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的演奏技法与艺术表现

2021-04-02毛静

艺术评鉴 2021年4期
关键词:演奏技法艺术表现

毛静

摘要: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秉承作曲家刘健一贯坚持探索的“新民族根源音乐”理念,曲式上具有“边缘曲式”的多元特点,演奏技法丰富,包括左手的轮指、拨弦、颤音、滑音、泛音以及右手的顿弓、重音、长弓快弓等,有以器乐模拟土家族民歌和方言的倾向,体现了作曲家刘健教授追求的民族性、艺术性和人文性。本文从作品演奏技法与艺术表现入手,通过对结构的分析,逐渐深入到演奏技法,从而剖析音乐的审美情感,以启发演奏者更好地演绎这首作品。

关键词:三峡叙事  演奏技法  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73-03

《三峡叙事》这首作品,刘健教授以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生活场面,把最原始的音乐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向人们展示了土家族丰富的人文情怀。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作曲家以“号子”和“夜歌”来命名,第三部分无标题。第一部分“号子”的音乐气势磅礴,通过雄壮的乐队伴奏和二胡高亢的领奏,仿佛看到了领号人带领船工们在险峻江边的环境中劳作的场景。第二部分是“夜歌”抒情的主题,采用了拨弦的演奏技法,旋律婉转空灵,悠扬的音乐将听众的思绪引到神圣的丧葬仪式中。第三部分音乐运用了恩施土家族的民歌“六口茶”,音乐活泼轻松,旋律朗朗上口,这一部分通过家喻户晓的民歌旋律,使听众更有熟悉感。

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作为一首现代作品,在演奏技法的运用上较为丰富,包括左手的轮指、拨弦、颤音、滑音、泛音以及右手的頓弓、重音、长弓快弓等。而这些演奏技法的运用是为了将乐曲传达的画面和情感表达出来,因此笔者接下来将通过乐曲的三个部分分别介绍其所包含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

一、第一部分“号子”

《三峡叙事》“号子”部分的音乐刚劲有力,干净利落,描写了船工们在恶劣环境下吆喝拉船的场景。

引子部分(23~33小节)旋律线起伏大,音区较高,其中多出现八度跳进,使得音乐情感高涨。音乐术语为Adagio(慢板),每分钟60拍,以f的力度。节奏上采用了四分音符、两拍三连音及五连音,变化的节奏型使得音乐张弛有度。引子中包含的演奏技法有前装饰音、颤音、重音、保持音及打音。(1)前装饰音:音乐中润饰旋律音的附加音,用小音符或特殊记号在本音的前方标记。引子中23小节至24小节,每个四分音符都运用了前装饰音。(2)颤音:在本音符的上方小二度或大小三度急速的在琴弦上连续交替起落产生的音响效果。引子中25~26小节运用了该演奏技法。快速的颤音演奏技法,带来一种急促感。(3)保持音:用短横线标记,一般写在音符的上方或下方,表示演奏该音时,音符时值要保持充分,使音乐饱满,且要稍微将力度加强。引子部分31~33小节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标记有保持音记号。(4)小上颤音(也有人将它看作打音):在高于本音符的上方二度处快速触弦一次。这种演奏技法与土家族的方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土家族语言中,经常会出现弹舌,这种小上颤音的演奏技法是为了模仿土家族人的说话方式。

“号子”部分第一呈示部(34~53小节)的主题音乐,速度上慢起渐快至vivace(活泼的),达到一分钟160拍,活泼有力。节奏上较为规整,二八节奏型为主,每小节第四拍都采用了二八后休节奏型,使得音乐轻快活泼,语句分明。(1)上滑音:上滑音是由于土家族语言少用“去”声(即第四声),为体现当地风格,故全曲都使用上滑音,这样的使用使得音乐的地方风格更加突出,语气感更加强烈。演奏滑音时,左手手指要轻巧灵活,保持顺畅轻快,同时要注意指尖的力度。(2)小上颤音:小上颤音是二胡中常用的技巧,演奏时另一个手指在本音上方二度快速打出音符并松掉,小上颤音的使用使得音乐语言变得华丽活泼,充满活力。(3)泛音:泛音是二胡中具有色彩性演奏效果的演奏技巧,其音色清晰透明、纯净悦耳。乐曲泛音主要用在高音La上,加上四度跳进和八度跳进,如同人们的吆喝。(4)轮音:二胡的轮音技法是模仿琵琶的轮指技法而来,在演奏时按照三指二指一指的顺序来演奏同一个音。轮指的使用使得音乐主题变奏装饰性更强,表情更加丰富,音乐语言的风格性更加突出。

