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延安:全面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上水平上台阶

2021-04-08陕西省延安市应急管理局

中国安全生产 2021年8期
关键词:延安市煤矿安全矿井

文/陕西省延安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也即将在陕西举办,做好当前和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和意义重大。2021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供求偏紧,保供稳价任务艰巨,陕西省延安市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煤矿安全无事故,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近期国内生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延安市应急管理局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从严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近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2021年以来,延安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总体平稳,未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但从2021年以来全国发生的多起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来看,延安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延安市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依然比较薄弱,煤矿重大灾害日趋凸显,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仍有差距,遏制零敲碎打事故的压力依然较大,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21年以来,在陕西省和延安市组织的几轮督查检查和暗查暗访、辽宁煤监局来延异地监察执法以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七一”期间暗查暗访中,发现延安市部分煤矿在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有些问题还比较普遍,个别问题甚至还比较严重。

煤矿安全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安全理念不牢,责任落实还有差距。当前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延安市一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意识淡薄,不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抢工期、赶产量,甚至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现象仍然存在。

中小煤矿较多,关闭退出形势严峻。受煤层地质条件制约,延安市开采薄煤层、极薄煤层的矿井占比较大;煤矿井型较小,延安市60万吨/年以下煤矿占比较大,30万吨/年煤矿依然较多,这与国家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发展方向严重不符。

技术装备落后,事故风险依然严峻。大多中小型煤矿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多为高档普采、单体支柱配π型钢梁支护,个别极薄煤层采用支柱支护,使用简易的薄煤层刨煤机和运输设备,存在采煤工作面安全保障能力低、劳动强度大、运输环节多、设备可靠性差等问题,且不同程度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不对口或能力不足、图纸资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引发事故。

重大灾害凸显,防治任务仍然艰巨。延安市现有灾害严重矿井7处,占比14%。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强度不断增大,煤矿重大灾害风险日益凸显。有的煤矿由低瓦斯矿井向高瓦斯矿井演变、由无冲击地压危险向弱冲击地压危险演变,有的煤矿存在油型气安全风险,有的煤矿对现开采煤层的上覆泥岩瓦斯赋存状况不明、对上隅角瓦斯偏高的问题分析研判不够,煤矿灾害防治的任务依然繁重。

安全基础薄弱,煤矿发展前景受限。延安市现有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4处,占比11.4%;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4处,占比11.4%;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16处,占比45.7%。一、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占比较小。市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平台服务时间较长,设备严重老化,不能实现与省级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正常联网,不能实现与辖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覆盖,不能及时、准确掌握煤矿生产建设动态和异常报警信息。

专业人员短缺,监管执法效能不高。延安市煤矿数量较多,灾害较重,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但监管执法人员少、监管任务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和监管工作开展。一些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够,以保供稳价、优化营商环境以及“一停了之”“先停再说”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借口,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不敢动真碰硬,存在不敢查、不会查、查不出问题,只检查不处罚、处罚就低不就高,执法检查宽松软等问题。

多措并举狠抓落实,聚焦重点攻坚克难

延安市应急管理局坚守不发生事故这一底线,既防因麻痹松懈引发事故,出现“黑天鹅”事件;又防因高瓦斯矿井、冲击地压矿井灾害治理不到位引发事故,出现“灰犀牛”事件,不折不扣地做好延安市煤矿安全生产的“后半篇文章”。

推进三年行动走深走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根本”和“两个不放松”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四个专项整治”和重点督导,推动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突出重点开展安全大排查,优先排查高瓦斯、冲击地压、水害严重等风险大的矿井,对已经开展大排查的煤矿组织“回头看”,凡是工作不深入、排查质量不高、问题整治不彻底的,一律重新补课。

全面落实“一停二整三关”。严格按照《延安市煤矿分类处置方案》,全面落实“一停二整三关”和“三个一律”工作要求。一是对矿井灾害治理不到位、安全问题突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坚决叫停,停实盯牢。二是监督指导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对标《陕西省煤矿安全整改提升基本标准》等6项煤矿安全管理规定,制定“一矿一策”顶层设计方案并落实到位。三是督促停产停工整改提升煤矿加快证照办理,制定整改提升方案并落实到位。四是对列入引导退出或关闭退出煤矿,加快退出进度,落实针对性监管措施,严防关闭退出期间发生事故。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按照“抓大风险、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要求,科学研判重大安全风险,建立“一地一册”“一矿一册”安全风险台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紧盯易发事故的关键环节,对煤矿过断层构造带、石门揭煤、巷道贯通等情况提前掌握,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发现重大风险管控不力的,及时预警告知;造成隐患的,依法处罚、严肃问责。

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用足用好《刑法修正案(十一)》《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武器,严格执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重大隐患调查处理办法(试行)》,对典型的重大隐患,比照事故调查处理,依法处罚,严肃追责问责;对违反“六严禁三严格”规定的,特别是违规下达超能力生产任务或利润指标的,严肃追究上级公司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密闭启封、石门揭煤、巷道贯通、工作面安装和回撤、采掘作业过地质构造带、动火等高风险作业,对标对表检查技术措施制定及落实情况,不符合规定的,坚决责令停止作业;对停工停产煤矿落实包矿盯守责任,未经批准不予复工复产;对关闭煤矿定期巡查检查,严防“死灰复燃”。

着力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一是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坚持用“显微镜”查问题,用“放大镜”看危害,用“多棱镜”找根源,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从严从重处罚,达到“惩罚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二是着力搭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牵头,煤监、行业管理、自然资源、公安、电力等相关部门参与,第三方专家队伍和技术服务单位支撑的安全监管新模式,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级分类动态严格监管,有效解决市县两级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顺畅、人员配备不到位、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

切实加强汛期安全生产。汛期历来是煤矿水害事故的易发高发期,极易酿成群死群伤事故。延安市要求坚持“有掘必探”,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周边老空水、含水层富水性和断层、陷落柱含水性等情况,严格落实“三专两探一撤”措施,做到地质普查不清楚不开工、水害治理不到位不作业、效果检验不达标不生产。要求以雨季“三防”为重点,摸清矿区河流、湖泊、塌陷区等水体与矿井可能的联系通道情况,对威胁矿井安全的地表水体修筑防洪沟渠、加固堤坝,严防透水、淹井等事故。

全面提高煤矿标准化水平。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的原则,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作为加强安全生产、推进技术革新、强化现场管理的重要平台和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着力在“有机融合”上见实效、在“重心下移”上见实效、在“提档升级”上见实效,将煤矿安全生产承诺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鼓励基础条件较好、安全管理正规的矿井创建更高的标准化等级,积极完成陕西省、延安市下达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任务,着力提高一、二级标准化矿井的比例。建立标准化等级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奖惩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动态随机抽查,对标准化滑坡的矿井,采取通报、降级、撤销等措施,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延安市将进一步增强做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压细压实工作责任,采取超常规措施,沉下去、抓落实,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

猜你喜欢

延安市煤矿安全矿井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乡村教师及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取向——基于对延安市“国培计划”实施推进的实证研究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延安市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对如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