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唐梁肃《删定止观》版本考

2021-04-07韩中慧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2期
关键词:版本

摘 要 中唐梁肃幼年时皈依天台宗,梁启超曾称其“护法健将”。他主动参与天台宗教史的撰写,对隋朝智顗《摩诃止观》进行删定编修,修成《删定止观》六卷本。《删定止观》原编辑六卷本已亡佚,传世本分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卷铅印本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刻经处六卷本,皆源自于草山元政校本,此本所据底本可追溯为南宋吴克己序重刊三卷本。

关键词 梁肃  《删定止观》  版本  吴克己

分类号 G25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2.014

The Research on the Edition of Shan Ding Zhi Guan Adapted From Liang Su in the Mid-Tang Dynasty

Han Zhonghui

Abstract During the mid-Tang China, Liang Su was a convert to the Tiantai sect, which Liang Qichao once called “The Guardian Master”. Liang Su took the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the writing of the religious history of Tiantai, and also personally edited the Mo He Zhi Guan of Zhi Kai of the Sui Dynasty into a six-volume edition. The original six-volume edition of Shan Ding Zhi Guan is now lost. It is now handed down the three-volume printed edition of the three-year reign of Emperor Xuantong of the Qing Dynasty (1911) and the six-volume edition engraved by Beijing Kejingchu in the Eleven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22), and these editions from the collated edition of Caoshan Yuanzheng,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a three-volume reprint of Wu Keji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Keywords Liang Su. Shan Ding Zhi Guan. Editions. Wu Keji.

中唐梁肃的传世著述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梁肃文集,有《梁补阙集》两卷清抄本传世,其文亦可见于总集如《文苑英华》 《唐文粹》《全唐文》等;二是梁肃将天台宗经典《摩诃止观》编修删定为六卷,即《删定止观》,此书内容虽隶属于天台宗门理论,但毕竟不是原典,只可算作是梁肃作为一名俗家居士自己体悟修炼的呈现,因此从影响力上来说不论是天台宗教内抑或是儒家文士活动阶层中,都不曾受到更多的关注。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开始系统讨论梁肃的天台宗思想或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但针对《删定止观》的专书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一直以来,佛教史、宗教目录书对《删定止观》的版本著录情况,都过于简略和混乱,使得这部书的研究价值一直被忽略。故本文不揣谫陋,立足文献学视角,探溯《删定止观》的成书过程、版本源流以及递藏情况,对传世版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卷铅印本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刻经处六卷本作详细介绍,以供学界参考。

1 《删定止观》与历代文献著录情況

《删定止观》是梁肃为《摩诃止观》所编定的节本。《摩诃止观》是隋智顗于开皇十四年(594年)在荆州玉泉寺讲法,弟子灌顶笔录成书。此书前后有三种,初本二十卷,第二本十卷,第三本即现行本十卷。因其《摩诃止观》 一书为“救世明道”之书,惜其“未光大于时也”,于是梁肃希望通过自己对《止观》的整理、节录、润色,寄寓自己“拯救人心”的志愿。“整其宏纲,撮其机要:其理之所存,教之所急,或易置之,或引伸之;其义之迂,其辞之鄙,或薙除之,或润色之。大凡浮疎之患,十愈其九,广略之宜,三存其一。”[1]27可见此节本不仅仅是对《摩诃止观》简单的节录,而是梁肃根据自身学识的修养和对天台宗教义的领悟,更适应普通民众实际日常心性的修炼中。

