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适应性研究*

2021-04-07赵丽华唐力为郭元林

关键词:马尔康籽粒淀粉

蒋 云,郑 亮,李 倩,赵丽华,张 洁,唐力为,郭元林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1;2.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3.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4.攀枝花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藜麦(Chenopodimu quinoaWilld,2n=4x=36)为苋科(Amaranthaceae)藜亚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耐盐碱能力强,性喜强光,生态适应型丰富[1]。藜麦适应性强,籽粒营养丰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21 世纪世界粮食安全和人类营养最有前途的作物之一。藜麦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为7%~23%[2],富含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是人类优秀的蛋白质来源[3-4]。藜麦籽粒脂肪含量约6%,其中油酸占比约25%,亚油酸占比约高达50%,是一种健康油脂[3,5]。藜麦淀粉含量约60%,主要以D-木糖和麦芽糖组成,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很低,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5-6]。同时,藜麦还是膳食纤维、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良好来源,具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7]。藜麦用途广泛,除籽粒作粮食外,嫩叶可作叶菜食用,整株可作牲口饲料或高蛋白青贮原料[8]。

随着藜麦的营养价值逐渐被世界所了解,除原产地南美洲外,藜麦在全球许多地区被广泛种植,被认为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替代作物[9]。中国藜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87 年由西藏农牧学院首次成功引种藜麦;2012 年山西省率先开展藜麦规模化种植[10-11];近年来,国内引种和育种研究发展十分迅速,育成了陇藜、青藜、中藜、贡扎、蒙藜和冀藜等系列品种。2019 年中国藜麦栽培面积约1.7×104hm2,总产量3~4 万t,已跃居成为全球藜麦第三大产区;其中,青海、内蒙古、甘肃、云南、山西、河北和吉林等省区栽培面积较大,陕西、山东、江苏、浙江、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市开展了小规模试种或示范。

目前,藜麦在四川省的试种和小规模试生产主要分布于成都市、凉山州、攀枝花市、甘孜州和阿坝州[12]。阿坝州处于青藏高原东缘,境内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适宜发展藜麦种植,但缺乏引种相关报道。本研究以国内主产区引进的藜麦种子为材料,初步评价藜麦在阿坝州马尔康市的农艺性状、病虫害发生和营养品质情况,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该地区藜麦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措施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藜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9 份藜麦材料均引自国内藜麦主产区;其中,材料NX-1 引自内蒙古,材料CX-2 引自四川,材料SHX-3~SHX-9 引自山西。上述材料选典型单株自交纯合后用于本研究,均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提供与保存。

1.2 田间试验

试种时间为2018 年5—10 月,试种地点为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俄尔雅村(N31°54′、E102°13′),海拔约2 600 m,属高原大陆季风气候,生长期间总降雨量581 mm,10 ℃以上积温1 976 ℃。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耕作层20 cm,pH 8.1,有机质含量为69.7 g/kg,碱解氮含量为254 mg/kg,有效磷含量为67.8 mg/kg,速效钾含量为280 mg/kg。

按随机区组法设计试验,3 次重复。5 月24 日播种,人工翻耕,耕深约15 cm,翻耕前施用7.5 t/hm2干牛粪作基肥,不再追肥。雨后覆膜穴播,小区面积16 m2,长8 m,宽2 m,株距40 cm,行距60 cm。每穴播10~20 粒种子,播种深度约5 cm。苗高约10 cm 时匀苗并除草,每穴留2 苗,苗高达到约30 cm 时再次除草,整个生育期间不浇水,不防治病虫害。9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分批收获。

1.3 农艺性状和病虫害初步观察

乳熟后期,以“X”形在小区中部取5 株未倒伏的植株挂牌,分别调查挂牌单株的株高、主穗长、穗色、粒色、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全小区收获测产并折算成公顷产量。其中,主穗长为主穗结实分枝的基部到穗顶端的长度。现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在全小区各观察1 次病虫害发生情况。

