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坚守

2021-04-06陈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髓民族性中华

陈红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个成熟和负责任的国家或民族,在面对国际化的选择时,其自身的使命意识必须坚定。

优秀的国际教育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和健全人格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与国际课程育人目标有机结合。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国际学生部一直致力于让国际学生“带着兴趣来,揣着文化走”,让国际教育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包容性,同时,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国际教育更具独特性、民族性。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命脉,突破的关键在课程。在国际课程引进和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会面对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之间的文化差异、教学组织、管理评价以及学校管理等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文化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课程中不能被弱化、边缘化。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受、理解、学习传统文化精髓。我们除了在日常汉语、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外,还开设古琴、诵读、快板、国画、书法、茶艺、衍纸、舞龙舞狮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社团课程、文学诵读课程等,以经典为载体,化育人于无形。在这些课程中,国际学生们开启了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学习路径,实现了从符号知晓到文化理解再到价值认同的文化追寻。

除了校内常规课程,我们还开设了“文化考察”课程,教师带领着学生走出校门,“串”胡同、“访”故宫、“登”泰山、“下”江南,游览中国的名山大川,感受传统民俗风情,追寻先人的历史踪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我们通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文化考察、传统文化体验日、中国特色文化社團等为学生们搭建了解中国的平台,让他们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中华文明建立起更加亲密的感情。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国际学生部一直致力于在面向未来的国际教育体系中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力争让学校的国际教育在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上走出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新路。

编辑 _ 王雪莉   于萍   李刚刚

猜你喜欢

精髓民族性中华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用国学精髓为企业家“洗心净目”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