北宋赵彦肃在乾道二年(1166年)中明经科进士,曾受教于陆九渊,与朱熹讨论礼学,《佛祖统纪》记载其曾从受《删定止观》,感叹“回天下外见,复于实际者,此书也。”[2]吴克己在《重刊〈删定止观〉序》中亦评价梁肃此书:“奇哉!救世明道之书,不图复行于今也。使王公大人知有此书,必不至信谗以废毁;使缙绅先生知有此书,必不至立论以抵排;使启禅关者能读此书,其肯以教外别传自欺乎;使寻经论者能读此书,其肯以分别名相自困乎。矧欲使薄海内外家藏此书展转开导了达此义,又孰肯贪于粗弊五欲,而不早求解脱者乎?是皆内教弟子,护持教法之大略也。子贡好辨,孔道以明;孟子岩岩,功堪继禹。斯言概之,谁曰不信。”[3]可见此书在两宋理学、禅宗等观念相互运动演变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天台、华严两教一直作为秉持印度佛教原始教义而区别于禅宗,而禅宗在两宋的流传中逐渐转为细化与分裂,《释门正统》作为天台宗的谱系史,极力将禅宗流传中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与释迦牟尼所传之佛教严格区别开来,进一步说明天台宗乃继承释氏之正统,“夫释氏之有禅宗,犹吾儒之有老庄也。苟以拈槌竖拂、夸诞之谈而疑释氏一代正教,是犹以王、何所学之浮虚而疑六经。《语》《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也,奚可哉!去佛逾远,异端竞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正传,此唐之梁敬之与我朝晁以道诸公所服膺而深造者也。”[4]从而进一步推崇梁肃的《删定止观》乃是继承佛教正统的经典。

《删定止观》从唐德宗兴元元年甲子(784年)开始编修,历时三年,即在贞元二年(787年)功毕①。据《佛祖统纪》记载,梁肃原编辑本为六卷本,《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一载“梁君深入佛之理窟之谓欤,尝《删定止观》以为六卷,撰《统例》一册以系其后,犹正辅嗣注《易》之有略例也。”[5]各家目录著录的版本信息,零星无几,较为混乱,唯记卷数,如《福州温州台州求得经律论疏记外书等目录》《新编诸宗教藏总录》等均著录为六卷,《扶桑藏外现存目录·日本凤潭录》中则记载为三卷本等。现代研究著作中对《删定止观》卷数的记载也十分混乱,如孙昌武先生的《中国佛教文化史》中提到的“今本三卷”[6],而《中国文学史纲》[7]《甘肃出版史略》[8]《释家艺文提要》[9]《中国天台宗通史》[10]等均记载为六卷;还出现将六卷本、三卷本错记为两种书的情况,如《文以载道—佛教文学观》记述梁肃著有“《天台止观》六卷,《删定止观》三卷”[11]。更有出现误记的现象,如在《梅光羲著述集》的参考文献中错录“《删定止观》四卷,梁肃作”。以上历代的目录著录中对梁肃《删定止观》版本源流、内容以及馆藏等信息都未有详尽的介绍。

据笔者查检,《删定止观》的传世版本可分为六卷本和三卷本两种,三卷本、六卷本其祖本均为南宋吴克己序的重刊本,从版本流传来看,此南宋重刊本疑似据梁肃原六卷本而来。

2 《删定止观》各版本源流情况介绍

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删定止观》版本分为两种,一种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卷铅印本,一种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刻经处六卷本,分为足本和残卷本。上海图书馆亦藏有《删定止观》,其版本分为三种,前两种同国图,多一种和刻本。據笔者目验,梁肃原编修的《删定止观》六卷本已不存于世,目前通行可见的《删定止观》版本均出自于南宋吴克己序的重刊三卷本,此本所据底本应为梁肃原编辑六卷本。南宋吴克己序重刊三卷本从中原流传至日本,在明治三十八年至大正元年(1905—1912年)被藏经书院编定的《靖国纪念大日本续藏经》 (又称《卍续藏经》《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支那撰述天台宗著述部收录②,此本在收录之前已经过草山元政的校改整理。而重刊本却在中国内地失传,直到清宣统三年五月,从《续藏经》中重新辑录重印,即宣统三年三卷铅印本。北京刻经处的所谓“六卷本”《删定止观》其来源亦是《续藏经》本。故《删定止观》所有版本均来自《续藏经》本,乃为草山元政校本,而《续藏经》的祖本为南宋吴克己序重刊三卷本。