1.4 品质分析

各小区每个挂牌单株取2 g 籽粒并混合,用磨粉机(HZT-FA 220S,福州华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研磨40 s,再过100 目筛备用。

蛋白质含量测定:按照GB/T 5511—2008 中的凯氏法进行操作,蛋白转换系数6.25,使用丹麦FOSS 8400 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丹麦福斯特卡托公司)完成测定。

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测定:采用Megazyme 抗性淀粉试剂盒(爱尔兰Megazyme 公司)进行测试(AOAC 法2002.02 和AACC 法32-40),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定,采用Megazyme 公司提供的K-RSTAR_CALC.xls 程序计算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

脂肪含量测定:按照GB/T 5512—2008 中的索氏抽提法进行测定。

含水量测定:按照GB/T 21305—2007 中的常规法进行测定。

1.5 数据处理

营养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均以样品干基百分比含量表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 和DPS 7.05 软件对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表现

9 种参试材料出苗良好,除SHX-4 外,均表现为正常生长并结实(图1)。

图1 藜麦材料NX-1 在马尔康田间表现Fig.1 Performance of quinoa NX-1 in the field of Barkam

表1 藜麦在马尔康的主要农艺性状Tab.1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quinoa in Barkam

由表1 可知:SHX-4 全生育期达159 d,其余材料均约为125 d,由于全生育期过长,SHX-4 在打霜之前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其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均最低。各藜麦品种的株高介于133.8~171.7 cm,且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最高的为SHX-7,最矮的为CX-2。穗长介于44.2~62.8 cm,且差异不显著(P>0.05),最长的为SHX-4,最短的为SHX-3。千粒质量介于2.02~3.57 g,SHX-4最低,且与其他品种达极显著差异(P<0.01);NX-1 与SHX-3 和SHX-9 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材料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株产量介于24.2~129.2 g,其中NX-1 和CX-2 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而SHX-4 最低。产量介于662.8~2 958.5 kg/hm2,其中最高的是NX-1,其次为CX-2,二者之间以及二者与其余材料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产量最低的是SHX-7。参试藜麦品种颜色表现丰富,9 个品种有6 种穗色、4 种粒色。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有单株产量和产量,居中的性状有穗长和千粒质量,较小的性状有全生育期和株高。

由此可见,不同藜麦品种的丰产性差异较大,选择适宜品种有利于提高单产。穗长和千粒质量有一定变异,可作为筛选指标以提高藜麦籽粒的产量和商品性。

2.2 病虫害初步观察

马尔康市地处高原,气候冷凉,病虫源数量少,藜麦病虫害发生程度轻微。整个生长周期观察到的藜麦虫害有潜叶蝇和斜纹夜蛾;病害有叶斑病(图2)。在藜麦现穗、开花和乳熟期均能观察到潜叶蝇,且以乳熟期最多,其幼虫先在藜麦叶片的上、下表皮之间取食叶肉形成蛀道,随后蛀道连接成片,呈白色透明大水泡状,剖开表皮可见白色幼虫及黑色虫粪。在乳熟期能观察到斜纹夜蛾的老龄幼虫,隐藏于穗部,蛀食藜麦果实。叶斑病发生于灌浆初期,藜麦下部叶片发病多于上部叶片,叶片多从叶尖和叶缘感病,产生淡黄色圆斑,接着病斑变为灰褐色,隆起,进而发生穿孔。

