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也打开了形象思维的翅膀,以至走进了“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审美天地里。

为了让学生自由而又快乐地学习并抵达高效学习的殿堂,许嫣娜有着无数的锦囊妙计。比如,她在带学生学习课文或绘本的时候,往往根据故事内容,和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人物,在教室里开演妙趣横生的情景剧。如此“披文以入情”的学习,不但有了生动形象之美,更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文义,且有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心灵愉悦之美。

无疑,许嫣娜有着教好低学段学生的天赋,可如果没有22年来一以贯之的“诗内”“诗外”功夫,是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光芒四射的课堂之美的。许嫣娜研讨教材之文,不但关注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而且还善于从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中发现激起学生兴趣的灵感。为此,她大量研读与教材相关的文章,有时还要阅读一般人认为无用而实际上可以大用的作品,从而拥有了一个极其宽阔的视野。

不仅许嫣娜有着出神入化之妙,她班上的学生也特别容易入情入景地走进文本之中,甚至闪烁出灵感,让人们惊叹于她班上学生的“魔法”。

许嫣娜认为,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只不过有时候被某些教师的不信任或表面之“爱”压抑了而已。许嫣娜高度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某个学生即使上课之前想入非非,可从她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便会不由自主地专注以至振奋起来。当学生激情投入的时候,潜能也便喷涌而出,有时还会灵感一闪,演绎出超越既往的奇迹。这个时候,许嫣娜会及时地击节称赞,让学生充满自信的同时,潜能之水又不由得涌流起来。

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即时评价

小学低学段学生与中高学段不一样,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很少考虑有无标准答案,其回答往往有无数个答案,有的甚至出乎教师的想象但却颇有道理。

许嫣娜在课堂上就特别注意保护每一个低学段学生愿意思考和大胆表达的欲望。只要回答,她就积极评价与鼓励。如果某个学生回答错了,许嫣娜则面带微笑地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如果他的回答仍然不得要领,许嫣娜也还是不否定他,而是耐心又友善地告诉他老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的回答从错误步入正确的轨道。而一回答正确,许嫣娜就马上表扬,夸奖他聪明,并要大家向他学习。如此而为,学生在以后上课时不但愿意继续大胆发言,还渐渐地学会了思考。

教师们常说,要学会倾听,可同是倾听,往往有真假之别。那些表面上倾听,實际上却只盯着能够呼应自己提问的学优生,而对学困生不屑一顾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当场批评的,在许嫣娜看来,是不折不扣的假倾听。因为被有的教师认定的“差生”,其实他们未必原本就差,不少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被否定与被批评中,不再敢于回答问题,慢慢形成了自己是“差生”的消极思维定势,才一步步地滑向“差生”边缘的。所以,许嫣娜特别关注那些平时回答问题不太积极的学生,他们只要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她也要引导他们,让其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并随即大加赞扬。于是,他们也有了自信,内在的潜能勃然而发,逐渐成为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分子,并最终步入学优生的行列。

一次又一次即时而正向的评价,会让学生生成积极的思维定势,从而让他们感到,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回答,我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这种状态下的学生,思想是开放的,心灵是愉悦的,学习是高效的,上课是快乐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即使对于小学低学段学生,教师也要让其学会思考。而巧妙的提问,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许嫣娜会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两个字,问其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将手高高举起,说道:“有拼音!”许嫣娜笑盈盈地问道:“你仔细看看,从两个拼音中,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稍作思考后说:“它们两个的韵母相同。”听到这里,许嫣娜立即“夸大其词”地进行表扬,为这个学生注入了自信的能量,让其在以后回答提问时,能够从一般表象问题中,发现还有较深一层的问题。

正因如此,许嫣娜认为,任何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

她在教“木头”的“木”和“树林”的“林”时,一个学生胸有成竹地站起来说:“我把这些字都记住了!”

许嫣娜高兴地对他说:“你记住这两个字的时候,有什么发现?能给大家一些建议吗?”

他志得意满地说:“老师,《西游记》里不是有一个九头怪吗?”

也许有的老师也认为他离题万里,所答非所问。可许嫣娜就是许嫣娜,她故作惊奇状地问道:“你怎么会从这两个字想到一个妖怪呢?”

这位学生说:“因为‘木字是一个‘头,‘林字是两个‘头,我还看到过一个三个‘木字的‘头呢!所以,我就想,这个字会不会像九头怪一样,它的‘头越多,树木就越多呢?”

看来,这位学生非但没有游离问题的核心主旨,而且是在非常认真地进行联想。所以,许嫣娜在表扬他之后,又对其他学生提问:“那这三个‘头是什么字啊?”

有学生马上回答:“这个字是‘森林的‘森!”

