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复兴视野下“新民乐”的发展探究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乐听众形式

卢 荟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文化馆,广东 广州 510500)

传统文化中的民乐一般指代的就是本土化的、本民族的音乐形式,中国有着极强的民族包容性,因此音乐传承中也需要对传统民乐文化进行融合,在推进文化复兴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符合时代、更容易使大众接受并认可的文化氛围,实现新民乐的有序发展。

一、新民乐包含的主要内容

新民乐的概念类似于新文化运动、新民族音乐、新歌剧等文化衍生内容,主要目标就是强调创新。但是针对新民乐的没有一个切实的概念,一开始提出新民乐这个想法也是为了区别于传统民乐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文化的延伸发展,既不会造成特定音乐元素之间的壁垒,也能概括出新民乐中区别于传统民乐与流行乐的概念。

新民乐并没有强烈的界定,其中舞台效果、乐器声音、视听享受、音乐素材、传统民乐的重新演绎都可以被纳入新民乐范畴之内,结合当前流行音乐的编曲模式以及演出方式,形成更加独特且符合中国审美取向的音乐演奏形式[1]。

二、推进新民乐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听众音乐品味不断提升

音乐的流行性与时代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听众心理以及音乐品味的变化也是推进新民乐发展的主要助力,其中经济、政治、交通、资讯模式的发展,多民族融合、区域化风格以及宗教信仰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变化,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推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形成了更加结构化和多元性的审美理念,这也是时代发展提供给新民乐更大的舞台,同时带给新民乐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二)听众选择变化实现新民乐多元融合

音乐形式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是随着听众的选择而不断衍生的。当前市场上音乐风格较为西方化,改革开放带来了更多外国的音乐模式,古典的、怀旧的、写实的、现代的,这些音乐通过更加便捷的形式被听众接纳,同时出现在生活的各个地点,学校、车站、剧院、咖啡馆、音乐厅,听众可以直接借助手机、电脑、电视进行音乐获取,因此,音乐的类型也受到听众的影响,产生了多元化的视听风格,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形成符合时代发展面貌的新民乐形式。

(三)传统民乐缺乏现代受众市场

传统民乐在现代音乐传播发展过程中缺乏市场,当前音乐发展中创新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求新求变也是音乐发展的特点,艺术形式想要发扬光大必须要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样才能夺取话语权。新民乐发展不论是题材、形式、传播媒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实现创新就要顺应当前市场发展的规划,在保障宣传、包装以及内容创新的基础上,提升新民乐自身的音乐品质,使得音乐受众面更广[2]。

(四)媒体对新民乐发展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民乐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让不少人对于民乐发展产生错误估计,由于当前新民乐还处于传统文化复兴、民乐形式再发展的状态,要面向全球化的音乐发展趋势进行更大的市场宣传。音乐市场对于新民乐认可是一回事,媒体也需要进行推进,在保证新民乐曝光率的同时促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到新民乐这种音乐形式,从而保障新民乐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在音乐领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五)大数据时代实现新民乐的高速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类音乐形式,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交互沟通的壁垒不断降低,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相融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借由数据的支持,新民乐开始受到更多曝光与关注,消费者在面对文化消费时也更加理性、合理,在保障多元化音乐形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新民乐的高速发展。

(六)中西方文化融合提升新民乐质量

从世界音乐格局上来说,欧洲音乐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交响乐、独奏、流行乐、影视音乐等形式将音乐带入全世界。但未来世界的格局是多元化融合的格局,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代代的音乐人也在进行着尝试与创新,中国更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将本身的古老文化作为给养来发展新民乐,借由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渗透激活传统民乐中精华的部分,面向全世界进行音乐制作,实现新民乐的国际化目标。

三、新民乐与传统民乐之间的关系

传统民乐讲究意境,所表达的也比较“诗情画意”,整体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含蓄的韵味,通过曲调和配器之间的变化形成更加突出的音乐意境变化,比较显著的就是借助乐器而产生的音乐旋律变化,比如琵琶可以演奏出温婉的小调,又能带有萧杀气氛演奏杀伐果敢的乐曲,二胡能够演绎出悲苦的情景,也能营造激昂而又苍凉的气氛。由不同曲调变化根据配器的特色进行意境转化。