2.3 营养品质表现

图2 马尔康藜麦的病虫害Fig.2 Diseases and pests of quinoa planted in Barkam

表2 藜麦在马尔康的营养品质Tab.2 Nutritional quality of quinoa planted in Barkam%

由表2 可知:9 种藜麦试材的蛋白质、脂肪和抗性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总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含量介于13.6%~17.7%;其中,SHX-4 最高,且与SHX-3、SHX-6、SHX-7 和SHX-9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CX-2 和SHX-8 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SHX-7 最低。脂肪含量介于5.2%~7.0%,CX-2 和SHX-6 含量较高,二者和含量最低的SHX-4 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余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品种的抗性淀粉含量介于0.11%~0.18%;其中,SHX-9 最高,并与含量最低的SHX-3 和SHX-4 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余品种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品种的总淀粉含量介于52.6%~57.8%,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变异系数看,变异最小的是总淀粉含量,居中的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大的是抗性淀粉含量,但由于藜麦中抗性淀粉含量很低,故对品种选择的指导意义不大。

2.4 相关性分析

除未正常成熟的试材SHX-4,用其余参试材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3)表明:株高和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穗长与茎秆有同伸关系;蛋白质含量与千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大而饱满的籽粒并未积累更多的蛋白质;抗性淀粉含量与株高和穗长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植株越高,其籽粒抗性淀粉含量越高;总淀粉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籽粒总淀粉含量越高,籽粒脂肪含量相应较高而穗长越短。其余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表3 藜麦在马尔康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Tab.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and quality traits of quinoa planted in Barkam

3 讨论

3.1 马尔康藜麦的农艺和品质性状评价

藜麦引入中国后,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引种和评价工作。由于品种和环境不同,国内外报道的藜麦全生育期为109~163 d,株高为0.5~2.5 m,穗长15~86 cm,千粒质量1.20~6.00 g[13-18]。本研究发现:不同藜麦材料在马尔康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质量、产量和颜色等性状有广泛的变异,但均在前人的报道范围内,表明藜麦能够在马尔康正常生长发育,但晚熟品种需要尽早播种。藜麦在马尔康的平均株高为149 cm,低于青海格尔木(>190 cm)[15]、甘肃河西(>200 cm)[16],高于江苏沿海(约110 cm)[17],与河北张家口地区接近(约140 cm)[18],这可能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所导致。

产量方面,原产地南美洲的藜麦原始品种单产普遍较低(0.5~1 t/hm2),而改良品种则普遍为3 t/hm2,高产试验能达到6.5 t/hm2[19-21],而中国试种或试验报道的单产约2~4 t/hm2[16-18]。本研究中不同藜麦材料的单产差异显著,表现最好的NX-1的产量约3 t/hm2,达到国内平均水平。此外,SHX-4 由于生育期过长未正常成熟,但其穗长最长、几乎无倒伏/倒折,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品质方面,本研究与国内其他结果相近。参试藜麦材料的籽粒蛋白质、脂肪、抗性淀粉和淀粉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6%、6.4%、0.15%和55.9%。胡一波等[22]研究表明:张家口和大同的25 份藜麦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6.04%,高于本研究,但脂肪和淀粉含量低于本研究。贡布扎西等[23]报道西藏试种藜麦的蛋白质含量平均12.32%,低于本研究,但其脂肪和淀粉含量高于本研究。周海涛等[18]报道的4 份试种藜麦的蛋白质和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4.79%和50.65%,低于本研究,而脂肪含量高于本研究。赵亚东[24]研究青海藜麦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84%,淀粉为51.8%,均低于本研究,但脂肪含量高于本研究。石振兴等[25]研究发现:中国藜麦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美国和玻利维亚,与秘鲁无显著差异;但其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美国和玻利维亚,与秘鲁无显著差异;4 个国家的藜麦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藜麦是以营养全面为特点的作物,在生产上要兼顾品质和产量的统一,不同藜麦材料的农艺和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可以为藜麦品种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表明:藜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千粒质量显著负相关。前人对770 份国审玉米品种的研究发现粗蛋白和千粒质量极显著负相关[26],而对270 份谷子的研究则发现蛋白质含量和千粒质量显著正相关[27]。说明作物中蛋白质含量与千粒质量的互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大多数粮食籽粒中都含有抗性淀粉,其具有类似可溶性纤维的潜在健康益处和功能特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藜麦抗性淀粉含量极低,藜麦的膳食纤维可能主要由其他成分组成。