下文笔者将简要介绍南宋吴克己序重刊本、《续藏经》本、清宣统三年铅印本以及北京刻经处本的版本源流情况,以供学界参考。

2.1 南宋吴克己序重刊本与日本《续藏经》本

目前我们已无法得见南宋吴克己序重刊本的原貌,故本文以台北新文丰影印的《续藏经》本为例,从而追本溯源。此本开篇即是南宋吴克己的《重刊〈删定止观〉序》一篇,版框上栏空白处用小字标注“此序自《佛祖统纪》中抄录”,可知《续藏经》本编定时所据底本未见有《重刊删定止观序》,故从《佛祖统纪》卷五〇中抄录补齐。卷末附有《梁肃传》,是草山元政将梁肃的生平、与梁肃同时代人的评语系其后,作为补充,他谈到:“按河东崔恭序梁氏集称:凡释氏之制作,粹美深远,天下无以抗敌①。嵩(按:指北宋明教契嵩)明教《品论》谓:陈子昂之文不若李华;华之文不若梁肃;肃之文,君子或有所取也②。夫叙梁肃事迹,莫详乎《释门正统》,余因校《删定止观》,乃揭之于其后,且又系以一二评人,若读之则知肃之为学为文矣,吾复何述焉!宽文元年五月十三日草山元政书。”[12]118宽文元年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草山元政根据流传至日本的南宋吴克己序重刊本,将《摩诃止观》与《删定止观》作简单对校,异文出校,小字刻在版面上栏中。在草山元政的观念里,《删定止观》是作为梁肃“为学为文”方面的体现,并不看作是专门意义上佛教徒所撰的经典。

草山元政的校本,目录内容分为止观十大章,分别是一大意、二释名、三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校、十指归。目录后刻有“中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军州兼劝农市舶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胡则劝缘开印流行”“朝奉郎尚书职方员外郎分司南京护军崔育材舍奉金开版”,重刊本后又补上一句“二公乃中朝明贤,今刊仍旧存之,示不忘本”[12] 118。查检《宋史·胡则列传》:“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14]故知《删定止观》重刊三卷本所据底本刊行的最早年限为北宋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之后,疑此本即为六卷刊本,乃是现今传世重刊三卷本之祖本,但今已不得见。今所传六卷本实为草山元政校本。

南宋吴克己序重刊本中,将《天台止观统例》作为目录之后、正文内容卷首之前,并在文末附有双行小字:“梁君删定《止观》撰《统例》以系其后,犹王辅嗣注《易》之有《略例》也,今刊私擢于前,欲‘披阅者欲识纲纪,临文晓然,修习无滞。”[12]120可知本所据的北宋刊本基本符合梁肃编定《删定止观》六卷体例原貌,将《天台止观统例》附于其后,而吴克己序在重刊时将体例调整,置于卷首,并将六卷疑似改为三卷。最后附梁肃《智者大师传论》(又称《天台法门议》) 一篇。

2.2清宣统三年(1911年)铅印本

《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中记载:“《删定止观》三卷,宣统三年重印本。”[14]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卷铅印本,一册,每半页13行,每行30字,黑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多家单位。以国家图书馆藏本为例,该书卷末最后一页印有“宣统三年五月重印”,其下注有双行小字:“此书中土失传,此由日本《续藏经》中录出。”故知此本盖由草山元政校本重印而成。

2.3 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刻经处本

北京刻经处本虽来源于《续藏经》本,但并非只是重印,而是在结构体例的编排上、章节的分布上等进行整理,似有凑足“六卷本”之嫌,但实际内容上与《续藏经》本并无区别。

国家图书馆藏有北京刻经处刻本,一为足本,一为残本。足本线装,三册一函,半页10行,每行20字,左右双边,上下单边,线黑口。版框高16.6厘米,宽13.2厘米。有墨笔圈点,另在版面空白处存在大量类似法理感悟性质的批语,批语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此本在体例上区别于《续藏经》本,将原本放置卷末附录部分的《梁肃传》及草山元政的结语均放置在此本首页部分。其后则是吴克己的《重刊〈删定止观〉序》。在这二者之间有一面空白版,即第四页处写有批语,落款处是“雨槑写于悟不空室”字样。

