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鲜艳的党旗在大山里高高飘扬

2021-04-06程玉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慈孝革命红色

程玉玲

编者按

在距离北京城区70公里外的大山里,有一个革命老区,这里建有全乡唯一一所小学。从1951年建校起,学校便肩负起传承革命精神的使命,这里的教师代代传承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坚守在深山,几十年如一日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倾注心血。本期,我们走进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中心小学。

提起大庄科小学,不由得让人想起那艰苦的岁月:全体师生同住在用木板隔开的几个教室,冬季寒风刺骨,老校长带领党员干部教师们自力更生,用油桶改装火炉、自制暖水袋给学生取暖,煤用完了,就捡拾大柴取暖,教师们戏谑:这狼烟地洞,烽烟滚滚,就好似革命战场!这里最蜿蜒险峻的山路,让教师们一周回一次家也变得异常艰难,大雪封山,教师们要步行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崎岖的山路险情频发,老党员们就提前一天把危险路段清理好;学校依山而建,经常有“不请自来”的蛇虫鼠蚁,教师们借机为孩子们科普知识;学校教学条件匮乏,教师们用蜡纸手刻卷子、手摇印刷、自制教具……不管条件多么恶劣,教师们立志育人的决心从未动摇过。教师们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与艰苦环境抗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帮助学生走出大山,奔向幸福人生!

如今,大庄科小学秉承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将红色教育赋予时代精神,以“红色·慈孝·感恩”为主线,确立了“慈爱育心 孝德正行”的特色育人理念;把红色精神融入师生血脉,用丰富的育人活动为社会培养慈心孝行、致远守正、自强自立的阳光少年。

1.将红色精神融入教师血脉

学校把弘扬红色精神、做慈爱之师作为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进行传承红色铸师魂、弘扬慈孝育桃李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们把学校当家,待生如子,既当老师,又当家长;既指导学习、培养习惯,又照顾学生生活。每位教师都在24小时全天候地看护,给予每个学生关爱和温暖。每一年,学校教师都会主动为有困难的家庭进行捐助,给学生送去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学校围绕“红色·慈孝·感恩”开展了丰富的育人活动,通过比奉献、比素质、比干劲、比技能、比贡献,让每个教师工作有目标、前进有方向,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每学期,学校都会在师德考核、家校互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评选“慈爱之师”。

学校党支部每年借助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传承、潜心育人”的专题培训,利用党员活动日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专题教学、现场体验、案例访谈、实地参观等方式进行党性教育,并联合乡政府统筹开展红色教育。党员教师成立志愿服务队,走进乡村进行“共创美丽庄科、垃圾分类”等红色志愿服务,帮助乡村开展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乡镇的慈孝节、邻里节、红歌赛、“争当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等活动。学校教师以扎根山区教育为己任,并以此为荣。学校有近一半的教师扎根山区工作十五年以上,为山区孩子的明天奉献了全部心血。在这所学校,每个教师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2.将红色文化注入校园环境

学校以“红色·慈孝·感恩”为主线,将革命历史、红色精神和慈孝文化的传承融入校园环境整体设计。学校建设了“红色文化体验区”,选取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血战湘江等十几个战役进行情景再现,开辟楼顶“微型景观体验区”,模拟设计“微缩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学生现场体验爬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过铁索桥的情景,在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磨炼顽强意志,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学校在醒目位置设立“红色精神传承展区”,由学生自主设计内容,鼓励人人争做讲解员,让学生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同时,建设慈溪孝泉休闲体验区、慈孝文化长廊、慈孝文化宣传窗等,营造慈爱育人的浓厚氛围,让“慈孝”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让红色精神进教材、进课堂

学校结合地域特点,自主开发了《红色庄科》《爱家乡 爱本草》等校本课程,与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进入课堂,与班队会、学科实践活动、德育活动等相融合,通过红色祖国、红色家乡、红色少年等板块,弘扬红色庄科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中草药课程进行爱家乡教育,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慈孝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感恩之情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4.将红色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

学校开展丰富的“红色记忆”教育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即读红色经典、观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写红色感言、诵革命诗歌、演革命剧本、游革命圣地、讲革命故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感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一是“红色剧场周周看”。借助全寄宿学校的优势,每周一开设“晚间红色剧场”,播放红色影片及百部优秀影视作品。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多媒体网络资源,隔日播放抗战故事,让学生珍惜幸福生活,涵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情怀。

二是“红色经典日日读”。鼓励所有学生利用餐前、晚间、睡前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朗诵革命诗歌,学写红色感言。

三是“红色故事人人讲”。充分挖掘本地的红色教育资源,收集整理本地区的红色故事,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艺人入校讲革命故事,开展国旗下讲红色故事、睡前聽红色故事,做到个个能讲英雄事迹,人人会讲革命故事。

四是“红色歌曲大家唱”。借助“七一”、“一二·九”、国庆节等节日,开展“童心向党”红歌赛,唱(诵)爱国主义诗词等,用歌声为祖国献祝福。

五是“红色英雄人人演”。学校成立“红色剧社”,学生根据家乡英雄的事迹自主拍摄微电影、编演歌舞剧,切身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从小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5.将红色教育融于丰富的实践活动

“重走行军路,重温红色情”。为让学生了解家乡大庄科所走过的革命历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全体师生徒步走进革命纪念地进行主题教育;通过“重走红色路”磨炼学生意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举红色圣火,传革命精神”。每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到白龙潭革命英雄烈士墓祭扫,制白花,写挽联,到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霹破石村、董家沟村、平北抗日纪念馆参观实践;利用假期走访老红军,听革命故事,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延庆区的革命历史。学校成立师生红色教育宣讲团,鼓励人人争做红色讲解员,利用节假日到展览馆、村镇社区为游客义务讲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家乡,增强民族自豪感。“小小红星”志愿者服务队还走进孤寡老人家里打扫庭院,陪他们聊天;走进慈孝村,给老人表演节目,包粽子、包饺子……

如今的大庄科是首都红色文化新地标,“红色教育  感恩文化”已成为大庄科中心小学的标识,学生在锤炼中逐渐成长为新时代好少年。学校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帮助每个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目标,以昂扬的斗志努力奋斗着!正如学校一位老教师的感叹:耳畔常闻恩师诲,图志穷壤渐改。入教山区二十载,呕心育青苗,两鬓染霜白。山乡花开一代代,初心何曾更改。诲人不倦苦为乐,前人曾奋斗,我辈继开来!

猜你喜欢

慈孝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慈风孝行中走出“江北经验”
慈风孝行中走出“江北经验”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慈孝仙居”:治理与文化相融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