3.2 病虫害评价

现有研究表明:藜麦在引种地遭遇的害虫种类和原产地南美基本不同,主要是当地害虫扩大寄主范围从而为害藜麦[28-29]。在北京市藜麦为害较重的有甜菜筒喙象,其幼虫蛀食藜麦茎秆造成倒伏减产[30];山西省发现有甜菜龟叶甲(Cassida nebulosaLinnaeus)和根蛆(Tetanops sintenisi)为害[31-32];青海省的系统调查表明:藜麦田中鞘翅目害虫最多,其次为鳞翅目和半翅目,发生程度较重的虫害主要包括黄曲条跳甲、菠菜潜叶蝇和豌豆蚜[33]。本研究在马尔康观察到的潜叶蝇和斜纹夜蛾在其他藜麦产区均有发生,其中潜叶蝇在青海发生较严重,虽然目前在马尔康及周边地区尚为害轻微,但仍需持续加强监测和预报。

藜麦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叶斑病和根腐病[34]。藜麦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美洲发病较多,严重时发病率可达95%,减产约40%;它以合子形式附着在藜麦果皮上传播,因此新地区引种藜麦需注意防止病原体随种子带入[35]。叶斑病的发生较为普遍,严重时可导致藜麦减产约25%,其病原菌为尾孢属(CercosporaFresen)藜尾孢(C.cf.chenopodii)[36]。

马尔康市病虫害发生轻微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空气湿度小、冬季寒冷,1 年1 熟的耕作制度不利于害虫和病原菌繁衍,还可能与当地未大规模连作种植藜麦有关,若大规模长期种植须严密观测,防止病虫害流行对藜麦生产造成影响。流行一旦发生,建议采取生物防治手段,如藜麦潜叶蝇和斜纹夜蛾可采用糖醋液、发酵液及黑光灯等诱杀成虫;也可采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阿维菌素和苦参碱等生物药剂进行防治;藜麦叶斑病则可采用百菌清、春雷·王铜和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张金良等[37]提出防治藜麦叶斑病较好的策略是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交替使用。

本研究表明:在阿坝州马尔康市5 月下旬播种的情况下,大多数参试藜麦材料均能正常生长与结实,其农艺和品质性状均在国内外报道范围内,表明藜麦在阿坝州马尔康市试种成功,对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有积极意义。阿坝州海拔差异较大,夏季普遍温凉湿润,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除马尔康外,类似气候的地区也可推广种植。9 种藜麦材料中,NX-1 和CX-2 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上述地区的推广材料。由于藜麦种质多样性丰富,可加大藜麦资源引进力度,开展材料创新和品种改良工作,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

推广种植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藜麦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选择丰产性好的品种可取得较好的效益。注意根据各地无霜期长短选择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和播期。(2) 藜麦生长期间杂草生长旺盛,目前暂无有效化学防控措施,可覆盖地膜控制杂草生长,银膜效果好于黑膜。(3) 藜麦幼苗长势较弱,移栽对长势影响较大,建议保证播种量避免后期移栽补苗。(4) 藜麦较易穗发芽,若遇连续阴雨,部分籽粒外露变硬时即可收获,而不必等到整株叶片变黄脱落才收割。(5) 避免连续轮作,对于藜麦病虫害的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分析本地区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及早采取措施;注意轮作、间作和生物防治,促进有机藜麦生产。目前,藜麦栽培还存在出苗率不稳定、杂草防治难度大、易穗发芽和易倒伏等问题,下一步亟须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4 结论

藜麦可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种植,种植时要注意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早播和观测病虫害。此外,进一步筛选适宜品种并研发配套轻简栽培技术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马尔康籽粒淀粉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马尔康市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在马尔康,我看见了一些树(外一首)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
MMT/淀粉-g-PAA的制备及其对铬(Ⅵ)的吸附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脂肪酶催化月桂酸淀粉酯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