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期海外应急管理信息速递

2021-04-08编译贝蓓

中国安全生产 2021年2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韧性

编译/译/贝蓓

近期,应急管理部发布2020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2020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区遭遇1998年以来最重汛情,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风雹、台风灾害为主,地震、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为了更好地加强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本期小编编译选取了一些国家的经验做法,以期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启示,以飨读者。

国际

联合国减灾办公布两起防灾韧性提升实践案例

2020年12月23日,联合国减灾办公布了两起防灾韧性提升的实践案例,在再次强调了防灾韧性重要性的同时,也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参考。两起案例均来自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瓦努阿图,由于该国大部分领土为岛屿,且地理区域又位于飓风多发地区,因此提升防灾韧性对于国家及公众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案例一中,援助项目组加固了学校设施,在2020年的飓风哈罗德经过桑托岛时,为当地公众提供了紧急避难场所,同时,项目组援助人员还在飓风过后为当地公众召开了心理研讨会,帮助其疏导缓解灾害造成的心理压力;案例二中,援助项目组翻建了瓦努阿图第二大城市卢甘维尔的市场大厦,以增强该基础设施的抗灾韧性,在飓风哈罗德过后,该市场大厦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重新开始营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这些例子表明,通过提升基础设施的灾害抵御韧性能够有效降低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防灾减灾工作的积极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推动志愿者服务发展

2020年12月2日,国际劳工组织官网刊登了其劳工统计专家撰写的一篇文章,就新冠疫情对志愿者服务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作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根据联合国志愿者(UNV)计划的数据估算,全球每年约有十亿人选择向他人提供无偿的帮助,这个数据相当于每年有1.09亿名全职工人为社会发展服务。2020年的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社会生产经营及社会活动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虽然对志愿者服务的统计数据目前尚无法完全获得,但从疫情期间社会对志愿者服务的关注度来看,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的队伍中。例如,互联网上对“志愿者”关键词的搜索在2020年3-4月达到了过去五年中的峰值,这表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危机的反应是相似的,即社会发展会越来越需要志愿者服务,也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加入志愿者队伍。文中最后指出,希望通过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志愿者工作统计分析工作,来优化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式,以更好地促进该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欧盟职业安全健康局公布2020年在线交互风险评估系统发展使用情况

2020年12月10日,欧盟职业安全健康局(EUOSHA)发布了最新的在线交互风险评估系统(OiRA)使用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欧洲各大中小企业使用OiRA开展了超过14.7万次的风险评估,其涵盖的行业领域范围更是囊括了各行各业,如法国的面包店、立陶宛的仓储库房、克罗地亚的美容院及斯洛文尼亚的从业记者。同时,为了与使用发展相同步,OiRA先后上线发布了239种风险评估工具,仅在2020年完成了45种工具的完善更新工作,并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开发使用了适用于15个国家的风险评估工具。OiRA的创新完善和推广使用有力地帮助了欧盟各国中小企业开展企业风险评估工作,EU-OSHA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大其推广使用和创新开发的力度,为欧盟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帮助。

亚欧相关国家召开2021年《2015-2030年仙台减灾框架》推进会议

2020年12月15-16日,来自欧洲和中亚的39个国家代表在比利时召开了推进《2015-2030年仙台减灾框架》(以下简称《仙台框架》)实施工作交流会,就各国2021年共同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战略重点达成了初步共识,并评估了过去一年中应对新冠疫情对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的影响。与会代表就各自国家的新冠疫情影响及应对经验、《仙台框架》实施进展、防灾减灾各项指标监测及欧洲区域整体举措和项目推进情况作了广泛的探讨交流。此外,会议代表还就2021年11月24-26日在葡萄牙马托西诺斯举行的欧洲减少灾害风险论坛(EFDRR)的主要工作议程作了深入探讨,并决定此次论坛的主要议题分为三方面内容:

新冠疫情经验教训。重点交流探讨的方向包括社区应急应对、疫情级联风险、疫情风险应对技术准备、弱势群体关注、生物危害纳入防灾减灾范畴、供应链韧性、体制变革与韧性提升等。

《仙台框架》实施。重点交流探讨的方向包括关键基础设施韧性提升、金融财政可持续性、各国推进《仙台框架》经验教训、灾害损失数据收集及加强预防投资重要性、技术灾难、私营部门作用和中小企业价值、地方韧性重要性等。

韧性创建。重点交流探讨的方向包括韧性文化建设、全社会参与教育、混合威胁和网络威胁、复合事件挑战、韧性技术基础设施及多灾种风险评估案例、风险分析等工作开展降低系统性风险重要性等。

北美洲

美国交通部管道和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以法规变革来降低企业安全成本支出

2021年1月6日,美国交通部管道和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PHMSA)宣布已向联邦公报提交了最新的天然气输送安全规定,以在不影响该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的前提下,通过降低相关安全监管要求来减少油气管道公司的安全生产成本支出。PHMSA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油气管道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而监管部门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有必要为企业安全支出多做考虑。最新提交的法规主要减少了天然气输配气的安全监管频率,如提高了气站阀闸的检查要求灵活性,降低了配气管道气体腐蚀监测检查的时间间隔。据初步估计,此次新规的实施将会为该行业领域运营商每年节省1.32亿美元的财政支出。此外,新规中还将事件损失报告的标准提高至12.2万美元(考虑通货膨胀率),这是该项标准自1984年以来的首次上调。

美国国会通过《保护我们管道基础设施和加强安全法(2020)》

2020年12月2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保护我们管道基础设施和加强安全法(2020)》,重新授权美国交通部管道和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PHMSA)实施管道安全计划,以支持其至2023财年的安全计划制定实施及在安全新技术和法规改革完善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总的来看,此次法案主要涉及的方面包括:向州和地方管道安全部门提供更多资源,并增加20%左右的管道检查员人数;允许PHMSA开展试点计划,以评估创新管道安全技术;加大国会监督和支持力度,减少PHMSA法规审批积压;提高PHMSA执法透明度;由PHMSA牵头更新与其相关的现行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设施安全法规,并提高违法处罚力度;建立液化天然气卓越中心,以促进液化天然气运营安全和技术进步;要求交通部制定和颁布新规,以推进天然气管道运营商采取更加先进的泄漏检测和维修计划;完善对安全生产举报人的法定保护规定和制定。对于新通过的法案,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评论指出:该法制定实施充分考虑到了技术可行性及成本收益率,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管道安全及社区安全保障力度。

亚洲

新加坡开展作业场所交通安全活动

近期,新加坡工作安全和健康委员会(WSH)发起了名为“安全驾驶、安全工作”的作业场所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以促进安全驾驶习惯养成,防止和降低作业场所交通事故的发生。此次活动开展主要以网络宣传教育为主,同时呼吁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共同营造作业场所安全交通环境。活动依托WSH物流和运输部门搭建的网络论坛,发布和分析了与活动相关的安全经验、视频和资料,其中在安全生产创新经验分享方面主要有:新冠疫情期间,企业通过使用自动移动机器人来提高作业场所安全性;企业通过在仓库中使用自动存储检索系统来更好地管理仓库运营,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频次并降低了安全风险;企业通过开发使用虚拟现实系统来对员工进行卡车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其安全驾驶水平。在视频资料分析方面,WSH制作并发布了与危险驾驶有关的警示视频,同时还为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制作了作业场所交通安全培训和学习的资料,以帮助其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