但是传统民乐自身存在局限性:

首先,在配器的选择上,由于传统民乐对于协奏的要求较低,各类乐器又各具特色,缺乏较强的融合性,共鸣度较低,各种乐器以独奏见长,但是合奏成为乐队呈现的效果却难以达到和谐。

其次,和声处理上是以五声调为基础上,因此无法根据西方的三度叠置来完成和声的处理,表现力会极大削减。

最后,在演奏形式上传统的民乐较为单一,厚度不够,视听群众也并不擅长深思作品背后的意义,导致传统民乐的魅力无法有效激发,难以获得足够的创新空间[4]。

新民乐的发展实际上是传统民乐的一剂强心针,除了吸纳西方的音乐形式与传统音乐进行融合之外,表演形式以及演唱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形式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内容也更加明快,在传统民乐的基础上形成优化创新,形成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展示形式。

新民乐主要是由传统民乐模式之中进行取材,同时结合当前西方现代音乐中显著的编曲方式以及配器方法进行优化演出,推出了更多形式、更多内容的多媒体展示环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推广民族音乐,利用现代的音乐制作技术诠释音乐的形式,使得新民乐能够符合当代听众的审美价值,也能够促使新民乐获取更多的青年听众,是立足于民乐发展的根本方向,将经典进行高效的传承与创新。

新民乐具有极强的可听性,其中的艺术表达工具以及音乐展示都开始借由西方流行性的模式,实现与影视、时尚相互融合,在保障音乐品质的基础上实现新民乐的可听性以及时代性并存。在配器方面新民乐显然更加灵活,其中不仅加入了西洋古典音乐元素,更是将现代常用的电子乐器以及架子鼓都融入其中。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也开始借由电影、话剧、舞剧以及电视媒介进行传播。在表演诠释方面更突出现代风格,形成传统与现代音乐模式的有机融合[5]。

四、新民乐未来的发展与传承

新民乐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了传统文化艺术内容,给传统民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发展过程中新民乐呈现出更加澎湃的生机以及活力,形成更加全面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将传统与新时代进行深入连接。新民乐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优化更新,新民乐形式的出现也不仅仅是作为传统民乐的传神,而是由传统民乐作为给养发展出的新型模式,要在保障音乐精髓的基础上,有效杜绝盲目崇拜与模仿,既能表现民族性,又兼顾世界性。

(一)新民乐发展要立足于传统民乐进行创新

在进行新民乐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采样过程中原作品本身的音域、音色以及适合的配器分别是什么,将中西元素进行整合,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其中可以包含流行音乐的元素,但是流行音乐的加注也是为了凸显民族音乐在其中的主要地位,要明晰主次。新民乐本身就是对传统音乐的再造,因此既需要能表现传统民乐的美感,同时也要兼顾现代人的审美模式,在平衡流行与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建立起符合听众喜好的、可听性极强的新民乐。

(二)要保障新民乐具有创新尝试

新民乐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除了立足于传统民乐的支持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新民乐本身具有强烈的创新性,在表现形式以及风格演变上都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规律,整体形成的音乐风格是符合当代听众音乐审美的,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推陈出新,在保障审美情感能够顺利进行转化的同时,也能表现出中国本土文化中对于音乐本身的审美倾向,只有发挥自身特色才能在多元化的当代国际音乐领域崭露头角[6]。

(三)新民乐要坚持丰富多样的形式

新民乐本身除了包含汉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之外,其他民族的音乐形式也能够融入其中,例如民歌、民舞等都可以融入到新民乐内,同时还要借助说唱、戏曲以及打击乐、电子音乐做铺垫完成新民乐制作。这些乐器以及演奏形式能够拓宽新民乐的创作思路,在丰富新民乐创作素材的基础上,促使新民乐融合更加多元化的元素,针对表演形式、表演技巧以及音乐内容进行改革,取得传统民乐的精华,渗透民族精神,有效提升新民乐的创作质量。

五、结语

新民乐是在传统民乐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中融合了西方音乐制作的模式,让现代音乐融入其中。新民乐的主要特征就是实现了视听模式的改革,使得听众的听感效果获得更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民乐听众形式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