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界首市水系治理与地表水利用

2021-04-03

治淮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沟界首市水系

杨 杰

界首市全市域水系综合治理规划自2019年开始,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多轮查勘、调研、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找准存在问题,理清治水思路,制定治理措施、治水方针,规划治理方案,编列具体项目以及项目落地年度计划等,现规划已成稿。本文对界首市水系、水情进行了认真调研和分析,对全市域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现就水系治理与地表水利用方面进行研究。

一、界首市水系现状

界首市市域总面积667.3km²,水系按流域可分为北部的茨谷河流域、中部的沙颍河流域、南部的泉河流域,辖区内有43 条大沟,其中50~200km2大沟8 条。总体水系布局:北部的茨谷河流域面积为91.9km²,以北八丈、南八丈横穿市域贯通排涝体系;中部的沙颍河流域面积为206.4km²,沙颍河北部以万福沟为主干,贯通7 条支流形成排涝体系,沙颍河南部只有曹田沟、倒流沟汇入沙颍河;南部的泉河流域面积369km2,主要支流包括界南河、棋子沟、黄沟、白莲沟、西关金沟、东关金沟、方沟、岳塘沟、幸福沟、湖沟等,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大沟多为南北纵向直接入泉河,其中棋子沟、方沟为东西横向将纵向水系贯通。

二、气象水文特征

据界首市气象局1954年以来的资料统计,界首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75.66mm,雨量适中,但年际间变幅较大,年内季节分布不均。常年雨季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夏季(6、7、8月)平均降水412.9mm,占全年的50.5%,其中7月份降水199.2mm,占全年的24.4%;冬季(12、1、2月)平均降水57.6mm,占全年的7%;春秋两季分别占全年的22.4%和20.8%。

界首市水资源总量可分为地表径流量及由降水入渗补给形成的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据《界首市水资源规划(2010—2020)》口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62 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34亿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45.7%。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0.462 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40.7%,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为36.4%;浅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为0.699 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61.6%,安全开采率为57.7%;重复计算量为266 万m3,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2.3%。

据2016—2018年阜阳市水资源公报统计,“十三五”期间,界首市年均用水量为1.31 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0.62 亿m3,地下水供水量为0.64亿m3,中水回用量0.05 亿m3。农业用水量为0.59亿m3,占据主导,比重达到44.8%,工业用水量为0.35 亿m3,占26.5%,生活用水量为0.28 亿m3,占21.6%,生态环境用水量为0.04 亿m3,占比3.3%。

界首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62 亿m3计算。界首市人均水资源量约391m3,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5.4%,亩均水资源量217m3,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6.3%,是全省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之一。

以上数据分析可知,水资源可利用量1.134 亿m3小于年均用水量1.31 亿m3;界首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0.460 亿m3,小于年需供水量0.62 亿m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0.699 亿m3,已基本用尽。

三、存在问题

基于界首市的气象因素、水系条件以及水资源现状,界首市“水”方面突出存在以下问题:

(1)“水多”。汛期受干流洪水顶托,洪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水利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沿河洼地内水无法排出,洪涝灾害严重。

(2)“水少”。 由于界首市水资源不丰沛,且年际变化大,年际间丰枯交替出现;水资源调蓄能力差,用水期缺水严重,形成经济社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不匹配,水资源均衡性和供需矛盾突出。

(3)“水脏”。 界首市内部河道、大中沟水环境状况整体较差,面源污染趋于严重,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沟上游干枯,下游湿地蓄水能力差,沿岸植物多为自然生长,布局杂乱,景观观赏性差,亲水设施匮乏;大部分水质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4)缺少系统规划与治理。以往水利工程规划多为片区或局部性的,多以防洪、排涝、灌溉形式为主,缺少水生态、水环境整治,治理标准偏低。

(5)水利设施现状条件差。大部分支流大沟由于多年未治理,未能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沿泉河局部洼地缺少抽排设施,汛期受泉河外河水位顶托,涝水无法外排;现有部分泵站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施老化、结构损毁,抽排能力严重不足;部分涵闸规模偏小,闸门、启闭机等设备老化、结构损毁。

(6)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缺乏规模型蓄水工程,拦蓄地表水和过境水受限,工程型缺水问题突出;灌溉供水多为浅层地下水,供水保障能力低且不尽合理,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河道生态流量不能保障。

四、水系治理、水资源保障利用规划意见和建议

针对界首市流域水系自然条件、水利工程现状、水资源保障及利用情况,就界首市水系治理规划、水资源利用保障规划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理清思路、确立目标

界首市在“水”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水系连通原因,大中小沟连通性差,路坝、堵坝随处可见,不能让水“活”起来,涝时不能排,旱时不能引。二是缺少控制性工程,对于7—9月份的集中降雨不能有效拦蓄,不能让水“蓄”起来。三是不能让水“引”进来,提升泵站太少,十分丰富的颍河、泉河过境水资源不能引进界首境内。四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所有生产、生活用水基本靠地下水,地表水利用率低,占用水量60%的农业灌溉用水目前仍以地下水为主,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工业用水也是以地下水为主,且处理后的中水没有有效利用。五是水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现象严重。

2.系统规划、补齐短板

界首市水利建设与发展中存在较多短板,水安全方面:防洪排涝体系不健全,标准偏低;水资源方面:水生态恶化,水资源利用率低且不合理,形成水环境恶性循环;水监管方面: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监管与调度方式方法落后。为此,在全市域水系综合治理规划中,界首市提出了“水系连通、引蓄结合、水清岸绿、系统治理”的方针,先规划后建设,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确保水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发展预测水资源需求,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地表水的拦蓄、调度和利用,补强节水措施,增大城市中水回用力度。

3.准确定位、制定措施

在确立目标、系统规划中,要按照流域及水系的划分,确定具体工程的作用和性质,在防洪减灾排涝能力的水安全方面,以现状水系为基础,原有排涝水系不变,综合考虑地形水位、引水蓄水、防洪排涝、水源涵养、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合理确定工程规模、设计标准,整治疏浚河道,连通优化水系;在水资源规划利用方面,通过引水、蓄水、节水、调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地表水利用率,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建议农业灌溉用水优先使用地表水,在部分大沟新建小型电灌站;在水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三水”同治的措施,强调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一体化管理,形成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有机联系的整体,构建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系统,建议各工业园区新建工业用水厂,工业用水以地表水为主,严控废水达标排放,提高中水利用率。

4.项目引领、落实计划

目标的达成,措施的落实,规划的落地,项目是抓手。规划中的蓝图要靠一个个项目去落实,每一个项目的立项,都是实现总体规划的环节。因此,要在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引下,围绕界首市“双创高地、产业新城”的主战略,重点实施“工业强市、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四大战略,紧抓界首市“水系连通、引蓄结合、水清岸绿、系统治理”方针,通过努力最终达成“中原水乡、生态福地”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大沟界首市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织金县大沟村:40年的“断头路”修通了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界首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运行体制机制现状及对策
安徽界首市农机补贴政策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作用与对策
安徽界首: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第三方评估验收
兵地融合谱新篇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
FoxO1-DNA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