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每一次打分都与老人的生活和尊严相关

2021-04-08陈琳

上海工运 2021年3期
关键词:评估师养老老年人

◎陈琳

有报告预测, 中国将在2022 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届时65 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而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上海户籍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较2018年年末的34.4%提高0.8 个百分点。 2020 年,上海的60 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530 余万, 老龄化程度达到36%。

银发潮来临之时,要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在增加老年护理资源供给,逐步完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过程中,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进行科学评估, 成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关键一环。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2020 年7 月6 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9 个新职业,其中,作为健康养老产业首个专业评估类职业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备受社会关注。

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 养老机构星级评定与服务收费、公办养老机构和失能老人政府补贴发放、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社保长护险、商业长护险第三方评估、“互联网+” 居家养老服务都需要对老年人开展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 这让老年人能力评估的人才成为了社会急需的“香饽饽”。

作为一个与广大老年人生活品质紧密相关的新兴职业,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到底肩负着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 而要踏入这个行业,需要哪里技能? 而这个职业会成为一些人才“转行”的新选择? 这些在岗的评估师在和老人相处的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悟?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职业的面纱。

◎给老人打分 从“一眼评估”走向专业规范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现在胃口怎么样?”“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在上海的一家老年护理中心的评估室中,林君雄一边和一位由家属陪同的80 岁老人耐心的“聊天”,一边有条不紊地在一叠表格上填写着各种数字。

“聊天”是为了初步了解老人状况,而表格上填写的各种数字则反映着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走失风险、摔倒指数、压疮风险、精神状态等各项指标的状况。林君雄介绍说,早在“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为一种新职业之前,他就已经受聘于养老护理机构,开始从事这项工作了。

2013 年,民政部制定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建立评估组织模式、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流程、探索评估结果综合利用机制和养老评估监督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要用科学标准判断老年人服务需求类型、照料护理等级等,以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 在被人社部“正名”之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这个职业因为实际需求,已经成为了客观存在。

“我们当时就已经制定了标准,老人首次入住养老院、入院第7 天、入院半年、入院1 年以及发生意外状况时,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能力评估。”用林君雄的话来说,他们的每一次评估打分结果,决定着老人可享受的护理等级,机构会据此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这也意味着,这些量化的数字将决定老人之后的生活品质甚至尊严。

随着养老政策的健全和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已经逐步从不正规走向规范化,从“无所谓”走向“必须”,从定性的目测走向专业定量化。

作为“资深从业者”,林君雄也感受了这个岗位在专业技能标准化上的进步。“以前,一些养老机构对老人的能力评估,叫做‘一眼评估’,也就是让几个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看一眼,就直接给定级了。”彼时,刚刚入行的林君雄跟着“带教老师”做过几次“一眼评估”,对此也不是没有过疑议。“护理人员有经验,但这种评估未免武断,”林君雄举例说,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情况,不是“一眼”就能判断的,而是需要与之沟通交流才能得到比较合理的结论。

让林君雄感到庆幸的是,现在,他所在的养老机构,对老人能力的评估已经细化到了心理层面,分门别类的打分,再综合判断。“这样的打分方式,对老年人能力做出的判断,偏差不会太大,基本是和老人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的。”

事实上,根据人社局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定义,“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精神状态等健康状况测量与评估的人员”,就包含心理、精神状况的评估,这也印证了林君雄等资深评估师的说法。

◎工作量不小 除了专技之外还要有热爱之心

“您试一试自己刷牙”“我说三样东西,您跟着重复”“您把时钟上拨到,标出2 点15 分”,周琴让老人做指定的动作,一边在观察打分。入行不过三年,她已经对如何与老年人沟通的各种技巧十分熟稔。

“你别看只是打分,其实里面有很多技巧是需要经验积累的。”周琴坦言,他们的打分关系到老人的护理等级,不同等级收费也有差别,只有把打分工作做得细致、做到位,才能避免之后因服务项目可能引发的机构与老人、家属之间的经济纠纷。这意味着,对于每一项打分,她必须都必须严谨,要花费不少时间。

周琴举了一个例子,她观察老人的自理能力时,通常要求老人自己解开上衣纽扣、脱下外套,再弯下腰脱下裤子和鞋袜,然后穿好睡衣、睡裤,再走到床前躺下。如果所有动作都独立完成,这项能力为满分10 分;如果老人能自己穿脱,但需要他人帮忙整理衣物、系扣、系鞋带、拉拉链,就打5 分;若老人需要极大帮助或者完全依赖他人,则为0 分。老人们的动作通常不会很快,有的要哆哆嗦嗦“磨上”老半天,周琴都必须耐心观察,而且还要时不时进行鼓励,尽可能让老人展现真实的能力。

评估一位老人一般需要20- 25 分钟,如果遇到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因为定点评估、上门评估都要做,周琴每天奔波于不同的老人家中以及养老服务机构之间,工作量着实不小,平均一天要评估15 位老人,按照周琴的说法:“时间其实挺紧张的,工作强度也不小,如果没有一颗敬老爱老的热心,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85 后”的周琴原本是科班毕业的护士,她转型成为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的故事,在行业内也很有代表性。之前,她在养老机构做了护士,同时又兼任了护理员。虽然工作累,但是没过几年,她就和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喜欢上了养老护理的工作。而当她发现,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是个“缺人”的岗位时,便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培训,完成了转型。

“从养老机构的护士转型为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是很有优势的,”经营管理养老护理机构多年的岳朋表示,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的专业性强、对综合能力要求高,评估师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外,还需有较强的表达、沟通和观察能力,最好是拥有养老行业的实践经验,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有基本的概念。“当然,最关键的,就是对本职工作有热爱之心,对老年人有尊重、关爱之心,这样才能看到老人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标准日渐明晰 期待更多高素质人才加盟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地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主要分为专职和兼职。专职的评估师通常在第三方老年人评估机构工作,而兼职则通常是指由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担任评估师。有统计显示,两种类型的评估从业者人数在10 万人以上。

“及时有效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不仅是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更是预防和干预老年人失能失智、促进老年人功能维护与康复、延缓衰老、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行业中的有识之士表示,作为“不过度服务、不缺位护理”的保障,评估师的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客观与公正。而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盟,则是让评估客观公正的“捷径”。

作为新兴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行业人士指出,目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被确定为职业,但所谓“持证上岗”的“证”并未统一;一些行业协会、养老机构、培训学校等主体都有自己的培训和考核方式,认可度和权威性都不如国家统一规划和管理的职业资格认定。

不过,让整个行业为之兴奋的是,2021 年新春伊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中心发布了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评估师分为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三个等级,并根据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准入教育程度、对应等级的培训学识、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做了详细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指导性和前瞻性。

职业技能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用人单位和从业者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也是如此。

据最新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更好地规范本市老年人生活照护分级评估工作,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与上海市开放大学正在共同联合开展“上海市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初级)”培训和考评工作,经培训后考评合格颁发认证证书,而且,培训费用免培训费。这也为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从事这个职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猜你喜欢

评估师养老老年人
我国设立矿业权评估师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制度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中英现代学徒制物流项目试点的探索和实践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资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