许嫣娜在表扬这个学生知识“渊博”之后说:“小朋友们,随着‘木字头的增多,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呢?是不是树木越来越多了呢?那么,有没有四五个、六七个‘木字头的字呢?如果没有,你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头不能越来越多地生长呢?是不是太多了,有可能站不稳了?所以,古代的人很聪明,就用‘三来表示很多的意思了。”

至此,戛然而止。

因为许嫣娜知道,对于理解起来比较深奥的知识,当下不必要去深究,待到学生年龄大了,知识多了,自然就会明白。不过,她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他们回到家里之后,也许会去问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人。尽管未必能够理解得特别深入,可这个课堂的启发诱导与由此引起的后续思维,却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如果进一步思考的话,许嫣娜抵达高层教学境界的原因还不止于思维问题,还有一个为师者的良知与爱心。真爱孩子,将其看作自己孩子的时候,才能真倾听,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为师者的鼓励与爱心,才能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并由此爱上课堂,进而成为一个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孩子。

“必作于细”的学习习惯培养

许嫣娜认为,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可她并不认为困难重重,只要根据低学段学生的特点,一个一个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就能将其不良习惯转化过来。

当然,在低学段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过于粗放。恰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惯养成是大事,所以要做细做实。

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1《人有两个宝》的时候,许嫣娜便将语文书投到大屏上,而在读“1”的时候,她并不像有的老师那样读成“1”,而是读成“课文1”,然后再读课题“人有两个宝”。然后,数着一二停上两拍再读正文。正文第一句是“人有两个宝”,后面是一个逗号,许嫣娜停一下;“双手和大脑”后面是一个句号,停的时间则长一点。此后按逗号和句号停顿时间不等继续读下面的课文:“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读完后,许嫣娜就问学生:“我是怎么读的呀?”

“老师,你把那个‘1读成‘课文1。”

“老师,你读完了课题,还停了两拍呢!”

许嫣娜说:“小朋友们,这两拍的节奏是怎样的呢?我把手收起来,你们在心里一起数着一二读一读。”

许嫣娜还让学生再说说她在读正文的时候,是如何读的。

学生们争相发言——

“老师,你看到标点符号就会停顿。”

“老师,有逗号的地方,停的时间短;有句号的时候,停的时间长。”

“老师,你的手指到哪里,你的眼睛就看到哪里,也就读到哪里。”

“老师,你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看上面的拼音。”

许嫣娜非常高兴地说:“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看到老师读到什么时候要停顿以及停顿时间的长短不一样,还看到了我的手和眼在哪里。对于不认识的字,就看上面的拼音,这叫双行认读,根据拼音把字读正确。小朋友,你们会不会这样读啊?”

大家齐声回答道:“会!”

随后,许嫣娜让学生同桌互读,发现哪个学生读得正确,就让他走上讲台,对他说:“现在你就是我的同桌,我读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老师,你哪里读错了,我会像对待同桌一样告诉你哪个地方读错了。”

许嫣娜说:“谢谢你!那如果我全部读对了,你会怎么说啊?”

“老师,我会给你鼓掌,还给你点赞,说‘你读得真棒!”

许嫣娜在表扬这个学生之后说:“对啊!别人指出我们读错字,是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要感谢他;当别人读得特别好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向他学习!”

据许嫣娜介绍,初读课文的时候,她每一个细节都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力争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朗读。即使如此,有的学生再遇到类似课文的时候,也还有可能读不正确。这个时候,她不是批评其不长记性,而是耐心地再行指导,直到逗号和句号的停顿等读法固化到他们心里为止。这个时候,好的读书习惯已经养成。

许嫣娜在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其从细处着手的功夫。

比如,课文中有一个好的词语,许嫣娜说:“小朋友们,你们会把它记录下来吗?”

当学生记录的时候,许嫣娜就走到他们中间,将有代表性的三个学生所记的笔记投到大屏上,然后,让他们说说这样记的理由。

第一个学生说,这个词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所以他把它记在了课题的旁边。

第二个学生记在了同义词的旁边,理由是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这样记录便于记忆。

第三个学生记在了课文最后面,原因是在读过课文之后,再看看这个词,会留下更深的印象。

至于这三种方法哪个更好,许嫣娜并不将其分出优劣,如果还有其他记录方法,也还会让学生展示出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记录的方法。

在2020年11月于江苏省常州市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举办的“第十二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许嫣娜执教的《难忘的泼水节》现场,笔者便目睹了她对学生进行数句子标序号习惯的培养过程。

在初次标注自然段号的时候,许嫣娜会把几个学生有代表性的标注投到大屏上。由于初次标注,学生不了解规则,所以,有的标注字号太大,有的则过小,而且远近也很不一样。而再把许嫣娜自己的标注投到大屏上时,学生眼睛一亮,发现老师的标注不大不小,距离自然段不近不远,看起来一目了然又格外美观。于是,许嫣娜再讲标注要诀的时候,学生也便明白了。

据许嫣娜讲,如果平时为自己班里的学生上课,她还要在课后对学生的标注一一作批改,个别情况进行面谈与指导,直到让所有学生都养成标注的习惯为止。

这些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让孩子们受益终生。真正的教育,既要关注孩子当下的学习状态,更要考虑其未来生命的走向。而良好的习惯,恰恰是可以点亮孩子生命前程的必备品质。

(责任编辑:黄晓夏)

猜你喜欢

学段课文老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一放假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