“号子”部分第二呈示部(54~70小节)中,旋律线呈阶梯型,力度变化为“f-mp- poco.a.poco.cresc-ff”,这样的过程使得音乐有张力且富有变化。节奏由八分音符转为三连音,再使用十六音符,整体音符时值变得变密。随着力度的增强,节奏变得紧凑,情绪在加快的节奏中逐渐堆积,最后以ff的力度结束在小字三组的3上。

“号子”主题的华彩乐段(87~111小节)速度术语为Meno mosso(稍慢),力度为mf。节奏中交替使用八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音程跨度较大,音区覆盖面广,旋律线起伏也较大。华彩乐段中大量使用复杂的变化音及时值紧凑的三十二分音符,在演奏三十二分音符时,随着旋律线的上升,力度逐渐增强,要求演奏者左手对于音准有很好的掌控,同时节奏要准确。

二、第二部分夜歌

从125小节开始,乐曲进行到“夜歌”部分。这部分音乐旋律舒缓,平和宁静。乐曲速度术语为Adagio(柔板)慢速的,力度为mp。在力度速度上,都与“号子”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夜歌”部分的引子( 125~129小节)旋律采用拨奏的演奏技法,速度术语为Adagio ad lib.(慢速稍自由的速度),以mp(中弱)的力度与乐队旋律交替出现。弦乐声部采用跳音的演奏技法,以弱力度烘托出“夜歌”部分宁静的氛围。

呈示段“起承转合”四句式(130~139小节)旋律骨干音保持不变,改变节奏型及音符的排列位置,使得旋律线条简单明了。音程跨度小,速度为慢速,力度弱,采用右手拨弦的演奏技法,渲染了宁静的音乐氛围。这一乐句包含的演奏技法有:拨奏,通过运用食指尖把内弦往左后方拨动,左手按指配合右手拨弦的节奏去按音。右手拨弦要干净利落,音色通透明亮。

呈示段连接(140~152小节)回以弱奏力度记号开始,力度逐渐增强,呈橄榄型。旋律舒缓,节奏缓慢,旋律中小跨度的音程加上跳进,附点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的旋律有渐慢的感觉。在弦乐长音的铺垫下,二胡声部旋律显得哀婉低沉,使用的演奏技法有:揉弦。特别是宋飞演奏的《三峡叙事》音频中,在141小节的二分音符“do”上,采用了迟到揉弦的演奏方式,配合弱起的力度。右手运弓力度逐渐增强,仿佛显示了内心的犹豫徘徊与不安,为中段的音乐情绪提前做了铺垫。

“夜歌”中段(153~182小节)的旋律主要以四分音符和二八节奏构成,多以级进的方式发展。速度标注为每分钟60,力度中弱,旋律舒缓,音区跨度较小。右手运弓力度弱而不虚,贴弦自然流畅。平稳的节奏组合,流线型的音乐旋律,奠定了音乐色彩的基调。(1)滑音:采用回转滑音,一般在连续相同的两个音上的。(2)小上装饰音:小上颤音是二胡中常用的技巧,演奏时另一个手指在本音上方二度快速打出音符并松掉。“夜歌”中的小上装饰音的运用,不仅在力度上与号子形成强烈的反差,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演奏速度。(3)泛音:在曲中“re”上,基本都运用了泛音的演奏技法。小字二组的“re”采用自然泛音的演奏技法,在语气的表达上更加委婉,烘托出夜晚安静的氛围。(4)换弦:155~156这两个小节中,作曲家标注了“内”“外”的字样,相同的音在不同的弦上演奏,产生的音乐效果也不一样。

166小节开始,二胡声部与弦乐伴奏旋律交替出现,以中强的演奏力度,上行的旋律音区逐渐升高。旋律跨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情绪高涨的感觉。175小节开始到182 小节,节奏开始变得紧凑,力度变为f,旋律线条波动更大,音区变宽,跨度变大,音域升高,最低音与最高音相差两个八度,使音乐显得更有张力,更富有力量。

作曲家在180小節加入了附点节奏型,力度呈橄榄型,更能蓄积力量与音乐情绪。高音区密集出现的变化音以及快速的节奏,使音乐更有张力。最后一个后附附点节奏型,运用了泛音的演奏技法,音乐力度减弱,回归宁静。

“夜歌”再现段(183~201小节)在演奏技法上保留了拨奏的手法,但不同的是左手拨弦,右手拉奏。节奏交错的拨奏和拉奏较好控制,演奏者只需注意右手运弓的力度与左手拨弦的音色,在189小节,出现了拨奏与拉奏同时进行。呈示段中的拨弦以八分音符为主,再现段中左手拨奏的时值变短,速度变快,以三十二分音符为主,仿佛是夜歌师在唱念时的鼓声伴奏,有节奏的嗒嗒响着。

