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整理教学内容 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2021-04-08石沙王振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知识点内容

石沙 王振强

随着“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未来对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工作原理以及思想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挑战。

● 单元知识点及要求

《网络基础》模块包括“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协议与安全”和“物联网”三个主题,各版本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对相关内容的章节安排略有差别。“网络协议与安全”相关内容在人教-中图版教材中分布在“网络协议、设备与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与网络资源”两个章节中;在粤教版教材中,相关内容安排在“计算机网络概述”和“网络信息安全”两个章节中。结合教材和以往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梳理出与“网络协议与安全”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及要求,如右表所示。

● 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1.注重前测,掌握学生基础

前测是了解学情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问卷、纸笔作答、上机操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前测评。

(1)注意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应用

以IP地址的表示方法为例,前测时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IP地址实例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下页图1所示。

与例题1相比,例题2在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形式更加灵活,考查深度更胜一筹。在题干中,可以直接将32位二进制数以每八位一组,用空格稍加分隔,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试题的难度,让学生更聚焦于“点分十进制”的正确表达。

(2)适当采用开放性材料

前测时可以适当采用开放性的材料阅读试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正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如图2)。

域名解析,在必修模块中是一个小的知识盲点,例题3考查了这个内容。这是一道材料阅读题,第一段简单说明了域名解析的功能,第二段描述了一个场景。不管学生是否有“域名解析”的知识基础,在阅读了学习资料以后,应该都会形成自己的想法。答案是相对开放的,除了教师预设的“DNS服务器出现故障”以外,学生还有可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出其他的答案。通过学生的答案,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漏洞,为后期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2.注重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找到零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习惯,设计出相对更为合理的知识呈现顺序,既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又凸显出学科知识体系。

(1)利用学科大概念串联学科知识

数据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科大概念之一,充分利用学科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网络的传输过程,可以看作是将数据从网络中的一个位置传送到另外一个位置的过程。数据的发送、传递、接收是网络系统功能实现的三大要素。

依據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这条行为主线,将与之相关联的各知识点逐一呈现出来,是一种可行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

例如,围绕“数据的发送”,先将数据交换技术、网卡、物理地址等知识一一呈现;在“数据的传递”环节,则将TCP/IP协议、交换机、路由器等知识进行强化;而具体到“数据的接收”,IP地址、域名、MAC地址等知识可以进行关联性的讲解。

(2)以项目学习为支点建构知识体系

以主题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渐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模式。此模式的重点在于主题学习的项目实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项目过程进行完整、合理的设计,要将学生应知应会的各知识点巧妙、有效地贯通于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

几个版本教材均采用了这种教学策略。首先对“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介绍,在此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随着项目学习的深入,逐渐引导出与通信网络基础相关的理论知识、硬件设备及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内容,基本做到了“所学为所用”。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升了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可能性。

3.抓住内容特点,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组合与运用

因材施教中的“材”不仅指学生的差异,也可以指学生学习内容的差异。“网络协议与安全”主题的知识内容大致分为四类:网络协议概念、常用硬件(网络设备)、软件操作(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教学中对四类知识的处理要分别对待,各取所需。对网络协议概念,要注重对其原理、作用的分析;对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要对比分析彼此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对网络操作系统,要注意学生在应用中培养操作技能;对网络安全则要注重通过体验、感受培养习惯和意识。

4.创造条件,打造适用的网络实践活动环境

“网络协议与安全”的学习内容,软件硬件结合紧密、理论与应用相互融合的特点比较突出,教学中经常需要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加深对相关概念、原理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对网络实践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设立网络教学实验室,配备专门的网络教学设备、器材,让学生在实物、实景中开展网络实验、项目设计等实践活动。本学习主题中涉及的网卡、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设备,在日常校园环境中比较容易获得。相关的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不要省略。

如果利用实物开展教学有困难,教师应积极寻求替代资源,如借助网络仿真软件,让学生在一种相对真实的模拟网络环境中开展探索实践。动态的视频资料比静态的图片资料更生动,图片展示又比文字描述更形象,应尽可能使用三维、动态的展示效果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教师在备课之前,一定要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到教学重点突出,还应了解学情,达成教学难点突破。系统把握教学内容,抓住章节的内容特点,有机安排教学策略,从而做到教法得当、应对自如,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维明.了解网络概念,体验典型应用——“网络基础”模块的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02):13-15.

[2]郑立新,郭君红.“网络基础”模块教学概述——以人教-中图版教材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02):16-18.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知识点内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