图2 国家图书馆藏《删定止观》民国十一年北京刻经处本书影

目前通行的草山元政校本三卷内容的分布是卷上为“一大意”“二释名”“三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卷中是“七正观十境”中“一阴乘十境”①;卷下包含正观十境中的“二烦恼”“三病患”“四业相”“五魔事”“六禅定”“七诸见”“八上慢”“九二乘”“十菩萨”,另附有“八果报”“九起教”“十指归”②。故合“三卷”之数。

北京刻经处本定为六卷,但内容据笔者查检,与三卷本一致,其区别则在于体例编排上的不同,其卷一为“大意第一”,卷二分为“释名第二”“释体第三”“摄法第四”“偏圆第五”“方便第六”五个部分,其中“释名第二”分为“相待止观”,第1页至第2页为“夫名以召实为用……而谓法性为明也”;“绝待止观”,第2页至第3页为“次绝待明止观……皆是祕密藏”。“释体第三”分为“教相”,第3页至第6页为“释止观体……是名圆顿止观之体也”;“眼智”,第6页至第8页为“二明眼智者……得圆顿止观体也”;“境界”,第8页至第11頁为“三明境界者……达者当精意辨之耳”;“得失”,第11页至第12页为“四明得失者……是名得失显止观体也”。“摄法第四”,分为“摄理”,第12页为“夫止观之名……则何理不尽”;“摄惑”,第12页至第13页为“又迷理则起惑……是故当知中观摄得界外惑也”;“摄智”,第13页仅“又三观摄一切智,可以类解”一句;“摄行”,第13至第14页为“又摄诸行……无不为止观所摄也”;“摄位”,第14页为“次摄诸位……故不可以有无起诤也”;“摄教”,第14至第15页为“次摄诸教……理自然也”。“偏圆第五”,可分为“大小”,第15页至第17页为“夫止观无法不摄……当知体法定名大乘”;“半满”,第17页为“次明半满……体为满”;“偏圆”,第17页为“次明偏圆……独当圆称也”;“渐顿”,第17页至第18页为“次明渐顿……义类可见”;“权实”,第18页至第19页为“次明权实……即为不思议止观也”。“方便第六”,可分为“具五缘”,第19页至第26页为“方便者……余皆魔事”;“诃五欲”,第26页至第27页为“复次诃五欲……余四尘例如是”;“弃五‘上共下血”,第27页至第28页为“复次弃五‘上共下血……则能圆弃诸‘上共下血;“调五事”,第28页为“复次调五事……可以意得”;“行五法”,第28页至第30页为“复次行五法……则俱非方便也”。至此第二卷内容终。

卷三含有“正观第七”,第1页至第3页为“自大意至方便六章……思之不可得也”。“观阴入界境”,第3页至第31页为“第一观阴入界境……从假入空破见惑竟”。至此第二卷内容终。

卷四为“观阴入界境”,第1页至第25页为“次体思假入空破法偏者……如蛇怀珠,虽有光耀,于蛇何益?”至此第四卷内容终。

卷五为“观烦恼境”,第1页至第4页为“第二观烦恼境者……不可详载”。“观病患境”,第4页至第11页为“第三观病患境者……乘一大车页”。“观业相境”,第11页至第16页为“第四观业相境者……如前说”。“观魔境”,第16页至第19页为“第五观魔境者……至道场矣”。至此第五卷内容终。

卷六含有“观禅定境”,第1页至第14页为“第六观禅定境者……其要在此”。“观诸见境”,第14页至第24页为“第七观诸见境……意如前例”。第24页为“果报第八”“起教第九”“指归第十”原阙。第24页至第25页为总结:“右十大章……事具别传”。至此第六卷内容终。后附上《天台智者大师传论》和《天台止观统例》。

