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辨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4-07李玉荣潘世梅

学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玉荣 潘世梅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生语文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对阅读信息中的知识转化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阅读内容中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文本内容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思辨教学模式,这也是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的有效尝试。本文从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思辨教学的意义,进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0-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0.043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教师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内容,锤炼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六大素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方面,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转变。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探究过程。我们常常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体现思考对于每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思辨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重在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和理性辨别的水平,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义务教育阶段对于语文课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有序地养成实事求是、崇尚求真的科学态度。”我们应把学生的“发展思维”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来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中围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思辨性阅读也成为当下教师推崇的一种阅读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一步加工提取和捕捉,通过思维的辨析能力转化为具体和条理清晰的深层次阅读感悟。

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重视字词的运用能力,侧重对阅读问题的训练,却忽视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感知和独立的判断能力,以朗读感悟、品读赏析为主,重在让学生积累字词句,忽视阅读表达上的理性素养和独立评论能力。由于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文本内容较少,阅读内容多半是从文学作品中节选的一小部分,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形式很难给学生较大的思维发展空间,也很难从深层次去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文本的剖析多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学习时间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的阅读理解效果。

二、思辨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好奇心

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引发的阅读思考是最有效的思维碰撞。借助思辨能力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感知和思维形成。没有思辨能力的阅读教学是枯燥的,更是没有活力的。在一定的思辨能力的指导下,可以激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唤醒学生的阅读活动中的探究和思考过程,达到阅读效果与思维活动同步的效果。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理解力。

(二)可以引发学生对阅读问题的有效探究

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需要问题的引导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借助阅读问题的引导,可以提升学生在阅读环节的思辨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的阅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思辨能力的出发点是问题的创设,而探究的过程便是思辨意识形成的过程。借助思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阅读中随机生成性问题展开思索,借助已有知识对阅读中的问题形成串联思考,进而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三)可以激发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思辨能力应是思考意识和对问题的辨析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拓展,也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单纯让学生熟知作者所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掌握新的生字词,并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通过思辨能力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信息进行质疑和比较,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单靠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方法,无异于闭门造车,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留白,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三、借助思辨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善于设疑,在阅读教学中留白

要发挥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阅读教学亦是如此。需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味阅读中的情节内容、人物特点等等,所以語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善于留白,让学生自己捕捉阅读中的相关信息,从而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较多的准备时间,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阅读教学的学习中。阅读教学中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结合句子之间的联系,激发问题意识,隐藏在阅读内容中的精髓和奥妙通过探究的方式就容易被挖掘出来,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课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叙述故事情境,然后在课文讲解完之后,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瓶子旁边的石子太大放不进瓶子里怎么办?乌鸦还可以借助怎样的方式喝到水?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头怎么办?通过一系列问题,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问题的引导下,联系阅读内容中的启发,能够使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留白则是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下展开想象,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辨能力。

(二)教师可以創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通过平日的阅读教学发现,在课堂教学环节适当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反应能力,包括学生思辨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基于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阅读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境,使得阅读教学的课堂有声有色。那么该如何创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善于和学生互动交流,及时捕捉来自学生层面对于阅读内容的感悟和信息反馈,采用适合学生理解水平和接受程度的教学情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情景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通过单纯的文意归纳和中心大意的概括,没有过多考虑学生的阅读体验,误导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极其不利。

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每个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问题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趣引导,运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营造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一份自由的空间。学生只有在适宜的阅读环境下,通过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更多的疑问,才能助长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喜爱,从而转化为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例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续写故事等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活动的引导下,自然而然会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进而会在阅读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能够将课堂所学内容和阅读中的问题有效地衔接起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有效达到了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围绕阅读教学进行的教学活动占很多时间,这些阅读内容中,或启迪心灵,或赞美大自然,但阅读教学的主要着落点应该在于激发学生更加自主的思想意识,通过阅读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充分地运用起来,以此来建构更加完善的阅读学习过程,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构阅读内容中教学的呈现方式,需要教师重新审视阅读文本的重要性,从解读阅读内容开始,而不单单是让学生会读和熟记阅读内容为主,只有建立在更高层次的阅读体验中,才能够引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情感认知,激活学生对文本真实的情感需求和深层次体验。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重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让阅读内容转变成一个个短小的视频或者图片,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呈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阅读学习的新环境,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思维探究活动,会对阅读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形成一种持久的阅读积极性,这对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入思辨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施美莲.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探析[J].语文课内外,2020(15).

[2]李东清.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探析[J].亚太教育,2019(7).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