再现段中还出现了双音的演奏技法,内外音高相差纯五度,用弓杆和弓毛同时与弦摩擦发音。弓毛与弓杆的力度注意要均衡,演奏出的两个音才能清晰。

三、第三部分

主题旋律分部在乐队各个声部,最开始出现在短笛声部。速度标记为140,力度稍弱,要求音乐情绪生动活泼。二八节奏型,加上跳音的演奏技法,使得旋律轻快流畅。短笛清脆的音质,带来一种俏皮感。220小节主题旋律回到二胡独奏声部。采用拉奏的形式。保持140的速度,力度中弱。音乐旋律使用二八节奏型,加上左手滑音演奏技法,使得旋律活泼轻快,仿佛看到了土家族人民欢乐对歌的场景。224小节将泛音与实音交替运用,虚实结合的音乐层次感更丰富,细腻的音色变化更贴切地表现了夜晚宁静的场面。229小节弓法的设计,右手运用连弓的演奏弓法,使旋律更具有流畅感。232小节采用连续的四十六节奏型,旋律起伏较大,使用中强的力度,在高音区快速下行。大量快速换弦换把技法,不仅要求演奏者注意旋律中变化音的音准,左手触弦的颗粒性、清晰度,还要注意右手运弓换弦。

第三部分的第二个主题音乐(250~263小节),以三连音的节奏型为主要框架来构建音乐。三连音常常用于表达激动的情绪以及流动的音乐旋律形象。三连音的节奏型使得音乐听起来更加自由,给听众更多的想象空间。音乐节奏和前面含有“六口茶”民歌旋律的主题相比,这一主题由于三连音的节奏型,音符时值显得更加紧凑,力度也与前一主题形成对比。第一主题在249小节结束时,力度为pp,音乐连贯优美,每拍中的三个音以重、轻、更轻的力度演奏,音色圆润流畅。作曲家在250小节开始,在三连音中加入了连音线,将每一拍中的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连起来,这样的创作手法改变了音乐的感觉,使得音乐旋律的流动性更强,右手在运弓时,注意连线连接起来的两个音符的连贯性。弦乐队以强力度与二胡声部呼应,保持速度节奏不变,超过八度的音程旋律以f的力度演奏,给人以强烈震撼的场面感受,仿佛是全寨人民一起齐舞,描绘了气势恢弘的场面。

264小节~324小节,是前面两个主题的重复部分。略有不同的是“对歌”主题在结构上增加了两小节。279小节~290是完全重复了220小节~231小节的旋律。291小节~310小节则是将232小节~238小节的音乐材料保持不变,移位重复。力度速度都保持不变。311小节~324小节保留了250~263小节的节奏型,同样采取三连音的形式,不同的是,力度由mf变为fff,音程的跨度也控制在五度以内,旋律的起伏较为平稳。

除了力度和旋律上的差别以外,作曲家同样采取三连音的形式来构建音乐框架,第一遍通过连音线,将三连音中的前两个音用同一弓演奏,改变听觉上的感受,使音乐更连贯。第二遍重复时,作曲家同样也运用了连音线,不同的是,一拍当中只有两个音,作曲家将前两个八分音符合为一个四分音符,再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用连音线连接起来,在音符时值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演奏一拍三连音时,由两弓演奏三个音,转为一弓演奏两个音。同样的音符时值,不同的组合方式与弓法设计,带来了不同的听觉效果。

四、结语

笔者根据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从《三峡叙事》三个部分分别来分析每一部分中具体包含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通过滑音、跳音等演技法,向人们描绘了男女追求美好爱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意愿。从乐曲中运用的演奏技法及其艺术表现来看,通过器乐来展示民歌的旋律,有一定的画面感,正是这些地方极具“刘健风格”的特点。笔者从乐曲的表层描述上研究《三峡叙事》这首作品,以启发演奏者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研究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三峡叙事》的意境及内涵,能够真正体现作曲家刘健教授追求的民族性、艺术性和人文性!

参考文献:

[1]符芳泽.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的内容与形式——兼及刘健“声学媒体音乐作品”中某些创作观念与技术手段[J].黄钟,2014(01).

[2]刘娟娟.回归自然与精神的乐土——听刘健教授新作《天门》[J].黄钟,2007(02).

[3]杨儒怀.论边缘曲式(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01).

[4]刘长福.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49.

猜你喜欢

演奏技法艺术表现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