纽约美国佛教会在1973年据北京刻经处刊本影印出版了《删定止观》。港台以及海外更为通行的版本即是此影印本。

另有梁肃单篇《天台止观统例》,不仅收录于梁肃文集中,亦附于隋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后刊行传世。目前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藏有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后附梁肃的《天台止观统例》。清宣统三年至民国九年(1911—1920年)编修的铅印本丛书《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亦收录有《天台止观统例》,附于《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后。据《历代汉文大藏经目录新考》按语,此篇文与南宋吴克己序重刊本中的《天台止观统例》内容稍异[15]。

3 《删定止观》文献价值

梁肃不仅是一位在中唐备受推崇的文儒,亦是一位极其虔诚的天台宗居士。对宗教的虔诚、体悟与对儒家修身救世、“斯文在兹”的观念相互融合,成为梁肃著述创作的缘由。梁肃参与天台宗教史的撰写,有意将其师湛然书写为天台宗得以“中兴”的关键人物,“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天台湛然大师中兴其道”[1] 23,又认为“自缙云至左溪,玄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1]134梁肃在《删定止观》中,重新整合了智顗的主要思想,用明白晓畅、古朴典雅的文风表达自己对于“止观”法理的领悟,从自己的修炼层次出发,“援儒入佛”,以拯救社会人心的角度,对原书的经义进行删节、汇融或重新演绎。将一部典型的佛教经书编修成了含有济世意味、带有儒家文士气度的佛教阐释性书籍。梁肃如此做,是因为他对天台宗教义中“止观”的体悟是“导万化之理而复于实际者也”[21]254,比起颐养心性、静悟修佛,梁肃更主张能穷理并能将理运用至现实中,这或许是因为梁肃三岁时就遭逢天宝十四载的安史之乱,幼年时期便一直承受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年后对于唐王朝这一场剧变后所带来的现实焦虑,梁肃出于文士“救世”与“自救”的一种心态,这或许是他认可并选择皈依天台宗的内在深层原因,换言之,从梁肃自己参与天台宗教史的撰写和对《摩诃止观》的删修来看,他是在用自己逐渐领悟的“道”重新诠释天台宗教义,以寻求自身与外部社会的沟通与融合。

《删定止观》是《摩诃止观》的节本,版本内容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有所不同。将两部书进行内容的比较,梁肃删定修改之处恰恰可以看出梁肃对于天台宗法理的理解和问题,“援佛入儒”抑或是“援儒入佛”,这些都是值得学界对梁肃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角度。另外,梳理《删定止观》的成书、刊印和流传,以及关注天台宗僧侣和居士们对其书的观点和态度,对其撰写《删定止观》在天台宗中的接受史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梁肃.梁肃文集[M].胡大浚,张春雯,点校.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志磐.佛祖统纪[M]//大正新修大藏经:49册.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2035.

吴克己.重刊《删定止观》序[A]//佛祖统纪//大正新修大藏经:49册.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445.

宗鉴.释门正统[M]//卍新续藏:75册.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1513.

智圆.维摩经略疏垂裕记[M]//大正新修大藏经:38册.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712.

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史[M].北京:中華书局,2010:1763.

欧阳溥存.中国文学史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149.

白玉岱.甘肃出版史略[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20.

周叔迦.释家艺文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472.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308.

阿莲.文以载道—佛教文学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111.

梁肃.删定止观[M]//中国撰述·天台宗著述部//续藏经:99.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

脱脱.胡则列传[A]//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9942.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古籍影印室.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296.

何梅.历代汉文大藏经目录新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09.

念常.佛祖历代通载[M].日本庆长本国寺,活字本.

志磐.佛祖统纪校注[M].释道法,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54.

韩中慧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200433。

(收稿日期:2020-07-05 编校:马 晴,田 丰)

猜你喜欢

版本
傅察及其《忠肃集》成书版本与研究价值
《武林旧事》版本考略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古籍版本鉴定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辞赋标义》的编者、版本及其赋学观
《经效产宝》考证
《文心雕龙》版本概述
论《罗氏会约医镜》的版本流传与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